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建八局承建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顺利通车!

 中国基建 2023-07-02 发布于广东

近日,历时11个月的建设

由中建八局承建的

青岛市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顺利通车

与一期工程共同构成青岛环湾大道

和青银高速间最便捷的交通要道

有效提升了青岛东岸城区快速路网效能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通车现场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

西起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立交预留段

东至青银高速公路

采用主线高架桥及地面道路的设计方案

2011年,跨海大桥高架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时隔12年后,二期工程顺利通车

工程全部贯通全长约9.2公里

可充分发挥规划高速公路与城市快速路衔接功能

既是承接胶州湾大桥交通枢纽衔接功能的门户通道

也是贯通东西、实现区域互通互联的

市区东西向主动脉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效果图

▲项目通车现场实拍

技术攻关,破“跨高速+高压线”双重难题

此工程最难点为上跨青银高速公路钢箱梁安装

总安装长度为136.8米

共分13个梁段,单节梁段重达75吨

青银高速车流量平均为每分钟118辆

钢箱梁距离220KV高压线最近端仅6.9米

面临着“上跨高速+下穿高压线”的双重危险

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桥梁工程

风险最高、工期最紧、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段

▲ 跨青银高速段通车实景

为顺利攻下难关

项目部多次邀请专家现场指导论证、优化工艺

最终采用“近高压线低净空悬臂钢箱梁

高效滑移施工工法”

辅以起重机械AI限位、电磁感应警报等技术

顺利解决了施工难题

大大降低了临电作业风险

并将对地面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

▲ 近高压线低净空悬臂钢箱梁高效滑移施工

▲ 跨青银高速钢箱梁顺利合龙

科技驱动,智慧建造助力精细化施工

技术1

创焊缝身份认证制,赋钢箱梁数字生命

由跨海大桥驶入青银高速北向匝道

是本工程顺接青银高速长度最长、设计结构最多

施工难度最大的一条匝道

因其结构形式多,单跨最大跨度达60米

焊缝总长达5097米

且分别跨越科苑经三路、青银高速公路两处关键位置

施工质量与影响至为关键

▲ 焊缝身份认证制

▲ 焊缝“身份证”

施工过程中

项目建设团队紧紧围绕焊缝质量核心

重工艺、抓源头、精施工、细检测

创建出一套焊缝身份认证模式

详细列明每条焊缝的

焊接时间、焊工姓名、检测时间等关键信息

成功赋予了钢箱梁数字生命

助力精品工程建设

技术2

青岛首创3D数字化智能摊铺技术

项目青银高速立交匝道段

分流、合流口多且宽度不一

桥面宽度自25.1米到35.2米渐变

桥面坡度变化频繁、线形复杂

为保证桥面行车舒适度,桥面铺装精度

需控制在2毫米以内

施工难度大、施工精度要求高

项目建设团队在青岛首次引进

3D数字化智能摊铺技术

基于全站仪自动数据采集拟合建模

三维跟踪定位、过程自动控制三个步骤

来实现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控制

▲ 3D数字化智能摊铺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

成功将沥青面层施工过程摊铺速度、摊铺厚度

摊铺面纵向、横向状态可视化展示

真正实现了施工数字化、智能化管控

精准实现了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毫米级控制

同时有效降低了人员使用和劳动强度

提升了施工工效

为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按规定节点完工

提供了有利保障

▲ 3D数字化智能摊铺现场

高效建造 完美履约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的顺利通车

将有效分流区域路网交通压力

为沿线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

贡献八局铁军力量

(中建八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