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雁北地区真正意义的“汉人”很少,行走明大同长城遇到的那点事儿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7-03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一、

众所周知明长城有内外之分,那么如何区分是内长城还是外长城呢?

其实很简单的,内长城一般叫关,比如雁门关、宁武关、紫荆关、倒马关、偏关等等;外长城一般叫口,比如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喜峰口、古北口等等。

大同市新荣区是著名的长城博物馆,新荣区处于山地丘陵区、山河交错、沟壑纵横,其境内有采凉山、西寺梁山、老牛坡、弥陀山等几座大山;还有万泉河、饮马河、淤泥河等数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再加上被洪水冲开的大小沟壑有四十多条,仅人、车方便出入的口子就有30多条,所以,新荣区的战略地理尤为重要,不仅是明大同镇防御的重中之重,更是明长城九边的重中之重。

为了防御蒙古南下,明王朝新荣区修建城堡,屯扎重兵。如果你来新荣观光,你定会感到不虚此行,你会看到峰堡连天、墩燧相望,且时断时续、飞山走壑、蜿蜒曲折、伸向茫茫戈壁,新荣区有著名的“塞外五堡”,还有大型的镇羌堡、市场堡、瓮城堡等等,故当地人有“堡连堡二十五”的说法,就是说每隔二十五里就有一个堡。

除了堡外还有著名的几道口子,镇川口、得胜口、据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这些口子都是交通要道。据了解长城的人介绍,古时,行人出入长城必须经过这几个关口,别无他路。即使是仅有一墙之隔的两村人互相来往,也得绕长城从关口出入,真是“隔墙能说话,相见还得几十里”如有私自攀越长城者,若被巡视长城的兵丁抓着、将给予严厉惩罚。

笔者写五律组诗《大同长城吟》、《雁门关北.长城吟》、《雁门十八隘》已经断断续续徒步走了十年新荣长城,据笔者初步估计新荣区长城全长大约78公里,当然了,笔者并非研究长城学者,仅仅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还望各位学者、行家多多指正,合什致谢!

此文权当抛砖引玉,如果你是长城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让我们相约新荣长城,各取所需。

文章图片2

二、


“山丹丹开花儿,六瓣瓣,二小子娶了个奴蛋蛋”,无数次走过原明大同镇长城边缘附近的沟沟岔岔、坡坡梁梁,每逢临近堡子总能听到这首爬山歌,歌声嘹亮,乡野十足。

听得多了,才知道人名是可以换的,可以信口编排的,当然了,这也会无意之中带来大祸的。

1938年,大同右卫三十二村就发生过一次。三十二村地处山区,位于杨千河八公里左右,古长城下,因村子坐落在从杀虎口到该村沿长城三十二个台墩下而得名。

据当地人老人讲,该村当时大概只有四、五户人家,地僻而封闭,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村子。村子里有个后生叫大柱,打得一手好牲(打猎),一次打到了一只红狐狸,将皮子高价卖到了大同城,又用这笔钱娶了一个漂亮的媳妇(内蒙古凉城的)。

隔壁放羊的二牛眼馋得不得了,边放羊边唱,“山丹丹开花儿,六瓣瓣,大柱子娶了个奴蛋蛋”。满山满坡的转,没日没夜地唱。一日,被进山扫荡的日军听到了,大柱子以暗通“地下组织”的罪名为由,头颅在城墙垛子上挂了三天。媳妇被日军带进了据点,三天后尸体被扔到了山沟里,已没有人样了。

那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但这首爬山调仍然在唱,这段长城(大同人叫长城为边墙)依旧挺立。这段长城是真的美,原汁原味、原生态,山坡上成群的半翅、野鸡、野兔随处可见,二十几年前还有成群的狍子;山沟里,野花、泉水、沙棘以及各种不知名的鸟;山顶上那些宛如黄龙的边墙、古墩台、古陨石壮观极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摄影爱好者、登山驴友、采风诗客涌入了这段野长城。他们在肆意拍摄、欣赏的同时,也给这段长城带来了很大的破坏。比如,有几段野边墙上长满了枸杞树,笔者亲眼见到有些人为了挖枸杞根,中药叫地骨皮,把古边墙挖得千疮百孔,砍下的枸杞苗绿叶还未干枯,青果还未瘪,此情此景与摄影、驴友身份极不相符,令人嘘唏不已。还有一些当地人撬砖捉蝎子。

这些古边墙经历了风雨的剥蚀、战火的洗礼、人为的拆除、已经是耄耋之年了,真的希望人们不要再破坏它们了,它们确实太不容易了。你来“打扰”它们,可以!但要做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因为我们人类毕竟是“侵略者”。

保护长城,从你我开始,现在还不算太晚。

文章图片3

三、

右玉县的村庄有个很大的特色,差不多都有堡子,凡是不见堡的,几乎都是清以后建的村庄。右玉县原是明大同镇,大同右卫和玉林卫的合称,故而此地烽燧连天、关堡遍地,是名副其实的军事防御禁区。那么右玉究竟有多少堡子呢?

据《山西通志》记载,右玉有屯军堡二十四座。《两镇三关志》记载,右玉有乡堡六十九座、威远有乡堡八十座,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在明代大同右卫有堡一百七十三座。

现在遗迹尚存的、较知名的,保存较完整的军堡,除了杀虎口的杀虎堡、平集堡以及新、旧云石堡,还有三屯堡、云阳堡、破胡堡、牛心堡、黄土堡、红土堡、祁家河堡、铁山堡、威胡堡、威平堡、威远城等。北线一带还有后期的几个堡,比如师家山堡、桦沟墩堡、黄家山堡、天桥河堡、兔毛河堡及稍南的王忠官堡等。

星罗棋布的军堡(朝廷军队驻防)、民堡(乡民自卫),遥相呼应的烽火台、古桥、古道、古碑构成了大同右卫(今朔州市右玉县)独特的军事文化脉络。虽然现在的右玉和怀仁、应县、朔县、平鲁、山阴已成为一个地级市朔州市,和大同已成为兄弟关系。但对于明大同镇七十二堡、城来说,那是永远分不开的。

大同镇五十二个军堡、二十座城池就包括右玉老城、平鲁老城、怀仁城、应县城、朔县城、山阴老城的。

所以笔者最后呼吁,请朔州市的人文学者写长城的时候,不要用什么“朔州长城”这样的标题,尊重自己的历史就等于尊重自己的城市,请用“明大同镇长城”来概括。

文章图片4

四、

獯鬻、白羊、娄烦、鲜于,这些名字如今对于我们已经很生疏了,但他们却实实在在的曾经生活、或者往来于雁门关外外(雁北地区)这片大地上,并且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赵武灵王北上、冒顿单于南下、鲜卑人入主中原、契丹人、女真人登上历史舞台、蒙古人统一中原,雁北地区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实,雁北地区最早的原始居民,并不是现在所说的汉人,而是少数民族。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全国划分为36郡,在雁北地区(大同、朔州)设置了雁门郡、代郡、以及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九原郡(乌拉特前旗)。每郡设郡守、郡尉、郡监。郡守为一郡之长,副手叫郡丞;郡尉掌管军事;郡监监察尉事。据史料记载,当时所谓的汉人不及少数民族的十分之一。而这十分之一的人口也仅仅居住在雁门郡、代郡的南部一小片区域。

直到汉武帝时,武力征服的同时,为了发展边疆经济,才断断续续的、大量从关中移民七十万人口充实塞外。雁北地区才出现了大量的城廊,大量的汉人。据《汉书》地理志载,仅雁门一郡就领县十四、户将近一万四,人口将近三十万,虽然有如此众多的汉人,但也仅仅是和少数民族平分秋色。

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后,四处攻伐,掳掠人口将近一百多万充实京畿(大体今雁北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汉人仅仅为十分之二。唐后期以及五代,雁北地区是沙陀、吐谷浑的天下。

辽(契丹人)、金(女真人)大同为西京、元初(蒙古人)大同为陪都,少数民族仍占主体。现在人认为燕云十六州大部分是汉人是错误的,其实是把汉化的少数民族都称为汉人了,这归功于北魏诸位皇帝的汉化政策、改姓、易服等。这些人其是鲜卑、蠕蠕、高车、南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融合体。

雁北地区真正意义的汉人居上是在明王朝,大量的从南方移民戍边、屯垦;以及大同镇七十二堡所辖的将近十几万军队,成就了“汉人”后来者居上。

总的来说,雁北地区真正意义的“汉人”很少,是很难说得清楚的。

文章图片5

五、

六十年代初期,右玉沿边堡子村里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要拆掉王家祠堂以及祠堂不远处的关帝庙,改为大队食堂和学校。

村里的王姓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也不敢得罪当时改革者周充善和牛德功。二人指挥周姓、牛姓两大户的年轻人一天之内就将王家祠堂夷为平地,又用一堵墙将“关羽”、“三官”、“龙母”围了起来,然后用粗大的麻绳把几位统统拉到了地下。

拉周仓的时候,虽然周仓庞大的身躯轰然倒塌,但手里那把木制的青龙偃月刀却直挺挺的、不偏不倚砍在了现场指挥周充善的脖颈上,脑袋还在,脖子却歪了好几天。周充善大骂:“你我都姓周,为了孩子们学习文化,难道我还怕你们不成。”

盛怒之下,竟将周仓泥塑身躯捣得支离破碎,连“关羽”、“三官”、“龙母”都未能幸免。那学校五颜六色的泥儿,好几年后还隐约可见。

其实当时捣周仓塑像时,周家人就提出过反对意见,但周充善盛怒之下,充耳不闻。后来,周充善自己也觉得不妥,对自己同姓下手狠了一些,说不定周仓还是自己的先祖,那样岂不是大逆不道了。

一年后,周充善唯一的儿子,二十二岁的周敬儒去世了,死于哮喘,周敬儒从小就有这毛病,说话常常上气不接下气。

又一年后,周充善也去世了。村里人说他是吓死的,是自己吓死了自己。去世前半年,周充善已经半疯状态,见人就说自己不能睡觉,一睡觉就梦见周仓抡着青龙偃月大刀砍他,而王家人说,真是周仓砍死了他。

文章图片6

笔者走长城五年以来,不仅仅收集三百多篇抗战故事,还有很多的民间趣事,如果读者喜欢,笔者将陆续发布,如不喜欢,就此拉倒,这一篇全当作抛砖引玉了。

此为笔者零散首发于微头条的文章,一并整理之

张梦章(龙山大先生)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山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大同作家协会会员 大同周易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