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上海解封前夜

 同频读书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6月1日解封,上海整整关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恍如隔世,回看这两个月的时间,周围事物仿佛都没变,但我却知道,有些事和两个月前截然不同了。

以前我是不爱在厨房里浪费时间的人,但被封以后吃食有限,但仍然嘴馋,想吃好吃的大概是人的天性,越是闲的没事干,越是想吃。

看着家里仅有的食材,打开小红书,按图索骥把分下来的爱心包菜,做成了包菜馅饼儿,包菜披萨,油焖包菜,凉拌包菜,包菜回锅肉。

本来在我们家滞销的菜变成了一道道美食,物资变丰富之后,可选择性增强了很多,但是仍然很怀念那个时候,将手中仅有的几种材料变化成不同味道的做法。

这让我想到了,就像一个人手上的资源多的时候,他反而不知选择哪种,去产出作品;但是你就给他一样指定的东西让他去创造,加上创意后,一样东西就可以变化出,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结果。

以前没有时间细琢磨的事儿,现在可以慢慢想,而做饭的过程是难得的心流时间,很多以前想不通的事儿,往往就在这个时候蹦出一个答案给你,很像第六感突然迸发。

现在也能理解谢霆锋后来爱上做饭,他说做饭的过程很解压,说的应该也就是享受这种心流的状态。

还喜欢一边做菜的时候一边听课,以前音频课总是没有细心跟耐心听完,但是做饭的时候发现很适合听课,一边炒菜,耳朵上一边听着课,菜做好了,课也听完了,两不耽误。

以前不珍惜自己不爱吃的蔬菜,现在看到每样蔬菜都会想,还能怎么抢救一下?换种做法会不会好吃?

两个月的时间,让我成为家里做饭最好吃的人。也体会了从厌恶下厨,到享受烹饪的过程。

如果没有这两个月突如其来的空闲,可能真的没有办法让我去体验这一切。

以前我对家里的饭菜没有过多的要求,因为还有外卖还有跟朋友在外面聚餐的机会,美食之于我,就是从嘴巴到肚子的过程,满足口舌之欲即可。

但是经历过自己制作后,我知道了其实美食远远不止这么短的距离,也可以从手到心再到口。

同样一件事,看事情的角度变了,收获就不同了,被封是无奈的,但收获是自己的。

当然除了对美食的体验,其他方面,比如小区里对邻里之间的了解,短短的两个月比10多年还要深刻。

有开心也有无奈,但人仿佛都是健忘的,忘记昨天的伤痛,走进明天,是人类用强大的外壳包裹脆弱的方式。

12:00点的钟声敲响,朋友圈比过年还热闹,外滩都是庆祝的人。

明天到底怎样,人们已不去关心。重要的是此刻我们可以庆祝,可以放烟花,可以高声歌唱,让我们怀着希望走入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