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到源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被个别领导断章取“字”

 weimiao 2023-07-02 发布于安徽

有年头了,这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挂在多少大小领导的口头?伤了多少老师?

一、假如这句话是正确的。

假如这句话是正确的,一个班都是会教的老师,那么,全班学生都是满分,都能考上清华北大。为何不成立?

假如这句话是正确的,一个班只有一个会教的老师,那么,这科应该都是100分,其他学科应该都是0分,为何都不成立?

假如这句话是正确的,一个班全都是不会教的老师,那么,全班成绩应该皆为0。为何不是

假如这句话是正确的,一个班只有一个不会教的老师,那么,为何这门学科不都是0分,照样有成绩优秀的学生?

一句话:无论会教不会教,但学生是有差异的,真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假如这句话是错误的。

为何总被用来指责老师?

谁最先说的?

是针对老师说的吗?

错在哪?

三、到底是正确还是错误?

1、网传错误,引用错误

网上风传是这句话最先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但在他的著作中没有找到这句话。

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简单理解成:“学科成绩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

2、断章取义,以讹传讹

这句话最早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提出的。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道:“直到不久前,这种说法还是相当流行的:'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师’既然如此,那就应当没有难教的学生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第132页)

注意这句话的后面“既然如此,那就应当没有难教的学生了”。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是站在批评的角度说这句话的。苏霍姆林斯基并用很长的文字来详尽地论述这句话的错误性:“难教的儿童总会是有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他们。”

然后,苏霍姆林斯基分析了“难教的学生”的成因,并提出积极的合理化教育建议。

但是后来这句本来是一句错误的话,被个别人断章取义,并以讹传讹,用来教训老师的。

文章图片1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四、再重申一遍:这句话是错误的。

“难教儿童总会是有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他们”,所以请一些专家学者领导不要再用这样一句错误的话刺激老师、训斥老师、指责老师了。

再说一遍:要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了。同班学生的成绩都一样了。

五、如何做“会教的老师”

虽然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尽量做一名“会教的老师”,还是广大老师追求的

怎么算会教?

在这句话中的“会教”并非你把所有学生分数教成100分,也并非把所有学生教成进北大清华。老师也没有这个本事,你也教不出来。

从当前转化“学困生”这一概念来看,结合这句话,“会教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举几个例子

想方设法把数学不合格的学生,教成作文大赛一等奖(不看数学成绩,数学就那样了);

想方设法把上课坐不住、成绩不好的学生,教成了让他管理全班学生纪律(不提成绩,只提他的认真管理);

想方设法把文化课成绩倒数的学生,充分挖掘其特长如体育、绘画、音乐等等,并促其在这方面有所进步(不提文化课);

……

如此而已。

目前,应当有99.99%的老师都很讨厌这句话(剩下的0.01%一定没有教过课的)。

大家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