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 汕 工 夫 茶(272)—— 工 夫 茶 具

 隐遁B 2023-07-03 发布于广东
图片
图片

    在历史上,锡罐最适宜保存茶叶的最好例证是瑞典“哥德堡号”沉船。十八世纪,中国正处于康熙盛世,中国所产的茶叶、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吸引着无数欧洲人的目光,尤其是王室贵族。当时的瑞典,人们均以拥有上述奢侈品为傲,王室成员尤甚。为发展海外贸易,特别是对华贸易,瑞典政府于公元1731年特许成立了从事垄断贸易的瑞典东印度公司(请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区分开)。从1731年至1813年间,瑞典东印度公司承担了瑞典与中国的全部贸易。该公司船队曾132次远航到广州,一艘商船往来的贸易额,相当于当时瑞典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哥德堡号”是公司船队中第二大商船,该船于1743年建成,次年便开始寻梦东方,两次航行带回了大量中国货物。不幸的是,1745年9月,“哥德堡号”第三次从中国返航时,在离哥德堡港岸边仅900米处触礁沉没。当时船员全部获救,近三分之一的货物被抢救出来。即便这样,货物被拍卖后,仍让公司股东获得50%的利润。

    随着时光流逝,1984年,瑞典一次民问考古活动发现了沉睡海底的“哥德堡号”残骸。经过打捞,人们从沉船中捞起了30吨茶叶、80匹丝绸和大量瓷器。《中华茶叶五千年》(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明确记载:“1993年9月,瑞典'哥德堡号’沉船茶叶等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 370吨茶叶2000多只茶箱浸沉海底239年,多数已霉烂;由于锡罐封装严密未受水浸变质;实物展品中有茶箱(每箱约90公斤,茶叶结团成块状”。罐装茶(瓷质或锡制罐封装的茶叶色泽灰黑无光泽,但尚成条形)和瓷质茶壶、茶杯、茶盘及储茶罐。经品测,打捞出来的茶叶为清乾隆时代出口的中国松萝茶和武夷茶。这发现,更使人感悟古人用锡罐装茶的才智和聪明。

   潮汕地区锡矿藏量丰富,早在战国时期,潮汕地区的人群已经开釆并利用锡矿。宋代至清代,潮汕地区已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锡矿开釆。我们今天看到的潮汕地区较早的锡器实物,是近年来韩江流域出土的锡质提梁壶、玉壶春瓶等形制简约端庄的明代锡器。

   据乾隆年间纂修《潮州府志》记载,潮汕本地出产的优质锡原料“必以潮阳匠人雕镂镕范乃佳。今取谚语而易之曰:姑苏样,潮阳匠,揭阳之锡居其上”。又载,采自当时揭阳汤坑一带的锡原料“比洋锡尤胜,色如白银,击之其声如编磬”。1860年汕头开埠以后,常年通过香港从马六甲等地输入的锡锭,成为本地锡器业的主要来源。在清代后期,潮汕锡器作为中国名优产品,外销到海内外各地,享有盛誉。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