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面桃花背后的故事

 高骏森 2023-07-03 发布于浙江

人面桃花背后的故事

文/溪青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桃花诗,写偶遇,写痴情,写伤感。由此,不光造就了一个流芳百世的诗人,还衍生出了一段浪漫动人的故事。

写诗的这位崔护,是今天的河北定州人,大约生活在1200年前的唐德宗贞元年间,当过首都长安市长(京兆尹),国家监察委主任(御史大夫)、两广(广东、广西)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广南节度使),活了70多岁。

落第之后郁郁寡欢,独自去郊外散心,走到位于西安长安区樊川潏河北岸的桃溪堡,这里桃花开的最艳,是文人墨客、达官贵戚赏春游览的好地方。

崔护赏花赏得口渴了,旁边又没有奶茶店,附近也没有外卖,只能随意敲开一户人家,岂料出来的是位妙龄女子。开囗向姑娘讨口水喝,姑娘迎他入门奉上茶水,据说俩人只是互通姓名并未多谈,但直到夕阳西下时,崔护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崔大公子是否从此情根深种,依依惜别不得而知,没人知晓崔公子的情感历程,但要说对面若桃花的姑娘心心念念,朝思暮想倒也不见得。

只是这一走就走了一年,直到第二年高考金榜题名后才想起这位名叫绛娘的姑娘。于是兴致勃勃重游旧地,却见姑娘家柴门紧扣,意兴阑珊之际在门上留诗一首,写出了自己寻桃花姑娘不遇的怅惘。

崔护一生留下了六首诗,只有这首人面桃花诗让他名噪一方。也许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但偏偏有好事的孟棨在《本事诗》中再创作了一版关于崔护与绛娘的动人爱情故事,让这首诗更加深入人心,得以流芳百世。

人们希望的结尾自然如故事当中那般,三天后崔护又重访小院,发现院中哭声阵阵,得知绛娘自去年起便思念成疾,三天前外出归来后见他题在门上的诗,以为从此错失良缘,一病不起致香消玉陨。

崔护执手呼唤,感动了天地,让绛娘重返人间,俩人从此结秦晋之好,绛娘一路辅佐崔护官运亨通。

这么完美的大结局恐怕只有童话里才有吧。不怪我泼冷水,咱们冷静地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崔护在郊外赏桃花口渴敲农户的门,开门的是绛娘本人,看来家中没有丫鬟,是个小户人家,据说是父女俩相依为命。

在当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姑娘独自在家,迎一个青年陌生男子进门已是不妥,何故还要向对方说出自己的姓名呢?如果绛娘只是一个不懂礼教的农户之女,崔护又何以会念念不忘呢?要么相貌脱俗,要么烂漫天真,总有吸引阅尽春色的大家公子之处。

可能落魄的崔护正值人生低谷之期,遇姑娘赠一瓢之饮,对绛娘的初印象还是不错的。一年之后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意气风发赏桃花,故地重游想起去年的偶遇,寻姑娘不遇有点小遗憾,突发感慨写下这首诗,没成想这首诗就出名了。

你写诗就写诗吧,还非得把诗写在人家门上。引得四邻八坊纷纷前来观看,何况这里是京郊桃花最艳的景点,正值春游的好时节,王孙公子们最爱吟诗作赋,听闻有新鲜出炉的绝佳诗作,岂能不来围观?

在姑娘家门前里三层外三层围着欣赏崔护的大作,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地念诵还不够,还要探头探脑朝里观望,都想一窥绛娘人面桃花的芳容,再评头论足一番,绛娘家门口很快会成为当地一景。

您崔公子写诗写爽了,兴尽而归,还让人家姑娘家门口成为网红打卡地。闲着没事的文人墨客们最爱八卦了,流言蜚语满天飞,让一个小门小户的姑娘如何生活下去?也许人家早定了亲,你白纸黑字的夸人家人面桃花,字里行间一腔痴情,好像早跟人家私定终身了似的,这黑锅让人如何背?保不准就被人退亲了。

姑娘的病大概率不是相思成疾,很可能是怒极攻心的。被放在热锅上炒的姑娘百口莫辩,此后怎么好嫁人?何况这个浪荡子题完诗就不见踪影了,姑娘的下半身托付于谁?

至于说崔护千呼万唤痴情一片,感动天地,阎王爷大笔一挥让姑娘重回人间,那更是荒谬,崔护会起死回生吗?还是会心肺复苏术?有没有可能是姑娘悲愤欲绝,几天水米未尽短暂的昏过去了,又被崔护大力摇醒了呢?

崔护身为官二代,又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在那个特别讲门第的年代怎么肯娶小门小户的绛娘为妻呢?就算他一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的父母家族可愿意?

就算是题诗毁了姑娘的名节只能迎娶回门,两家的门第可谓云泥之别,很有可能是一乘小轿抬了做妾,小门小户的农家女如何在大家族里生存?被娇妻美妾莺莺燕燕簇拥着的崔大官人又如何能与绛娘相濡以沫琴瑟和鸣?

对这首诗美好的演绎无疑是一个古代版灰姑娘的故事,只是童话而已,切莫当真。没有了绛娘,还有无数个粉面桃腮的美娇娘,丝毫不影响崔护的人生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一笑,便是千年万年,每一季桃花兀自美丽,不为你我,也不为那个杜撰的美丽传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