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云主人京昆讲座遗音系列七】「凄惨共叔段 委婉孝感天」姜派小生反调/硕果濒临失传/学姜归姜报恩/水流千遭递传

 cxag 2023-07-02 发布于北京
(附青云主人为黄定录制/讲介“孝感天”原始录音)

 “孝感天”是姜八出两出魂子戏之一,另一出即为“小显”。

 “小显”罗成是中箭身亡;“孝感天”共叔段是自刎身亡。(具体扮相详听该文所附原始讲介音频)

 据先父讲,该戏很小——人物不多,唱时颇短(一般演来半个钟头足矣,演款式了也就35-40分钟)。

 其所以被列为“姜八出”之一,乃是因为该戏有小生行当唱腔中凤毛麟角的反二黄调式。

Image

先父[孝感天]私藏剧本

Image

梨园报纸当年对先父的有关评论(该戏有提)

Image

陈景常叔父请学该戏来函


 姜派门人文革后执意欲恢复保存这出戏,其原因也在于此。七十年代后期,京津沪三地书函频繁往来,研讨此戏。为此黄定叔父更于80年暑假,曾专程来津小住光明道老宅,请先父录制/回忆这出姜派名剧及介绍该戏当年演出时的服装/扮相/锣鼓和地方(舞台调度)。

 黄定叔父当年戏称津门此行为暑期“留学”:津门盛夏,乘凉院中,夏虫鸣叫,相谈甚欢。吾当年即侍奉左右,斟茶把扇,聆听席间。今撰写该文,当年先人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令人不胜慨叹。


[夏日“留学” 存世名剧]
黄定叔父当年书函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先父该戏讲介录音盒带

Image

黄定叔父手迹 [袁先生讲孝感天]

 黄定叔父小先父10岁,与先父一生私交甚好。艺海宾鸿,姜艺递传,彼此相惜,互为敬重。黄有姜妙香唱腔选集问世,乃姜爷爷高足,供职中国戏校,为姜派著名小生教师。

 记得当年黄定叔父返京,我送其去天津站路上,黄定叔父曾对我说,梨园行哪个没花过周太太(指吾义母)的钱..?带色(shǎi)儿的小生(指当红小生),哪个没请益过袁先生..?(黄定叔父回京后闫大爷——姜爷爷大弟子闻讯曾有录音信寄来至为感谢云云)

[艺海宾鸿 姜艺寄传]
黄定叔父当年书函

Image

Image
Image
 无独有偶,89年冬天,我和贾真大哥送雪涛叔父凤祺婶母回京,在天津站贵宾室候车时,雪涛叔父亦说过与黄定叔父当年同样的话。可见梨园人旧谊不忘,衔恩铭记,不禁令人动容..……

Image

[天津新站 风雪送别]

笔者 刘雪涛 钱枫祺 贾真

(烦请当年候车于天津站贵宾室之日本女留学生拍摄)


 先父曾讲,青衣/老生反二黄均为各自行当的常见调式,而小生唯有此戏。

 据先父生前回忆,花脸/老旦也都各有其本行当的反二黄调式,但均业已失传。(详情请听该文所附原始讲介音频)

 先父垂危之年曾对我讲,姜派小生这出反二黄剧目当年能得以保存下来,实乃幸事:学之于“姜”,还之于“姜”,以报当年姜公倾囊相授之恩。尽心回忆讲告,苛求还原历史,自当对得起姜公在天之灵。

Image

[姜门先贤 津门聚首]

(笔者摄于光明道老宅)

江世玉 黄定 青云主人

刘雪涛 赵一昆(雪涛叔父弟子/笔者日本语京剧合作者)

Image

Image

[姜门弟子 津门拜望]
杨小卿剧照及背面签字

 该戏小生人物姓名为“共叔段”。“共”为多音字(一字两念):先父经考证此字在该戏中当为阴平字,按古音读ng」;而不是去声字,不读今音「gòng」。倘按今音念作“吾乃共(gòng)书段灵魂是也”,则为张冠李戴

 当年先父每演此戏,皆为吾义母(近云馆主)的卫云环,孙甫亭抑或李多奎二位先生的姜后(孙/李二位虽师出同门——均拜罗福山为师,但该戏唱腔处理不尽相同——详听该文所附原始讲介音频)。鼓师是周子厚,琴师是李德山。诸位先贤合作多年,当年屡有舞台演绎创新。

 周/李二位当年是“云吟社”御用鼓师,琴师。每每“二云”合作戏,均由周/李二位司鼓/操琴。

 五十年代李德山先生随祖国慰问团赴朝慰问,在朝鲜偶遇先父失散多年的五弟(袁文毓——吾五叔)。彼时吾五叔在志愿军文工团京剧团就职,当值琴师。(回国后归总政京剧团,后集体转业于山东京剧团——先后拉谭元寿/方荣翔,晚年退职于山东戏校。)

 当年作为东道,对口接待祖国慰问团相关人员。因故乡天津,姓袁,且名讳中又有“文”字,故引起李先生注意,提及先父名讳,吾五叔说,那是我四哥!大家喜极执手,异国他乡,犹见亲人。李先生回国第一时间来津告知先父:这次在朝鲜见着你们家老五了,先父闻之,即刻归家禀报,袁氏家族上下人等喜极而泣。

Image

[凯旋回国 云吟骄傲]
(摄于周公馆侧门)

袁文毓 近云馆主 青云主人

 63年,吾二阿姐医科大学毕业即因病住院。疗养期间百无聊赖,吾义母曾将“云吟”剧照交其分册粘贴,借以打发闲暇,其中即有该戏剧照(该戏先父当年学自姜公演绎“云吟”且有该戏小生/青衣/老旦亲传弟子)。

 吾阿姐主治医生见阿姐手中,每日纷繁名家剧照不断,十分惊叹,经询问方知原委,钦羡至极。

Image

[少年丧母 姐弟情深]
笔者 笔者二阿姐 (拍摄于90年代)

 90年津门举办纪姜演出,先父(为艺术顾问)举荐季砚农君出演“孝感天”(季也是先学青衣后改小生出身——其两位师父:尚小云先生/姜妙香先生均为先父挚友)。季为姜爷爷弟子,于天津团常年傍唱丁至云,当年曾递本人该戏磁带,放送先父审听。

Image

90年津门纪姜演出季砚农之递听[孝感天]录音盒带

 记得老旦为京剧团董良彦,因董不会此戏,恰逢当年吾堂姐正从先父学习该戏老旦,留有录音唱段——记得当年是把吾堂姐的录音唱段借走听学的。

 此类追忆短文着实难写,一因年代久远,加之年过古稀,记忆力衰退;二因种种历史原因,所拥资料匮乏抑或残缺不全;致使成文读来,总有些许零散拼凑之感,是为遗憾。

 虽尽力撰写,以求无愧初心,但仍怕碍于笔力浅陋,耽搁众位微友法家拨冗点阅拙文之宝贵时间,为此屡有罢笔念头涌现。

 然吾复想,倘为大家于田园一隅,含饴品茗之余,了解当年梨园旧事,忝添一处“窥豹”之所在,终为善事。纵有失亵渎笔墨,亦可原宥一二,不是吗? 

转面解嘲一笑,  拱手惭愧汗颜。

拙笔忝写梨园事,追忆先辈前贤。

写在最后

 有关该戏“鬼发”同〔小显〕——为双股/其长短为演员齐腰稍下(不是二尺)/不是纸条(是有专门师傅切末剪裁)——尽显大气好看。扮相不对——视觉效果出不来——我见过“云吟社”该戏舞台形象(张叔云师哥——共叔段/周姓师姐——卫云环/李开荣师哥——姜母):两个魂子(均自红/白相间)一出来,就感到舞台画面震撼!不是目前这个样子的。

附:


-先父该剧有关念白-


-先父当年录制并讲介该戏的原始录音-
 1980年8月时年70岁


Ps
a.文中所有文字/照片/音频资料均为笔者专属提供专文使用。
b.感谢【梨园杂志】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京昆艺术,发表此文。
c.先父——袁文斌字青云别署青云主人。袁宗泰乃青云主人次子。(今有网载相关“人物介绍”条目刊载内容有误,在此重申。

梨园门外人

20237
于津门无为书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