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间线还能这么玩!云里雾里

 M1967 2023-07-03 发布于江苏
盘时间线是当下剧本杀里面的热门词汇,即盘清楚某人在某段时间前前后后都做了什么。

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其时间线,一部电影里,往往按照线性的时间线从前到后讲述一个故事,毕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时间就是线性的,过去的无法重来,当下的决定直接影响后续的结果。


光是我国,每年就产出数百部影视作品,他们一部接一部地重复着线性的叙事方式,但有没有可能这个宇宙里,有生物,他们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电影人也在电影中做着创新和探索,他们或是在电影中讲述非线性的时间线,亦或是干脆就用非线性的方式来叙事。

最近在时间线方面,让db印象深刻的是一部来自宝岛台湾的电视剧,它从台湾火到大陆,后续男主角成为当红小生,女主角拿下金钟视后,豆瓣上至今保持9.2的高分。

这么火的剧不难猜。


起初,朋友向db推荐这部剧的时候,db深表怀疑,这个海报看起来就是校园青春爱情剧吧,db这个年纪对这种类型的影视剧实在提不起兴趣,于是把它加在list的最后就没再管过。


后来,它实在是太火了,不止一个人安利。罢了,那我就去瞅瞅到底有什么魔力。

结果只看了第一集就停不下了,迅速看完了已经更新的,然后开始每日等更新。

《想见你》是用校园爱情故事的外衣包裹了一个悬疑故事,又将这个悬疑故事用非线性的方式讲了出来。


起初db认为它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故事,像最近大火的《开端》一样,某个事件的发生会导致主角回到起点,重复整个时间线。

但事实证明,db还是小看了这部剧。

比循环更高明的是,《想见你》把循环的起点和终点连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闭环。

环是没有首尾的,因此一件事情既是因又是果,环上的任何一点都是整个时间线的入口。


看玩弄时间线的作品,大家总是想办法去找bug,但尽管db花了不少时间才理清楚这个环形的时间线,却没有找到bug,可能不知不觉也开始嗑CP了吧,干扰了我的思路。

尽管也有好几部电影将故事的首尾相连,比如《恐怖游轮》,但实际上大都没有做到像《想见你》这样强因果关联。

《想见你》在谨慎地玩弄时间线的同时,又做到了易懂,即便你不去深究时间线的问题,也会觉得它是一部优秀的校园爱情片。

接下来要说的另一部电影,则是完全相反,不看到最后一刻,基本观众是不会明白电影在讲什么的。


《记忆碎片》,主角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症,从患病开始,他只能记住很短时间的事情,过一会儿大脑就一片空白,完全忘了自己做了什么,眼前的是谁,只能不断地写便签列脚注来提醒自己。


电影的叙事方式,也让观众仿佛和主角一样,完全摸不着头脑,这一段和前后两段仿佛有联系,但仿佛又是在自欺欺人,他没联系啊。

没有耐心的观众可能甚至会觉得煎熬,看起来就是东一下西一下。直到最后,你才发现电影做到了“人如其名”,被剪成了一堆碎片。

我们简要地理一理,如果把记忆碎片的时间看成一段连贯的线,导演先把这个条线从中间拦腰斩断。


然后再把它前后两部分剪成若干个小片段。


接着把后半部分按照倒序插到前半部分的空隙中。


最终就形成了如上图所示的,一部剪得稀碎,看起来是两条线,但实际上是一条线分成两半,然后按照一半正序一半倒序的方式安插,最后在中间汇合的电影。

当然,最后你会明白,导演“贴心”地将正序和倒序用彩色和黑白做了标注(TM不看到最后谁能察觉)。



《记忆碎片》出自克里斯托弗·诺兰,经常看电影的朋友知道,诺兰很喜欢折腾时间。最近一部在国内上映的作品《信条》呈现了真正的时间倒着走,再上一部《敦刻尔克》,一部正经的战争片,诺兰也巧妙地插叙了不同时间周期的几条线。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星际穿越》,用科学支撑起了其中的时间线。


实际上,有人提出过,如果《记忆碎片》就按照正常的时间线来叙述,那它还能成为圈内佳作吗?

也许并不能,但是没有这个如果,叙事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拿掉再去评价一部电影呢?而且《记忆碎片》的这种叙事和其内容相得益彰。


再回过头来说一嘴《想见你》,也许将来我们提起想见你,最烂熟于口的就是“环形时间线”(也许是许光汉),但是一个“简单”的非线性叙事,其实是需要大量的细节去填充和铺垫的,最终才能让故事可信。

有的人拍电影只是在纯粹玩概念,但最后控制不了,就开始搪塞。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可以玩,也玩得好的。


真会玩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