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口瀑布“围墙挡景”一建一拆,比青海湖“铁丝围湖”高出一筹

 乐游天下旅行 2023-07-03 发布于陕西

今年5月,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沿线公路“围墙挡景”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并引发全网很多网友的吐槽,质疑景区修建围墙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不到2个月后,最新的消息是:陕西黄河壶口瀑布沿线围墙(陕西侧)被拆除,景区负责人表示,面对舆论的关切,当地管理部门邀请了交通、地质、景观、文旅等方面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整改方案。

对于“围墙挡景”类似的事件,在各地层出不穷,最近的青海湖“铁丝围湖”也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之后更衍生出沿湖安排保安巡逻,不让自驾车友在湖边随意停车等。

无论是因为安全还是环保的需要,旅游法早有规定: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利用公共资源建设的游览场所应当体现公益性质。

无论是自然山川景区还是历史文化类景区,都属于公共资源,而不是某一部分地区某几家企业的牟利工具,因此,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

所以,全国6565家博物馆中,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5·19中国旅游日绝大部分景区都会免门票,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开始实行免票,正是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体现。

随着暑假的来临,也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景点针对高考、中考考生推出特别优惠,纷纷实行门票减免政策,可以说,旅游惠民如果执行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优惠。

能够及时应对舆论,立即做出反应,陕西壶口瀑布景区的这次“围墙挡景”事件,体现了当地的责任担当,相比起青海湖景区相关部门的相互推诿,和不及时应对,显然要高出一筹。

2019年,陕西壶口瀑布景区的游客数量达2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同样是2019年,青海湖景区旅游人数233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

无论从游客人数还是旅游收入,壶口瀑布和青海湖其实都差不多,整个壶口瀑布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而青海湖总占地面积是4625.6平方公里,是壶口瀑布的46倍之多,很显然,青海湖无论是旅游业态,旅游经营收入还有更大的潜力挖掘。

但是,想要提升旅游收入,简单粗暴的“铁丝围湖”是最笨的办法,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游客都赶往收费景点,不仅令人反感,更是只依赖门票经济的单一经营行为。

其实,无论是避暑、休闲、赏景,还是当地民族特色以及餐饮等,青海湖的卖点本来就很多。

只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沿湖设立房车营地、露营营地、骑行营地,加上生态酒店和农庄民宿等业态,当地统一管理规范经营,设立生态环保经营标准,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拉动当地牧民的就业以及相关农土特产的销售,形成多元、统一的完整旅游产业链,不仅能更好地提升整个区域的收入,还能更好地反哺当地生态的保护。

2015年就提出的“全域旅游”概念,8年来很多地方就已经实现了成功:

江西婺源县,从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偏远山区发展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在发展度假休闲旅游中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婺源“旅游+”模式。2019年,婺源县接待游客达24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4.3亿元

杭州桐庐县,民宿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桐庐民宿”为品牌的产业集群。桐庐县的民宿以山水田园、古镇文化、民俗文化、生态环保等主题为主,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民宿业的发展同时也助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2019年12月8日,桐庐县全域旅游来访游客正式破2000万人次,位居浙江西部县域第一名, 其中,旅游总收入222.1亿元

婺源县和桐庐县同样都是只有3,40万常住人口,地域偏僻但又有绿色生态优势的小县城,但在发展旅游这条路上,两个地方都殊途同归。

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和生态环保并不相悖,甚至运营到位的好,还有可能融合促进,从这一点来说,青海湖最近的种种短视行为,其实还是当地没有认真下功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