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可园与绿绮台琴

 东江 2023-07-03 发布于广东

日前再次前往东莞参观可园,得到可园博物馆的温兄陪同及介绍,让我对可园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此感谢温兄!

可园是东莞一处古代私家园林,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清代“岭南四大名园”,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园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主人是清代东莞籍官员张敬修,他是抗清名将张家玉的后裔,武将出身,曾官至江西按察使,并署理布政使。

绿绮台琴拓本(图片来源于网上)

东莞可园与惠州还有一段情缘。可园里有一座绿绮楼,最初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收藏一张古代名琴绿绮台琴。绿绮台是唐代所斫的名琴,曾是明正德皇帝的御琴,后来流落民间,被南海名士、抗清英雄邝露(湛若)收藏。清军破广州城,邝露抱琴殉难。清兵售琴于市,被惠州叶梦熊孙、泌园主人叶维城(即叶锦衣)解百金赎归。明亡后,叶维城隐居在惠州西湖边的泌园,与岭南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陈子升、澹归等遗民诗人交游深厚,常常一起抱琴泛湖,以诗明志。屈大均、澹归都作有长诗《绿绮台歌》,借琴抒怀,长歌当哭。叶氏泌园位于惠州西湖的丰湖之畔,在西湖荔浦风清旁边的丰湖之上,有一个长条形的小洲,名叫集鸥渚,因它形如一张古琴,人们又把它叫做“夫子之琴”,以纪念绿绮台琴在惠州的这段典故。

到了清道光末年,惠州叶氏家道没落,叶家因贫困将绿绮台琴质于当铺无力赎还,辗转之后,被东莞张敬修出重金买下。他得到绿绮台琴后,专门在可园建了绿绮楼来珍藏它。但是如今的可园博物馆也没有收藏绿绮台琴的原物,因为到了民国初年,张家也逐渐中落,绿绮台琴以残破不堪修复售于同邑的书法家、篆刻家邓尔雅。后邓氏迁居香港,绿绮台琴也自此被带出到了境外。

可园大门内景

可园门匾,为主人张敬修书。张敬修字德圃,亦作德父

可园主人张敬修塑像

邀山阁和绿绮楼

从邀山阁上看可园内景

从邀山阁上看绿绮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