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含解析)
2023-07-02 | 阅:  转:  |  分享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化学反应速率一、单选题1.(2023春·湖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某温度下,向V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
入4 mol X(g),发生反应:①2X(g)=Y(g)+4Z(g),②。反应体系中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 min时,气体X反应完全B.0~10 min内,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25 min时,向该体系中仅
通入1 mol 后,反应②的平衡不发生移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D.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L?mol2.(2023春·广东广州
·高三广州市真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
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v(A)正=3v(B)
逆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用B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C.A与B的平衡转化率(转化率= 100%)比为1:1D.反
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3.(2023春·贵州遵义·高三校联考期中)反应,在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B.C.D.4.(2023春·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期中)可逆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B.C.D.5.(2023春·北京丰台·高三统考期中)已知:转化率=某一反应物转化的量 ÷ 该反应物的初始量 × 100%。在一密
闭容器中加入A、B、C三种气体,保持温度一定,在t1~t4时刻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测定时刻/s物质
的浓度t1t2t3t4c(A)/(mol·L-1)6322c(B)/(mol·L-1)53.533c(C)/(mol·L-1)12
.533A.t1至t2时刻,用A物质的速率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3 mol/(L· s)B.t3时,A的转化率比B的转化率高C.在t4
时刻,该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B(g)C(g)6.(2023春·河北邯郸·高三大名县第一中学校
考期中)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反应达到平衡(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B.化学计量系数之比C.采用合适的催化剂,可提高的平衡转化率D.图中两曲线相交时,A的消耗
速率大于A的生成速率7.(2023春·福建龙岩·高三校联考期中)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气体M和2m
ol气体N,生成气体P和固体Q,产物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测得第7min时容器内剩余0.2mol气体M和0.4mol
气体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min内,Q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会减小D.5min
后,反应停止,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均为08.(2023春·浙江·高三期中)在101kPa、180℃时,将0.5mol 和1.0m
ol 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在0~3min内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C.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在3~10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9.(2023秋·广西玉林·高三统考期末)某可逆反应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各物质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A、B、C均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反应开始至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C.
当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由图求得A平衡时的转化率为10.(2023春·湖南长沙·高三雅礼中学校考期中)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发
生反应,反应体系中某物质的浓度c随时用的变化如图中曲线甲、乙所示,已知x为整数,下则说法正确的是A.x=1B.曲线乙表示的是物质A
在反应进程中的浓度变化C.内约为D.c点对应物质的浓度与d点对应物质的浓度相等11.(2023春·广东惠州·高三惠州一中校联考阶段
练习)某温度时,在容积为3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内,C.内,虽然,但都代表内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D.若增加或减少X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1
2.(2023春·甘肃金昌·高三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和在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如图表示
该反应过程中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末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C.点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之比为1:1:2D.点对应的化学反应速率:13.(2023春·陕西·高三校联考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用于探究硫酸铜的量
对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该同学将表中所给的混合物分别加入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记录获得(已换算成标准状况)气体
所需时间。忽略溶液体积和温度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混合物溶液/mL505050505050固体/g00.52.
551020时间/min302523222335A.第②组实验从反应开始至收集到气体,反应的平均速率B.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反应生成
的铜与锌形成了原电池,从而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C.加入硫酸铜较多,生成的铜覆盖在锌表面,有可能会减缓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D.
实验中将硫酸铜固体改为硫酸钠固体,浓度增大,也能达到加快反应速率的效果14.(2023春·河南开封·高三统考期中)时,向恒容密闭容
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容器中的体积分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B.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C.容器内
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D.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的浓度之比为二、非选择题15.(2023春·安徽合肥·高三
安徽省庐江汤池中学校联考期中)向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L-1 A和6 mol·L-1 B,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反
应:,经5 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A的浓度为2 mol·L-1、测得D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到达平衡前___________
(填“>”或者“<”),到达平衡后___________(填“>”、“<”或者“=”)。(2)D的化学计量数x为_________
__。(3)反应开始至平衡时,以B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_____。(4)到达平衡后A的转化率为_______
____。(5)该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A.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气体的压强保
持不变C.D.B与C浓度保持不变(6)反应前与到达平衡后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16.(2023春·吉林延边·高三延边
二中校考期中)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现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CO和的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以表示的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
_;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A.升高温度 B.降低压强 C.减小的浓度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2)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3)在相同条件下,若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与,二者充分反应后,根据反应的特点推测,能够
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填“>”“<”或“=”)。17.(2023春·福建福州·高三福
建省福州第八中学校考期中)某温度时,在0.5L密闭容器中,某一可逆反应的A、B气体,起始时压强为100KPa,各物质物质的量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可得:?(1)已知在该条件下,该反应每生成1molB,放出Q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2)若降低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或“不变”,下同),逆反应速率_____
__。(3)第4min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v(正)_______v(逆)(填“>”“<”或“=”)。(4)0–4min内
,用B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mol·L-1·min-1。(5)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体系内压强为____
___。(已知一定条件下,气体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18.(2023春·上海·高三期末)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
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恒温条件下,在5L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
5molX(g)与2.0molY(g),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此时X的物质的量减少1mol,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in
内,生成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2)0~10min内
,______(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转化率分别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若改变下列一个条件,推测该反应
的速率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①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10L,化学反应速率______。②充入1mol氦气,化学反应速
率______。(5)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B.C.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参考答案:1.D【详解】A.由题干图像可知,25 min时,生成了2molY,
根据反应方程①可知,消耗4molX,则气体X反应完全,A正确;B.由题干图像可知,0~10 min内生成了1.6molY,则消耗3
.2molX,故气体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正确;C.由A项分析可知,反应①不可逆反应,故25 min时反应①进行完全,恒温恒容下
向该体系中仅通入1 mol Y(g)后,反应②的平衡不发生移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C正确;D.由题干图像信息可知,25min时生
成了2molY,同时反应①生成了8molZ,而Z的物质的量实际上最终为1.6mol,说明反应②消耗了6.4mol,生成了3.2mo
lM,该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 L?mol,D错误;故答案为:D。2.B【分析】【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
系数比,当v(A)正=3v(B)逆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用B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故B错误;C.A、B的
投料比等于系数比,A与B的平衡转化率(转化率= 100%)比为1:1,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D正确;选B。3.A【详解】;,则;,则;,则;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故A项符合题意;故
答案选A。4.C【详解】根据速率与计量系数之比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固体不能用物质的量浓度改变来描述来描述速率,,故C符合题意。综
上所述,答案为C。5.A【详解】A.t1至t2时刻,用A物质的速率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A错误;B.t3时,A的转化率(×100%=
66.7%)比B的转化率(×100%=40%)高,B正确;C.由表中数据可知,在t3时刻开始,该反应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处于化
学平衡状态,C正确;D.达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的量之比为4:2:2=2:1: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
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g)+B(g)C(g),D正确;故答案为:A。6.C【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变化为,
则A的转化率为,A正确;B.,B的浓度变化,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与C的浓度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B正确;C.使用催
化剂不能提高物质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D.图中两曲线相交时,A、B的浓度继续变化,说明此时反应继续正向进行,A的消耗速率大于A的生
成速率,D正确;故答案选C。7.B【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N为反应物,P、Q为生成物;第7min时,反应达平衡,容器内剩余0.
2mol气体M和0.4mol气体N,则参加反应的M为0.8mol、N为1.6mol,生成P为1.6mol、Q为0.8mol。【详解
】A.由题意可知,Q呈固态,不能用浓度来表示平均反应速率,A不正确;B.该反应达平衡时,参加反应的M为0.8mol、N为1.6mo
l,生成P为1.6mol、Q为0.8mol,M、N、P、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2:1,则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C.升高反应温
度,反应物分子间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逆反应速率会增大,C不正确;D.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但并未停止,正
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但均大于0,D不正确;故选B。8.B【详解】A.由图知,消耗n(CO2)=(1.0-0.9)mol=0.
1mol、n(H2)=(0.5-0.2)mol=0.3 mol,同一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n(
CO2):n(H2)=0.1 mol : 0.3 mol=1 : 3,根据原子守恒知,反应还生成H2O,所以反应为,故A项错误;B
.在0~3min内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用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故B正确;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
总质量和总体积都不变,混合气体密度一直不变,当混合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根据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计算可得出3 min时n(CH3OH)=0.1 mol,由图像可以看出,10 min时n(CH3OH)=0.1 mol,则3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在3~10min内,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故D项错误;故选B。9.D【详解】A.A、B、C的物质的量变化之
比为2:1: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错误;B.内,故B错误;C.没有指明与的反应方向,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D.起始
时为,反应中消耗,则平衡时的转化率为,故D正确;故选D。10.C【分析】随着反应进行,c(A)、c(B)都减小,c(C)增加,则乙
表示c(C)的变化,2A(g)+xB(g)2C(g),则?c(C):?c(A)=2:2=1:1,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60min时,?c(甲)=(3-0.6)mol/L=2.4mol/L,?c(乙)=1.6mol/L,可知?c(甲):?c(乙)=2
.4:1.6,则甲一定不是c(A),那么甲为c(B),?c(甲):?c(乙)=2.4:1.6=3:2=x:2,解得x=3。【详解】
A.由分析可知x=3,A错误;B.由分析可知曲线乙表示的是物质C在反应进程中的浓度变化,B错误;C.10~30min内,?c(B)
=(2-1) mol/L=1 mol/L,,v(B):v(C)=3:2,则≈0.033mol/(L?min),C正确;D.由图可知
c点对应物质的浓度为1.6 mol·L-1,d点对应物质的浓度为0.6 mol·L-1,D错误;故选C。11.B【详解】A.根据图
中信息Y、Z是反应物,X是生成物,X、Y、Z物质的量改变量分别为0.6mol、0.2mol、0.4mol,根据改变量之比等于计量系
数之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正确;B.内,,故B错误;C.内,虽然即用不同物质描述速率,但都代表内该反应同样的化学反应速率
,故C正确;D.X是气体,若增加或减少X的物质的量,即增加或减少X的浓度,则化学反应速率会发生变化,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12.A【详解】A.初始N2、O2物质的量相等,10s末N2反应掉1mol,则O2也反应掉1mol,剩余4mo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4mol÷2L=2mol/L,A正确;B.10s内O2减少1mol,反应的平均速率v(O2)=,B错误;C.a点时N2物质的量为2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剩余O22mol,生成NO6mol,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3,C错误;D.a点反应达到平衡
,v正(N2)=v逆(N2)=v逆(NO),D错误;故答案选A。13.D【详解】A.收集到气体,标况下为,消耗的氢离子物质的量为,
浓度为,根据速率公式计算:,A正确;B.加入适量的硫酸铜,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铜与锌形成了原电池,从而加快了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B正确;C.若加入硫酸铜较多,生成的铜覆盖在锌表面,减少了硫酸和锌的接触面,会减缓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C正确;D.该反应是,与
无关,浓度增大,不能改变反应速率,D错误; 故选D。14.D【分析】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由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为25%可知
,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5%×2mol=0.5mol,由方程式可知,平衡时碘的物质的量为0.5mol、碘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o
l—0.5mol) ×2=1mol。【详解】A.由分析可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1min内,氢气的反应速率为≈0
.00083 mol/(L·s) ,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平衡时碘的物质的量为0.5mol,则碘的转化率为×100%=50%,
故B错误;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恒定不变,则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
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平衡时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碘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mol,容器中氢气和碘化氢的
浓度之比为1:2,故D正确;故选D。15.(1)> =(2)4(3)(4)50%(5)BD(6)10∶9【分析】D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则平衡时D的浓度为【详解】(1)反应开始加入的时AB,故到达平衡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2)从分析中的
数据分析,A和D的变化量相同,故D的化学计量数为4。(3)以B 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为(4)A的转化率为(5)A. 该反应都为气
体,容器不变,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B. 该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同,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可以
说明反应到平衡;C. 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到平衡;?D. B与C浓度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到平衡。故选BD。(6)反应前后
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比,故压强比为。16.(1) AD(2)75%(3)放出 <【详解】(1)根据图1知,3min时反应达
到平衡状态,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v(CO)==0.125mol/(L?min),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
2)=2v(CO)=0.25mol/(L?min);A.升高温度,能增大反应速率,A项选;B.降低压强,能减慢反应速率,B项不选;
C.减小CH3OH的浓度,减慢反应速率,C项不选;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D项选;答案为:0.25
mol/(L?min);AD。(2)根据图1,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CO物质的量减少1.00mol-0.25mol=0.75mol
,根据转化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H2物质的量减少0.75mol×2=1.5mol,H2的转化率为×100%=75%;答案
为:75%。(3)根据图2知,2molH2(g)与1molCO(g)完全反应生成1molCH3OH(g)放出128.8kJ的热量,
若向该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g)与4molH2(g),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任一反应物的转化率都小于100%,二者充分反应,
能够放出的热量小于257.6kJ;答案为:放出;<。17.(1)2A(g)=B(g)H=-QkJ/mol(2) 减慢 减慢(3)(
4)0.1(5)70kPa【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在前4min内A减少0.4mol,B增加0.2mol,一定时间后A、B都存在,
且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其中A是反应物,B是生成物,二者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是=0.4mol:0.2mol=2
:1,反应每生成1molB,放出QkJ热量,故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A(g)=B(g)H=-QkJ/mol;(2)降低温度,
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慢;(3)4min后,A的物质的量减小,B的物质的量增加,则反应正向进行,因此正、逆反应速率
的大小关系为v正>v逆;(4)在0~4minB物质的量改变△n(B)=0.4mol-0.2mol=0.2mol,则用B的浓度变化来
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B)=;(5)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A)=0.2mol,n(B)=0.5mol,恒温恒容下,气体的体
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故平衡时总压强和起始时总压比为(0.5+0.2)mol:(0.8+0.2)mol=7:10,7:10=p平:100KPa,因此平衡时总压p平=70KPa。18.(1)(2)0.02(3)66.7%、50.0%(4)减小 不变(5)B【详解】(1)X的物质的量减少1mol,Y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则此时Y的物质的量为0.2×5=1mol,Y消耗量为2.0-1.0=1.0mol;0~10min内,生成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则生成Z的物质的量为0.04×10×5=2.0mol,根据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X、Y、Z的系数比为:1:1:2,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2)0~10min内,,故答案为:0.02;(3)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的转化率=、Y的转化率=,故答案为:66.7%、50.0%;(4)①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10L,使各物质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②充入1mol氦气,使各物质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答案为:减小;不变;(5)A.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据此判断平衡;B. ,可知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能据此判断平衡;C.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故不能据此判断平衡;D.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恒定,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据此判断平衡;故答案为:B。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