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据: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

 kibcat 2023-07-03 发布于美国

中文摘要: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中记录了2018-2021年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内调查的338个样地、共758个样方的数据, 分析了高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青藏高原高寒和温性植物群落758个样方中, 共有植物65科279属837种; 其中, 物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是菊科(134种)、禾本科(88种)、豆科(75种)、蔷薇科(43种)和莎草科(40种), 物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是蒿属(Artemisia, 29种)、马先蒿属(Pedicularis, 27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25种)、黄耆属(Astragalus, 23种)和早熟禾属(Poa, 23种)。植物区系主要由温带(145属)和世界广布(36属)的成分所组成。物种的生长型以草本(83.51%)和灌木(10.87%)为主, 草本和木本的生活型分别以多年生草本(88.23%)和落叶灌木(83.67%)为主。338个样地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 10个植被型, 20个植被亚型, 78个群系组和117个群系, 其中草原群系34个, 草甸群系33个, 荒漠群系33个, 灌丛群系14个和针叶林群系3个。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绝大部分高寒灌丛、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植被区域, 可为研究高原植被特征和地带性分异规律,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原植被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同时为下一代中国植被图的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样方资料, 青藏高原, 高寒植被, 植被分类, 物种组成

Image

数据集信息:

记录数:

7647 条

数据量:

724.40 KB

项目资助: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402) Second Tibetan Plateau Scientific Expedition and Research Program (STEP);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009000003)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共享方式:

全部共享(数据保护期外,提供全部数据和媒体下载)

使用许可: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CC 4.0 国际版 (CC BY-NC-ND 4.0)

命名方式: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xlsx

使用方法:

工作表1记录了338个样地信息(包括人类干扰、动物活动、植被类型、生境照片数量、样方号、经度、纬度、海拔、坡向、坡度、样方类型、样方面积、样方盖度、样方照片数量;工作表2记录了758个样方的组成(包括物种、拉丁名、科、拉丁名、属、拉丁名、生长型、生活型、物候期、株/丛数、叶层高度、生殖枝高度(草本)/冠层高度(木本)、基径(灌木)/胸径(乔木)、盖度);工作表3记录了338个样地的植被组成(包括植被型组、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组、群系、中国植被群系)

数据引用:

必引文献:

金伊丽, 王皓言, 魏临风, 侯颖, 胡景, 吴铠, 夏昊钧, 夏洁, 周伯睿, 李凯, 倪健. 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 植物生态学报, 2022, 46(7): 846-854. DOI: 10.17521/cjpe.2022.0174
JIN Yi-Li, WANG Hao-Yan, WEI Lin-Feng, HOU Ying, HU Jing, WU Kai, XIA Hao-Jun, XIA Jie, ZHOU Bo-Rui, LI Kai, NI Jian. A plot-based dataset of plant community on the Qingzang Plateau.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2022, 46(7): 846-854. DOI: 10.17521/cjpe.2022.0174

数据引用:

数据来源于: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金伊丽, 王皓言, 魏临风, 侯颖, 胡景, 吴铠, 夏昊钧, 夏洁, 周伯睿, 李凯, 倪健(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23, 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DOI:10.17521/cjpe.2022.0174, CSTR:34735.11.PLANTDATA1399

Normative references:A plot-based dataset of plant community on the Qingzang Plateau, 2023, Plant Data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OI:10.17521/cjpe.2022.0174, CSTR:34735.11.PLANTDATA1399

数据使用条款:

为尊重知识产权、保障数据作者的权益、扩展数据中心的服务、评估数据的应用潜力,请数据使用者在使用数据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中(包括公开发表的论文、论著、数据产品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数据产品等成果),明确注明数据来源和数据作者。对于转载(二次或多次发布)的数据,作者还须注明原始数据来源。
致谢方式:
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科学数据中心(Plant Data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 提供数据支撑。
To respect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 the rights of data authors, expand services of the data center, and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data, data users should clearly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data and the author of the data in the research results generated by using the data (including published papers, articles, data products, and unpublished research reports, data products and other results). For re-posting (second or multiple releases) data, the author must also indicate the source of the original data.
Acknowledgements:
Acknowledgement for the data support from Plant Data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

数据集查看与下载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