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齊齋微书话|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如何阅读

 tcfzhf的图书馆 2023-07-02 发布于陕西

     年齿越长,精力越差,不仅读书没有恒力,记忆力越来越差了,也就越来越啃不动所谓的大部头了,于是读书便捡那些小的、薄的、自己有感兴趣而又容易读的的来看。

      近日自己买的几种书,都是小册子。小32的开本,最厚的也就200来页,随手往包里一塞就可以带走的那种。好在书小并不代表里面没有好货,比如那一套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古董鉴藏丛书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的文玩收藏生活丛书——其实两个是一套书,至少可以说是同一个系列,不仅《刘说字画》和《马说陶瓷》是重复的,而且丛书主编和编排形式也是一模一样的,大概率是前者出版计划夭折后又选了另外一家出版社再继续的缘故吧——这套书采用出版者与收藏家一问一答的方式,循循善诱一步一步深入的介绍作者擅长的收藏领域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不仅风趣幽默深入浅出,更是猛料不断通俗易懂,每本都是相关领域的收藏入门教皇级代表作。比如《田涛说古籍》,就是影响了包括韦力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藏书家的入门经典,当然其他几种也是。

      既然有重复的,其实把另外两种重复的不买就行了,但买套书的怪癖就在这儿,遇到一个系列的总想凑齐,哪怕有重复的也在所不辞,不然总有白璧微瑕完璧有缺之憾。在蒐罗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刘文杰《刘再说自画》,尽管印刷非常粗鄙,但6000册的印量现在也早已经奇货可居了,也便狠狠心拿了下来——顺藤摸瓜触类旁通之后便是顺手牵羊,一弄就是一大堆,大概只有买书是如此的了。

      后三张图的6本书是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当代史学丛书,也是小32开的小册子。很久以前在地摊上遇到过其中一本,是王大华老师的《崛起与衰落——古代关中的历史变迁》,读了之后收获很多,于是就念念不忘。上一阶段又在地摊见到了启动了另外一种——刘文瑞老师签名的《继承与变革——中国古代人事制度的发展历程》,翻了一遍也是受益良深。于是便在网上检索该套书的相关资料,狠狠心把剩下的4种全买了回来,好在书都比较小,也不占地方。

      书小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而空。好像梁任公说过:自己著作等身,比不上陈寅恪先生的一篇论文。当然那是梁先生的自谦之词。不过在今天学术浮躁重大攻关项目泛滥遍地皆是湊字数的大部头大环境下,在岁月匆匆碌碌无为信息多元化时间碎片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小册子仍然读藏两相宜。

      你可以试想一下:在蝉噪林愈静的下午,就着夏荫的清凉,沏一壶暖茶,静静的读一本小书,咀嚼里面妙趣横生的文字,然后收获满满地合上书本,难道还有比这幸福的事情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