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医理躬行集•不升致不降之病•张某久病干咳案

 四圣医苑 2023-07-02 发布于广东

不升致不降之病

张某久病干咳案

张某,男,56岁。2022年5月16日就诊。咽痒干咳,称已无法回忆何时始发。体偏胖,偶有反酸、胃中异样感,偶见血压略高。余无他病。刻下眠可;二便可,小便不黄,大便偶较难;纳一般。不口苦,不夜尿。舌淡,略见白而微黄浊之腻苔。左寸沉短小弱、偏数,关沉偏数、弱,尺沉小弱偏数;右寸沉细偏数、弱,关似寸,尺沉细弱。辨为阳虚不达,木郁风动致肺中寒燥之证。药用:

沙参30 桑叶15 紫菀15

五味子(打)6

紫苏子(炒,包煎)24

桂枝15  制首乌30  炙黄芪35

巴戟天20

补骨脂(盐、酒,拌润,炒)30

茯苓25  泽泻16  苍术15

炙甘草10  生姜3片。

三剂。

5.5碗水,煎成1.8碗,分2次,空腹或饭后服。

5月22日上午称,服药3剂后,大便畅,干咳觉缓解,不明显。舌中后部白浊苔仍较明显,根部苔厚。略改方:

沙参30 桑叶20 山药20

五味子(打)6

紫苏子(炒,包煎)24

桂枝15  制首乌30  炙黄芪50

补骨脂(盐、酒,拌润,炒)30

茯苓25  泽泻20  苍术15

川椒(炒,去汗)6  炙甘草10

生姜3片。三剂。

5月29日晚称,次诊3剂,仅维持前3剂效果。近三四日反觉咽喉如有物堵,咳较明显,非如药前之干咳。言谈中称,日常汗较多,动则汗出;开车50分钟期间,均需小口喝水润喉。左寸沉小数,关沉小数略弱,尺沉小数;右寸沉微,关沉数略滑,尺沉数微。结合言谈所述,确认乃水寒土湿,木郁风动之故。药用:

姜厚朴18  桔梗16

紫苏子(炒,包煎)24  沙参30

姜半夏24  生麦芽30  草红花5

制首乌20  黑附片13  巴戟天30藿香(后下)15  土茯苓30

生薏仁60  炙甘草20  生姜5片。

三剂。

6月6日上午电询,称3剂药后已过两三日,自觉愈约九成半。微信舌象可见舌面苔退,但舌中左、中右,散见五六处瘀斑,疑有瘀血。由第三方之效,推第二方之乏效,似因急于求成,低估肾阳之虚及肺脏之寒,无附子、巴戟、紫菀之温煦,反因川椒之辛及炙芪之升,增其上焦壅塞之故。

当晚第三次面诊。左寸沉短细数,关沉偏小、数,尺同关;右寸沉短而近关,关沉长略弦数,尺沉细数。舌面又略见舌苔,微黄浊,瘀斑又被覆盖而难寻;咳也较多。经询其本人及其夫人,称刻下确比昼间咳多。细问之,答称晚上在外就餐,喝海带汤两碗。咸寒伤阳,水泛气逆,又时在夜晚,寒水气旺,故咳多。只宜原法巩固,不可鹿角霜、柏子仁等滋补。药用:

紫苏梗16  桔梗16  紫菀15

沙参30  姜半夏24  生麦芽25

草红花9  制首乌20  黑附片15

巴戟天30  苍术25  土茯苓30

生薏仁60  炙甘草20  生姜5片。三剂。

6月13日早上微信询之,称恰正想信息反馈。称服药3剂,痊愈。窃以为,病经多年,未可即此停药。嘱用中成药巩固。中午:参苓白术丸(2包);下午:陈夏六君子丸(1.5倍说明书最大量);晚上:附子理中丸(小蜜丸。按说明书最大量)。每周服3-5日,两周至四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