分享

改变女人一生轨迹的 不是结婚 而是生孩子

 我篮有虾 2023-07-02 发布于广东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结伴前行

在农耕时代,田力为男,耕种、打猎都需要力气,女性只能在家带娃、做家务。

在工业时代,体力依然重要,体力更强的男性仍占主导地位。

而今天,很多体力劳动已经被机器替代,人类的工作越来越多地从体力劳动转为脑力劳动。在这个信息时代,一个女性完全有能力完成一个男性完成的工作,甚至在一些注重用户体验的工作中,女性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女性拥有更出色的协同能力、沟通能力和同理心。我在视频号“王不烦来了”直播

间曾经采访了多个领域中的精英男性,滴滴的产品专家、三节课的课程研发大佬、男性创业者们,他们无一不认可女性在这个时代能够大有作为。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这个社会里拥有了一席之地。

内容图片

每一个女性都莫要辜负这个时代给予的好机会。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于女性而言,也是如此。一边是无比美好的大时代机会,一边是传统家庭角色分工。房贷、车贷、教育、养老,成了压在每个成年人身上的几座大山。而作为女性,在同样需要承担这些的情况下,还担负着生育的重任。

她们在成为一位母亲后,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亦或是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远比男性多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冲突让很多女性喘不过气来。在我身边,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美或丑、身份地位高或低、先生有钱或没钱,如果你走近她们,会发现她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追求自我价值与幸福的这条路几乎每个女性都走得很艰难。我时常说,既然我们注定要负重前行,那不如微笑面对吧,当然能够像我一样大笑面对就更好了。

现今,国家立法维护女性与男性平等就业、同工同薪的权利,并对女性在孕产期、哺乳期的特殊利益予以保护,很多支持女性创业的基金、辅导项目也不断上线,各种保障女童就学的公益项目也层出不穷。但是,我始终认为,与其单纯依赖外部资源的支持,与其期待一个完美的社会环境,不如女性自强,自强则万强。与其向外探求,不如向内寻找,寻找女性群体内部的力量。

我认为,女性有着一种天然的互助力量,这种互助力量一旦被激发和放大,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女性专属的、帮助每一个女性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社会网络。每个女性不再是无助的孤岛,而是互助的燎原之火,温暖而光明。也许这个世界没有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但我们自己可以给自己这个答案。

内容图片

曾经,“妈妈不烦”的一个小伙伴给我讲了她和她闺蜜之间的趣事。

她长得很美,特别喜欢花,也学习了很多插花的课程,做出来的作品也相当漂亮。于是,她的闺蜜鼓励她做直播教别人插花。她听到要直播,连连摆手,她说:“我做不了做不了,直播的那些工具我也不会用啊,那个机位、灯光我也不会摆……”

闺蜜一听,说:“那行,我陪你一起做。”于是,到了

周末闺蜜就来到她家。她们一起去买花,一起布置房间的一个角落,开通直播间。闺蜜还给她打扮得美美的,全程一直陪伴着她。

忙碌了一个上午之后,直播间终于开播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状况:她一个人在房间里对着镜头直播,直播间里只有一个观众,那就是在她家客厅拿着手机笑呵呵,还时不时要打赏的闺蜜。

就是因为这次陪伴,她开启了人生的第二事业—— 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饭吃。慢慢地,她的副业收入远超过主业。她成为一名插花主播,她也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直播。这是平凡生活里最普通最真实的一幕,却充满了力量。

闺蜜间的相互陪伴、支持、帮助,不就是我们女性的特质和优势吗?在“妈妈不烦”社群,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这就是一种“裹挟式成长”,不管你想不想成长,只要有闺蜜陪伴和督导,你都会成长。女人和女人之间可以越来越有温度,因为懂得彼此的为难,所以更愿意温柔以待。因为女性更懂女性,她们更容易察觉对方求助的焦急目光,她们可以更迅速地做出反应。

一个女性的力量是弱小的,但无数个个体互联起来,变成支持每个个体的一张网络,聚集起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多么棒啊!

妈妈最懂妈妈,妈妈帮助妈妈。请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上的同性。好吗?

愿此时读到这里的你,可以坚定地对自己说一句“我行”。

无论你是常年在家带娃的全职妈妈,还是正在职场迷茫困顿的职场妈妈,或者是一位创业一直没有找到出路的创业妈妈,都愿你今生有力量绽放,也愿你选择伸出援手帮助身边另一个妈妈。

我愿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回顾我的一生,我是何其幸运!

儿时,虽然家境窘迫,但父母尽他们所能,给了我最好的教育,父亲时不时还会带着我去帮助身边条件更差的家庭,哪怕只是非常微小的帮助,比如帮着邻居农收、看孩子……因为父母的热心,儿时我家总能收到村里人送来的自家种的菜、自家做的小吃等。

长大后,因为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成功地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甚至一路读到了博士,知识带我走进了我原以为无法触及的世界,让我有机会见识了这个世界的美妙。

工作后,我又总是比别人幸运一点点,遇到了好的老板、善良的同事,一路打拼,升职加薪的速度超过常人。

一路往前,我甚至一度忘记了普通人的烦恼,我以为所有人都可以靠奋斗改变命运。但是后来,在我辅导很多普通人后,我才发现一个事实:很多人就算拥有一身本事,也难以逃脱环境的束缚。

内容图片

我开始跳出微观角度,如果个体难以改变他们的宿命,那么群体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群体进化呢?宏观地看,人类这个物种不就是在不断的群体进化中走到今天的吗?于是,我无数次思考,一个并不强大的人群或者物种如何完成群体进化。直到我看到了一个关于蚂蚁的研究。

蚂蚁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物种,力量、速度都不如其他生物,曾经与恐龙为邻。而 1 亿多年后的今天,蚂蚁遍布全球,恐龙已经灭绝。可以说,蚂蚁是地球上一种古老、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你会发现它们特别擅长一件事情,那就是快速集体行动。只要有一块糖果掉在地上,不久后你就会发现一群蚂蚁蜂拥而至。

我时常在想,蚂蚁这个物种究竟是如何迅速地达成集体行动的?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困惑,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黛博拉·M. 戈登等人研究了“蚂蚁的个人交流如何导致集体行动”,他们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生活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的红收获蚁。

据他们观察,在蚂蚁群里面,不同的蚂蚁会承担不同的职责,其中负责寻找和带回食物的蚂蚁被命名为“劫掠蚁”。

这种劫掠蚁一离开蚂蚁群就开始四处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它们就会想办法把食物拖回蚁群。当然,食物的重量往往会比蚂蚁自身的体重重很多倍。那么,它们是如何进行任务分配的呢?是蚁王坐镇指挥?事实并非如此。原来,劫掠蚁会分多次往返于食物与蚁穴之间。而在蚁穴入口等待的蚂蚁只要遇到往返的搬运者,就会马上做出反应,跟着一起外出。

就这样,加入搬运食物的蚂蚁越多,待命参加搬运的蚂蚁遇到搬运的蚂蚁就会越多,就会有更多的蚂蚁加入搬运活动中。而当食物变少时,蚂蚁返回的数量也会减少,待命者离开蚁穴参与搬运的蚂蚁数量也就会随之下降。没有中央控制系统,以群体协调群体,这简直太神奇了。

在研究中,他们还制造了一些混乱,比如在洞穴门口丢几根牙签、破坏它们的洞穴,以此来观察它们是如何应对意外情况的。很多人以为蚁王会出来指挥行动,但事实上它只负责产卵,一生仅交配的那一次飞出洞穴,从此与外面的世界再无联系。而在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下,所有的蚂蚁却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相互协作、自我调节,完成觅食、繁衍、修复洞穴的挑战,成为地球上特别强大的物种。

这个研究让我明白,一个物种活得好不好,并不取决于它本身的能力,而是取决于这个群体的协同能力,我且把这种能力命名为“蚂蚁的力量”。

对女性亦是如此。一个女性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一群女性呢?一群人互助的力量呢?如果我们总能从同伴的经历中寻找到信心和力量,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群强大的人。

我创立“妈妈不烦”以来,收到过各种反馈:有人说我很伟大,做了一件她们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有人说我有大爱,心中能装下这么多普通妈妈;也有身边人反对我,作为一个“精英人士”,却与“妈事儿特别多”的群体为伍,有什么目的?当然,偶尔也会遇到几个不明真相的会骂上两句,觉得我可能是个骗子(毕竟这样的好人,他们从没见过,我决定原谅他们)。

其实,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想到全世界的女性,我深知我只是做了一点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所织的这张“网”,每年能帮助和覆盖的女性非常有限。我也没有妈妈们描述的那么大爱、勇敢和坚强,我也会在面对阻力时偶尔焦虑和不安,我也会担心我无法完成此生的使命。但是,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海边的小孩:

他一条一条地把被困于浅水洼中的小鱼扔回大海,一个路人质疑他:“孩子,这水洼里的小鱼足有几千条,你救得过来吗?谁在乎呢?”

小男孩一边捡起一条扔进大海中,一边说:“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这条也在乎,这条也在乎……”

同样,这一份妈妈的事业,是我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我愿做海边那只小鸟,“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愿有一天,你我可以在茫茫人海中相遇。

终有一日春潮起,终有一日山海平。

(内容来源:深圳女报杂志社微信公众号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