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础,在了解柱础前,首要知道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俗称:柱子。古代木结构建筑中柱子是位于柱础与斗栱或梁架之间的。(如下图)古建筑的柱子又分为方柱、八角柱、小八角柱、雕龙柱等等。柱子根据在建筑物的位置功用不同又分为:檐柱、內柱、等。 位于:上方斗栱和下方柱础之间的柱子 梁架与柱础之间的柱子 柱础就是宋式石作构件名称,在清代称为柱础石,是柱下承托柱脚的石块。柱础下部一般是做成个方形的,方形部分埋在阶基之内或室内陆面以下。上部分是外露,外露的部分根据朝代的不同,有不同的样式,例如:素覆盆、仰覆莲式、等等。(如下图) ![]() 柱础 ![]() 柱础 柱础上面的正中一般凿有凹孔,与柱子的脚榫相卯合,可以起到固定柱身的作用。 ![]() ![]() 据史料记载在殷商时期,宫殿基础上普遍使用天然卵石为柱础。在汉代柱础才经过打剥、雕凿等加工程序,汉代柱础一般比较高,有方形、斗型。到隋唐宋元时期才出现覆盆式或覆蓬式的柱础。 ![]() 唐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