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春蕾:小说连载-龙水谣 第一章:十里红妆

 乡土大河南 2023-07-03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小说连载-龙水谣    第一章:十里红妆

作者 | 张春蕾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1933年,民国22年,癸酉年,据说是个丰年!

这一年,明月村最热闹的事,莫过于广据堂的张七巧出嫁和张泽麟娶亲!
乡下嫁娶的日子大多选在冬天,一来庄户人家忙了一年,年底多少都有些余粮,冬天又是农村最悠闲的季节,有大把时间操办婚事。二来六月不嫁,七月不娶,据说六、七月结婚会冲撞鬼神,又处在一年中半道上,寓意不好。

张七巧出嫁那天,刚好是小雪,天公也作美,如期飘起了雪花,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白雪翩翩映衬着十里红妆真是分外妖娆,张七巧在十里八乡出尽了风头!张七巧的嫁妆是七十七台,古时候一副嫁妆全台是六十四台,半台是三十二台,到了民国时候,婚俗不断删繁就简,嫁妆的台数,可以任选吉利数字。
七十七就是为了凑张七巧的吉利数字。她排行老七,又生在七月初七,都说是织女下凡,心思巧,手更巧,能描会绣,据说画的鸟绣的花都栩栩如生!剪纸织布更是不在话下!模样也是百里挑一,身材高挑匀称,皮肤白里透红,鹅蛋脸,悬胆鼻,丹凤眼,端庄大方,都说是富贵相!原本也生在富贵人家,明月村广据堂的堂号原本也是商号,在方圆数十里都是响当当的,而张七巧家又是广据堂首屈一指的大户,拥良田数百亩,还有油坊、粮行等生意。
张七巧在堂姐妹中排老七,但在自己家是大小姐,爹娘也就她这一个女儿,因此宠上了天,什么好的都尽着她,几个兄长也惯着她,连刚过门的嫂子都让她三分,据说家里每顿饭吃什么都要先征求她的意见,张七巧因此也养成了极傲的性子,但人家也有傲的资本,谁教生的才貌双全,又是大家闺秀呢!有人做饭,有人洗衣,有人挑水,有人梳头,十指不沾阳春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据说挑水的长工被她气得不行,每次挑两桶水回来,她只要前面那一桶,后面那桶倒掉了不要,因为她担心长工在路上排放了什么不干净的气体,把后面那桶水污染了!
张七巧的夫家是往东南十里地寺后村的秦家,也是大户人家,秦家大公子秦梦龙一表人才,私塾毕业后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如今已是上尉了,尚未婚配,据说也是十分挑剔之人。他对张七巧慕名已久,是一见倾心,两人八字相合,两家门当户对,因此这桩姻缘也是人人称羡。
明月村的习俗是不兴夫家上门接亲的,只用在村口迎亲。秦家一大清早就张灯结彩的忙碌起来,半晌间,秦梦龙就率迎亲队伍盛装在村口翘首以待了。
张七巧故意起迟了,梳妆打扮又花了一个多时辰,把喜婆急得直跺脚。

张七巧的嫁衣据说是城里最时兴的八团鹤穗祥水纹吉服,上黑下红,延续的是晚清汉族女性石青吉服褂,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压得住的。
上衣为立领对襟的褂子,黑色素缎为面,蟹蓝色素缎为里,上绣鹤穗八团纹,仙鹤口衔仙桃、石榴和佛手,代表多福多寿多子,水面跃起的两尾鱼和旁边的麦穗,寓意五谷丰登和年年有余。六个小团纹章绣的是俩人的属相,张七巧属龙,秦梦龙属鸡,鸡代表凤,正好是“龙凤呈祥”。八团纹与六个小团纹相结合,承袭四平八稳,六六大顺的寓意。前胸鹤纹头向右、后背向左,纹饰分布平衡,寓意瑞气、祥气环绕。
里面的夹祅是马蹄袖,依据清代蓝色朝服搭配青金石朝珠的传统,缀的是青金石扣子。
下裳是红绸缎马面裙,绣的是鹤舞九天和花开富贵,坠的是红玛瑙米珠流苏,脚蹬绿色勾绒牡丹花绣鞋。
这套嫁衣是张七巧亲手做的,自已裁剪,自已绘画,自己配线,绣了拆,拆了绣,听说做了大半年呢。喜娘直啧啧地赞个不停:“没见过这么巧的手!”
张七巧穿上吉服俨然清朝一品诰命夫人的气派,喜娘开始给她梳头,边梳边说吉祥话儿:“一梳梳到头,无病又无忧;二梳梳到尾,永结同心佩;再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有头又有尾,此生共富贵!”
张七巧的头发原本乌黑浓密,柔若绸缎,此番云鬓高绾,像一朵盛开的泼墨牡丹!正面戴凤凰于飞金凤冠,斜插几支珍珠钗,脑后燕尾髻装饰镂空蝴蝶流苏簪,双耳是一对足银蝙蝠耳环,皓腕上是碧绿碧绿的翡翠镯子,更衬得她肌肤莹润,张七巧拿镜子左右照了照,镜中的人儿花团锦簇,桃腮生晕,眼含秋波,喜娘都看呆了:好一朵人间富贵花!
《催嫁曲》吹了几遍,张七巧这才缓步迈出大门,端的是满脸愁容,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好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七十七台嫁妆早已备齐,家具、床品、衣物、金银细软、字画等一应俱全,大件家具四人抬,镂空描金盆镜架、屏风等两人抬,各种小件盛放在桶或箱子里两人挑。一担担、一杠杠都是朱漆描金,流光溢彩。
乡下嫁女最多的是床褥,铺的盖的枕的全四件套,一共二十四床,都是村里的手巧的满福之人帮忙做的,一针一线缝得细致周全,用“龙棍”挂起两人抬一床,被子都是大红大绿的软绸锦缎,内里装的都是一等的新棉花,红的喜庆,紫的贵气,粉的娇嫩,蓝的素雅,双人枕巾绣成套的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花开并蒂、喜鹊闹梅。
嫁妆里还有几幅字画,是张七巧的父亲张世樟的藏品,装在锦盒里,用红色漆花箱子抬着,意在向姑爷彰显女家是知书达礼的耕读人家,不是土财主。实际上张七巧虽然心灵手巧,但大字不识几个,一来心思不在这上面,二来她自己也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里暂放下不说。
且说这红妆队伍蜿蜒数里,吹吹打打,浩浩荡荡,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在纷纷扬扬的白雪中穿行,所到之处,行人驻足,经过村庄时,更是惹得男女老少倾巢出动,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都说是百年不遇的排场! 
再说这秦梦龙一干人等在村口守了半晌,还没听见送亲的喜乐,心里虽着急,但毕竟是有身份的人,看上去还是沉着冷静。他穿着一身整齐干净的军装,披着军大氅,身量颀长,一双锃亮的长筒军靴衬得他更加挺拔,大沿军帽上已经覆了一层薄薄的雪,帽沿下是一双漆黑冷峻的眉眼,五官线条精致凌厉,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气场。
等到送亲队伍终于吹吹打打进了村,张七巧才坐着八抬大桥压轴出场!张七巧在村口就得下轿,新时代的规矩,新娘不用盖盖头,就让村里人都来看。张七巧大大方方走下轿来,只听见一片“咦咦哟哟”的赞叹声,秦梦龙原本冷峻的眉眼多了几分温柔笑意,走过去牵住张七巧的手,一对璧人在众人的前呼后拥中朝秦家大院走去。
秦母撒了一路糖,小孩子们哄哄闹闹一路跟着到了秦家,门楼的三重飞檐上挂着红绣球,门楣门框上贴着大红洒金对子,上联:有情有义铁臂擎乾坤,下联:同心同德妙手绣江山。横批:佳偶天成。
张七巧身材高挑,稍稍提了一下裙,稳稳当当跨过了火盆,踏进了秦家门槛。只见那雕梁画栋的四合院落,布局规整,花木清幽,庄严大气又不失喜庆之色。窗户上尽贴大红双“囍”窗花,房梁挂着红缎子,院中的树也都系上了红绸带,堂屋和厢房都高朋满座,个个满面春风地道着喜,七十七台嫁妆摆满了院子……
几十年后,这场盛大的婚礼还被当成典故在十里八乡传说着,小孩儿们听着跟听瞎话儿似的,难以置信!真的吗?她家那时候真那么有钱吗?她年轻时候真有那么美吗?她的手有那么巧吗?比方奶奶还巧吗?
几十年后的小孩儿们只知道方奶奶是明月村乃至十里八乡最巧的人,他们不知道,七故奶年轻的时候风华绝代,也是十里八乡的时尚风向标,女红一流,描龙绣凤,巧夺天工,在这十里八乡只有方奶奶能跟她齐名!
方奶奶何许人也?就是我们这个故事主人公之一,全名方小暖,也是个会投胎的人,心灵手巧,又生在富贵人家,跟她家一比,张七巧家只能算是清贵之家了!
明月村虽然有其独特的传统和风俗,但也并非自治派,明月村隶属白龙镇,白龙镇下辖61个自然村,方小暖的父亲方仲儒就是原(国民党)白龙镇的镇长,方小暖的大哥方化龙以文称雄,毕业于北平朝阳学院,后来接了父亲的班,二哥方化虎以武称霸,自拥数百人的民团称团长,这一文一武,让方家雄霸一方,风光一时无两!
回到1933年,17岁的方小暖是方仲儒的掌上明珠,也是广据堂张泽麟要迎娶的新娘子。
方小暖嫁过来那天是个朗晴的天,因此送亲走的是水路,从她娘家龙虎村顺水南下到明月村南边的码头,大概12里水路,方小暖的嫁妆是61台,风水先生掐的花开富贵修善积德数!张七巧心里头这下稳稳的踏实了,连镇长女儿的嫁妆也不过如此!
张泽麟是张七巧的堂兄,张泽麟娶妻,张七巧回来贺喜也是情理之中,但大家都说,张七巧已经出阁了,回门酒都摆过了,还打扮得花枝招展,分明是想抢方小暖的风头。
听说方小暖虽然裹着三寸金莲,但也骁勇不让须眉,能骑马,会打枪。可见身为民团团长的哥哥也是十分纵容疼爱她的。关键是方小暖还识文断字,这一点上,大字不识的张七巧觉得自己反胜了一筹,村里德高望重的七叔也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张七巧认为做女人不识字是本分!
这明月村,因为其祖先曾在翰林院修撰,后世子孙仿佛都泡过墨水一般,即使没读过几天书,也都明白三纲五常,讲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个名著也是如数家珍,仿似那些个人物,都是陪伴他们一起长大的,唐诗戏曲民间故事更是不再话下,要说是“只有不会耕田的农夫,没有不会颂诗的儿郎”,一点也不夸张。
而七叔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他是村里的私塾先生,也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一辈子恪己修身,深愔祖宗的“中庸之道”,据说当年辛亥革命把皇帝赶下了台,老百姓一下子觉得变天了,只有七叔处变不惊。他缓缓吟道:“朝属梁,暮属晋。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听说七叔也是有机会效忠“党国”的,但他似乎早从老祖宗的处世之道中看透了世事无常和天道轮回,巧妙婉言谢绝,更是手书“耕读传家”的照壁,劝诫后世子孙立定脚根,安分守己。
七叔在村里德高望重,连七叔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张七巧觉得方小暖识文断字就是不守本分,更别提骑马打枪了,简直有伤风化,哪里还像个大家闺秀?
方小暖出嫁那天沿河两岸站满了看热闹的人,比赶庙会还热闹!61台嫁妆就雇了61艘船,披红挂彩,蔚为壮观,从高高的堤岸上望下去,像一条祥瑞喜气的红色游龙,鼓乐手们一路吹吹打打,在两岸响起的回声绵延不绝!
再说明月村码头也是人头攒动,几乎全村的人都出动了,原本明月村码头也是集镇,那天刚好逢集,附近十几条村的人都来赶集,那场面真是空前绝后!
张七巧和丈夫秦梦龙也相携站在迎亲的队伍里,引来了不少艳羡的目光。已嫁做人妇的张七巧低挽了发髻,簪一朵珠花,穿一套修身的绛红色的袄裙大大方方的站在那儿让人看,一副鹤立鸡群的神气。
突然鞭炮声像炸雷一样噼里啪啦响了好一阵,原来是新娘子的船只靠岸了,围观的人群让出一条道来,穿着马褂头戴礼帽系着大红花的新郎走上船去,躬身掀开了船篷的帘子,所有人都屏住呼息,等着一睹新娘子的芳容。
结果等了半天,出来个男的,也是一身马褂头戴礼帽,胸前别了朵礼花。人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哄笑,把个新郎官羞得满脸通红,把手搭在眼睛上,又朝船舱里看了看,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往后退了几步,原来是穿着绿衣服的伴娘出来了,那姑娘长得水灵啊,双眼皮大眼睛,滴溜溜的跟葡萄似的乱转,红扑扑的脸蛋跟苹果似的,还有两个酒窝,头上绾着一对垂鬟髻,插一对蝴蝶银钗,那蝴蝶翅膀还会动呢,忽闪忽闪的!
大家都夸这绿衣小姑娘长得真好看,怎么找这么好看的伴娘呢,那新娘岂不是要好看到天上去了?

(待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作者简介

       行走的花朵,原名张春蕾,河南社旗县兴隆镇月楼村人,曾是一名想当作家的音乐老师,现居广东,房地产职业经理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