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信仰敹补多皱的人生 || 作者 杨进荣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7-02 发布于上海


用信仰敹补多皱的人生

作者    ‖    杨进荣



多年登谒兴隆山卧虎寺。每一年,寺庙建设在不断复貌扩制,变化明显。

兴隆山寺庙多灾多难。宋元时代西夏等少数民族侵挠,明清回乱,民国西海固大地震……让一处宋时就有殿宇的灵山宝地,在一场场人为和天灾的浩劫中数毁屡建,古旧全失,资料被毁。东屯之地,一处应有显著传统文化符号的圣地,就这样段续存活在当地庶民的口口相传中,不能不说,这是旱码头上最为不该丢失的文化遗憾。

兴隆山卧虎寺2015年3月3日,被白银市道教协会正式批准为兴隆山道观,系该协会会员单位。

卧虎寺庄严落坐在刘家寨子乡的北面,老堡子山的寺湾中。湾底有一九二0年的一条震河,震河历经百年,遭受洪水无情冲涮,撕裂开的刘寨川有了说不清的荒凉与残缺。寺庙自然坐北朝南,大多殿宇呈子山午向,少数寺殿有乙山辛或辛山已坐向。宝寺整体坐落在豁口穴场之中,主山高耸接云,原山巅有宋时玉皇阁,后被元军用做靖、会、海、西吉四县的边堡、兵营、贮库,那条依南山攀援而建的车马道,几百年了,迹痕仍很明显。寺庙青龙山下有清末民初靖远县冯家园子,冯家人挖建的榨油房,三眼四洞,经百年前大地震,它们像被埋在北山一带永远咽不掉气的无数亡者,至今张着嘴巴,睁着圆眼,死不瞑目啊!右白虎山直走震河,沒有回首顾盼之意。寺湾,虽然身处干山枯岭之中,却不失阴阳合和之理。难怪人走了无数茬,总有追道崇善之人,用坚定的信念重新建设。堂清案阔,向山直赴胸怀。


登临兴隆宝山之巅,有老子接云仰天之感,获陈抟老祖天窟月窖之意。西沟塬凤凰展翅,唐李家塬平展如镜。远处的屈吴山靑峰插天,近处的月亮山余脉温馨裸舞。千山万壑之地,有一处灵山供走天涯的游子歇缓灵魂,荒凉偏僻之地,有一座宝山能让旅居在外的赤子心驰神往,实乃三生有幸,渊源很深。

修缮过宝山灵寺的人没有确切数字,他们的功德一定圣碑有述,案烛有知,生中有应,去中有来。

刘师老者,一位少小出过家,秉持道教教理宗旨一生的河南人,虽然迫于时势,流落刘家寨子,以夜间参道习武,白天订鞋打铁为生,素衣布鞋,不涉杂事,俗世中严苛自己的修行人,以坚韧不歇的毅力,参禅悟道,堪舆风水,沉入烟尘,只为一念,以至很多人都不知他高超的水平,直到古稀之年后,逐步被乡邻知晓。不搞迷信,不以神佛做为营生的手段,只在很善良的人前,梳理麻烦事情。德与天高,言精少语,行可垂范。他在解放后被拆毁的宝山旧墟上,每逢阴历正月初一,十五,一定爬过震河,前去烧香。

乔家二老太爷,那位孤身半生拉扯外孙女的贤者,以底的不能再底的姿态,对遇见的每一位人,不管长幼、男女、仕农工商……他都以十分谦躬的笑意和语气打召呼问候。老者几乎不识字,但他识道,消自身的孽,宽别人的过,谅别人的错,清平一生,不羡慕不嫉妒,法不二门,只记修行,北风雪天,在节假日,宝山废墟上有"一总子"烧香的人,就是他,乔二老太爷!

杨二老太爷,国民党时代,北庄周围人都称二掌柜得的人。与火计腊月碾场,睌上收工回家,都要让伙计用褡裢背点粮食度年荒。雪天雨地,一双草鞋,趟过震河,爬上元埫,在三十里开外的九龙山烧香参禅,当然本社社寺全力参与支持。

他们不会骂人,不会说脏话,更不会打枉言,只知道人就该这么活,事就该这么做,话就该这么说。庙存,我上山。庙毁,我拜谒。不说为什么,不怨命多舛,不去求什么。用信仰慰心,以精神为托。凡人中大写的人啊,我活了半生,还没有见过几个比这几位贤者做人处事更好的人。

如果不是心领神会,执念解脱,他们为何能活得这么通透洒脱?

形而上的相信俯拾皆是,形而下的笃定弥足珍贵。相信一阵子的人为数不少,毕生为一事专注乐行者凤毛麟角。急难乱求神佛的人多如牛毛,一直依神佛做一个真正是人的人不是太多。

我见过汗牛充栋的高大尚者,鲜遇在红尘三千丈的风雪月夜心灵与旷钟共鸣的简单者。道不深,在日常生活中。佛不远,在素日的光阴里。拜、背不能救你,信、行则能致远。


今天,大殿上梁,时序癸卯五月十五辰时。宝山上来了很多的香客信众,但穿行在山道上的人群中,我还看见了先逝的刘师、乔二太爷、杨二掌柜的,他们从山下爬上来,走的依旧那么心平气和,穿的依旧那么素朴自然,笑的依旧那么慈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心中有佛,灵山无我!

恢复建寺至今已快半个世纪,两村七社中有很多的热心人捐资献工,为了心灵的那份寄托!这些后来者中,北庄社的杨全军,更值得书写。刚奔花甲的他,发须花白,满脸褶皱,为后续建殿,他付出了无数心血。平素给他打电话,大多都在宝寺,铲除野草,平整寺院,插旗拉电,续香照看。……身为会长,责任不小。既要贯彻宗教政策,又要弘扬宗教精神。人借神功,神借人力,教化黎民,度己为人。以德立世,扶正压邪。


杨全军亮堂的人品和不断钻研学习的精神,爱山如家的经营理念,值得肯定和弘扬。凡事总要有人做,而把好事做好的人并不多见。他本人为了家庭放弃补习上学,夫妻俩侍奉老人,关爱姊妹,反正我是做不到,也学不来。多次和他聊天,他都不眼红发达了的三个兄弟,父亲车祸,他和老婆擦洗老父亲周身几年,这点没有几个人做的比他夫妻俩更好,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


在兴隆宝山,我不只看见殿宇落坐在该有的地方,我还看见了那么多的佛都在我的身边,他们骂过我的刺激了我的上进;他们抵毁过我的迸发了我更要把书读透读精;他们当年瞧不起我的相逢一笑我则两忘;他们坑害过我的,是给我上了一课,让我走的更加从容不迫;他们欣赏我的,我当做鞭策,让我在十分困难的青春岁月,充满朝气的活了下来!阿弥陀佛,感谢今生相遇!感谢这么多的现实佛,让我用坚定的信仰,不知疲惫地一路奔波。

我的人生多难,上面皱纹很多,有信仰的线在,都能把它们缝合。


作者杨进荣,曾用名绿云、罗巴、走天涯、西北星,陇上田园诗人,作家,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乡土文化的资深研究者,曾在《诗歌报》《散文林》《诗人》《驼铃》《白银晚报》《白银日报》《白银文艺》《乌兰》《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首都文艺》《人文白银》《乡土文学》《乡韵》《陇上风情》《中华诗词》中国网、神州网、今日头条、凤凰网等网络和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游记近万篇,深得读者喜爱。著有散文集《抱朴》和诗集《星云涯罗》等。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