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不确定性边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内生困境

 一中大语文 2023-07-02 发布于福建

材料一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新疾病的出现、全球化和犯罪性质的变化,生物威胁逐渐被视为对国际安全的一种挑战,生物安全成为国际议程中的重要课题与研究领域。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共同制定的生物安全定义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权威定义,它认为生物安全是分析和管理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环境所面临风险的一种战略和综合举措。生物安全包括食物安全、人畜共患病、动植物病虫害、生物技术及基因改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例如转基因生物)的传入和释放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传入和管理等。可见,生物安全作为一个包括农业可持续性、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整体概念,其最终目标是加强国家能力,保护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系统以及依赖于该系统的人和产业。

众所周知,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已经触及生物安全的各主要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每个领域都存在困境,这导致生物安全治理的很多历史问题迟迟未能解决。作为一种“边界对象”,生物安全类似一种媒介物,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实践场景,其边界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不确定性边界的属性使生物安全领域存在多种结构性内生困境,其中最为凸显的不确定性边界主要体现在生物科学知识的边界、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等方面。

生物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边界表现为双重用途困境。双重用途困境是生物安全领域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困境,且长期存在,难以消除。一方面,生物科学知识是民用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病毒研究、流行病防控、疫苗开发等领域造福于民;另一方面,在无监管的情况下,生物科学知识也能用于生物武器制造、生物恐怖主义技术、违反生物伦理的技术等领域。科学知识层面的边界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极大地增加了国际社会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

2002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研究人员将邮购的脱氧核糖核酸链条拼接在一起,制造出一种能使老鼠瘫痪和死亡的新病毒。研究人员说,制造这种病毒是为了发出警告:恐怖分子可以在不获取自然病毒的情况下制造生物武器。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善意的科学研究成果既可以用于正当目的,也可以用于有害目的,这就产生了被广泛称为“双重用途困境”的局面。

生物安全治理的不确定性边界表现为全球生物安全协调治理与国家主权的困境。由于贸易和生物威胁的扩散性,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不仅仅局限于一国的内部,更重要的是需要各国之间的协调治理,这就形成了生物安全治理边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规范生物安全并协调各国自主的生物安全政策与更自由的国际贸易事项之间产生了一种潜在的紧张关系和结构性困境。

世贸组织2009年通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协议)对成员国贸易协定内的动植物保护做出补充规定。协议第5条建议,应使用相关国际机构制定的风险评估技术来确定与贸易相关的生物安全风险,并制定保护措施以减轻贸易带来的生物安全风险。与此同时,该协议还要求,尽量减少因生物安全理由对贸易施加不必要的、武断的、科学上不合理的或变相的限制。但现实中,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生产、发展利益,特别是农业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利益,通常会严格限制进口高生物风险或倾销性的农产品和食品。所以,贸易自由化与生物安全风险带来的贸易保护又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障碍之一。

当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势总体上处于从相对温和向相对严峻转变的过渡期。在全球生物安全治理领域,不断凸显的各种生物安全危机正在挑战国际社会的协调机制。与此同时,全球生物安全治理内生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的政治分裂和紧张局势。

(摘编自贺刚、吴文成《不确定性边界: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内生困境》)

材料二

第三十八条 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由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进行,并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进行备案。从事高风险、中风险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应当进行风险评估。

第三十九条 国家对涉及生物安全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实行追溯管理。购买或者引进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应当进行登记,确保可追溯,并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备案。个人不得购买或者持有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

第四十条 从事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应当通过伦理审查,并在具备相应条件的医疗机构内进行;进行人体临床研究操作的,应当由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行。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法对生物技术应用活动进行跟踪评估,发现存在生物安全风险的,应当及时采取有效补救和管控措施。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

1.下列对材料一中二、三两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WHO和FAO共同制定的生物安全定义目前使用较为广泛,这一权威定义认为生物安全是一种战略和综合举措。

B.生物安全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这决定了生物安全应涵盖食物安全等众多领域。

C.生物安全治理方面还有许多历史问题悬而未决,这是因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困境。

D.“边界”一词在文中指生物安全联系着的不同实践场景之间的界线,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边界的两个属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物科学知识的使用既可以造福于民,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增加了国际社会的生物安全风险。

B.SPS协议在减轻生物安全风险,减少对贸易施加限制上有建议和要求,但从实际来看,还有一定的障碍。

C.在我国,列入管控清单的重要设备和特殊生物因子,只能由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购买或持有。

D.两则材料都关注生物安全,各有侧重,材料一聚焦于生物安全治理的内生困境,材料二为相关法律条文。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双重用途困境”的一项是()(3分)

A.1995年3月,日本奥姆真理教组织人员在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最终造成13人死亡及5510余人受伤。

B.美国在重要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转基因一代产品在世界上占据了很大份额。

C.飞机草原产于美洲,现已入侵至非洲、亚洲等地,因生长繁殖快速,对当地农林牧等产业造成了极大破坏。

D.目前微生物学的发展和生物制剂气溶胶技术的进步,使那些发展生物制剂的国家更容易将其“武器化”。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谈谈中国应如何做好生物安全治理工作。(4分)

【参考答案】

1.B(以偏概全。“它的最终目标是保护人类健康”有误,从文中“其最终目标是加强国家能力,保护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系统以及依赖于该系统的人和产业。”可知,“保护人类健康”是目标之一。“决定了生物安全应涵盖食物安全等众多领域”也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由文中的“可见”一词可知。故选B)

2.C (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中第三十九条“个人不得购买或者持有”,不能推断出“只能由在我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组织购买或持有”。“只能”过于绝对,材料二中多次出现“应当”一词。故选C)

3.D (“双重用途困境”指生物科学成果既可以用于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四个选项中,只有D具有这一特点。故选D)

4.①材料一采取了总分总式的论证结构。②首先由生物威胁引出生物安全的话题。并由生物安全定义谈起,罗列了生物安全涵盖的范围,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最终目标。③文章主体部分详细分析“双重用途困境”“全球生物安全协调治理与国家主权的困境”的具体表现。④最后,分析了全球生物安全治理的现状及带来的后果。(每点1分,共4分)

5.①应重视生物安全治理的双重用途困境,加强对科学研究成果的监管。②就生物安全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协调治理。③通过严格执法,对涉及生物安全治理的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开展风险评估、追溯管理、跟踪评估等工作。(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