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那些事儿(二)

 新用户3134eDv6 2023-07-02 发布于陕西

      读书一定会遇到“读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涉及到我们如何评论一本书,这其实也就是我们评价的标准。

      有人说,长篇小说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刻画人物形象见长的(果戈里的《欧也妮·葛朗台》,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类是以情节构思见长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品几乎都是)。其实还有第三类,就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很重视的(比如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菲尔》)以我个人的见解,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像一个演员可以火一部电影,一个歌唱家可以火一首歌一样,一个成功的典型文学人物形象,一定会让一部书成为读者追寻的对象。很多人因为包法利夫人喜欢上了《包法利夫人》;因为祥林嫂、孔乙己、阿Q喜欢上了鲁迅的作品。世界著名作家,无不是塑造典型文学人物形象的高手。这一点上,跟绘画还有点相似,据说绘画最难的就是画人物,因为人的神采是相当难以画出来的。

      在写人物方面,其实也有点儿小技巧。那就是,多写生活里自己身边的小人物。你熟悉他们,懂他们,而且这样的小人物特别多,你稍微留个心,就可以抓住他们的特征。送外卖的,摆地摊儿的,做保安的,跑出租的,卖菜卖水果的,坐办公室的,跑保险的,搞销售的,教书的,做医生护士的……随便一个都是很好很方便的写作对象。

      写作上,有个巧点儿:写贫穷比写富有容易,容易写好容易写感人。写小人物比写大人物容易,容易写深刻写细致写生动。

      在我个人感觉,写小人物安全,不会给自己惹麻烦。大人物嘛,将来有一天万一翻车了咋办?你还不给尴尬死了。

      二是故事情节。读书最初级的阶段就是读情节,基本处于看热闹。我们很小的时候读书大多都是这样的,识字的阶段都达不到,就是个看热闹。很多家庭妇女流着眼泪追剧,就是彻底进入了情节之中,被深度感染了。看到她们那个眼泪巴巴的样子,人还真觉得有点好笑呢。

      说到情节,那些谍战小说,推理小说和反腐小说,基本都走的制造情节的路子。而纯正的文学作品,其实是在故事情节方面很注意尺度的:精巧,曲折,让你读了很过瘾,然后就是掩卷深思。而不是追剧的家庭妇女们,看完以后,眼泪一擦,什么收益都没有。就像是拿拖把拖了一遍客厅,光溜溜精光光的。其实,你要真的想学习如何写情节,不妨可以去看看剧本。说一句编剧们不喜欢听的话:剧本要是离开了情节,狗屁都不是。

      好的小说故事情节,往往是八个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一点,剧本往往就做不到,它们动不动就胡拉被子乱扯毡。只要赞助方掏钱,《还珠格格》都可以拼凑到一千集。这里,我特别要说一下,梁晓声的新作《人世间》的故事情节就有这样的嫌疑,就像缝制衣服,一片一片儿对弄到一块儿的(为了印证自己的这个感觉,我前段时间专门把他早期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今夜有暴风雪》读了一遍)。

      我很主张大家多读读西方经典长篇小说,它们的故事情节真的是太妙了,那么舒缓,但是又那么紧凑。一部三五十万七八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故事也就一句话,但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却是那么多万字。大家可以看看《简·爱》《大卫·科波菲尔》等等,那样的故事情节真的是只有大师级别的作家才能写出来的。

      在我国,有几个淡化情节的小说家,沈从文和汪曾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的小说故事情节已经淡化到了无痕的地步,但是你依然能读得兴味盎然。我觉得,他们作品的美在于意境,还有语言,而不是情节,因为他们已经忽略了情节。

      三是语言特色。关于语言特色,我主要想说两点:一个是别有味道。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味道,就像地方小吃,或者就像地方民歌。川菜有川菜的味道,粤菜有粤菜的味道;云南民歌有云南民歌的美,藏族民歌有藏族民歌的美,蒙古民歌也有蒙古民歌的美。语言,就该是这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味道,也就是自己的风格。还一个是生动准确。怎么理解生动准确呢?我想打个比方。语言如果可以比作衣服的话,我觉得语言应该是私人订制,而不是人人可以随便租赁的婚庆公司的婚礼服。一个词语,只能用在这个人身上,而不能用在那个人身上。什么是好的语言呢?合适的语言才是好的语言,而不是华丽的语言。就像有些很华贵的衣服,不一定适合你。人家产生是一种美,你产生就像个小丑。

      四是结构技巧。说到小说的结构,我一定要提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米兰·昆德拉说:“直到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出现,小说的成就才赶上了诗歌的成就。”我感觉《包法利夫人》的美首先在结构上,其次在语言上,然后在人物及思想意义上。从此,包法利夫人就挺立在了读者眼前:因贪图虚荣而自甘堕落的女性典型代表。对于《包法利夫人》的结构,有人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用一句诗来说,“短长肥瘦恰恰好。”要学习结构技巧,我推荐世界经典短篇小说之王们(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的作品,还有鲁迅的小说。他们在结构上真的是用尽了心思。

      五是思想意义。好的小说,一定是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创造性。这跟小说的篇幅长短关系不大。有些优秀的短篇小说,真的就像匕首一样,扎社会的肌理扎得很深,让一代一代人都能感觉得到疼。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就是以此为标准遴选的。还有鲁迅,老舍他们的小说,也一样极富深刻的社会意义。——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是还叫很多读书人汗颜么?骆驼祥子不是还让我们津津乐道么?他们反映的是巨大的社会问题。

      六是细腻感。要体会作品的细腻感,我建议你多读读日本作家的作品,真的是细腻的叫人称服。无论是《雪国》,《伊豆的舞女》,还是《源氏物语》等等。我读过村上春树,读过川端康成,日本这些作家啊,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真的是把细腻玩到了极致了,你真得服他们。我们国内的很多女性作家,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细腻也是一种风格,我国作家冰心就很有代表性。

      我现在倒是喜欢上读《收获》《十月》上的小说了。它们大多是初刊的还没有参与像“茅盾文学奖”奖评的长篇小说。这样的小说,看起来才有意思,原汁原味儿因为没有名利的误导。余华的《活着》,我就是先在杂志社读到的。刚一读,就被吸引,我就断定它能火,所以就抄了一遍。

      读书跟交人一样,你肯定要搞清楚他的优点有什么,他的缺点有哪些。交能交之人,读可读的书。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人,写作爱好者。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年中考冲刺卷陕西专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