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展归来,感受真迹的魅力

 同频读书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有幸在即将撤展前,去上海博物馆看了“巡回展览画派——俄罗斯国立特列恰科夫美术馆珍品展”。

在策展宣传页上的样子

门口的海报

老实说,之前看到真的没有被吸引,差点错过。

千万不要被宣传海报“骗了”,以前有人说,印刷品展现不出真迹的万分之一美。

这次,我终于信了!

  • 她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娜斯塔西娅.菲利波芙娜,还是彼得堡大剧院中风光无限的女主角?

  • 她是争取自由的女性,是勇敢不屈灵魂的缩影,她不是某一个人,她是无名女郎。

手机拍摄虽打了折扣,但仍然能看到画中光泽,细看画框也好精致

不是学美术出身,也不影响对艺术品的欣赏,好的东西会自己说话

《宁静的处所》这幅画,让伫立在它面前的人,感受到画者感受到的那份宁静

随便一幅都随时光流逝了一百年以上。。。。。。

经过了一百多年还被人争相观看,可称为“艺术品”。

也许这只是描画了当时教室中的一个普通场景,定格了青春的美。

画册或照片可以当做了解的媒介,但如果有机会,画,一定要看真迹。

画拥有一种魔力,仿佛将作者当时的情感、所思所想都封存在画里,被翻拍或临摹都将失去这种魅力,光有鲜艳的外壳,没有真实的内核,像塑料花经不起细看。

曾经有老师说,细看字也能看出人的性情来,运笔、转折都藏在一笔一划中,这么一幅幅看下来,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我想,对于画也是一样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