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术杂谈(二)——“戗金”

 传扬国学 2023-07-03 发布于广东


算卦中的相面,江湖中的行话其实叫作“戗金”,也叫“戗盘”,盘就是指脸。算卦相面总称金点,金点门中最难的就是戗金,因为它对从业者的要求必较高。

首先,从业的长相不能差,最好是相貌堂堂,有足够的气派,有了这样的外在相貌,再“挂洒火衫”,就是穿上阔气鲜亮一些的衣服,往你面前一站,举手投足,都能唬得住人,这用江湖术语形容就是“人式压点”。打个比方,就好像唱戏,你得先有那个长相台风才能吸引人。其次是“碟子”要利落,也就是能说会道,毕竟你要靠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去骗倒别人。第三就是得有“夯儿”,要有一副好嗓子。有了这三个条件,你才能拜师学艺,去学习戗金,替人相面赚钱。如果没有这三个特长,做戗金这一行,至多能图个温饱而已。

文章图片1

拜明师访高友,要想学会戗金,一定得受一番“夹磨”(过去把得到师傅真传称之为受过“夹磨”)。明清时期,许多老学究都读过《易经》,按说读过《易经》就有了算卦的基础,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弄个签筒子,摆个卦摊,再弄上几本《渊海子评》、《卜筮正宗》、《麻衣神相》之类的书往那里一摆,冒充算卦先生替人算卦相面,似乎应该不至于饿死。可是实际生活中却并不如此,因为这些人虽然熟读算卦之类的书,却没有江湖经验,一不会“圆粘子”(招徕观众),二不懂“要簧”(问出实话来),三不会“把簧”(看出别人的底细),更不会开口要钱,要想以此赚钱糊口未免有点异想天开,痴人说梦。

江湖中把这种熟读相书卜筮之类书籍的人,叫作“攥尖”,也把他们叫作“空金点”,或是“死空子”(不懂江湖门道的人)。他们与从事算卦相面的人最大的差别是不会“使腥儿”(使用江湖手段骗人),所以也就不能“治杵”(骗人挣钱)。靠算卦相面行走江湖的人,除了学习相术,还要学习“使腥儿”。给人算卦相面的时候,心里使的是腥儿,嘴里却要说书中的至理名言,这样“腥加尖(假的加的真的),赛神仙。”

文章图片2

算卦看相道具很简单,“相儿一包,空子一挑”。有本事的相师,只要一个小包,里面一条手巾,一支笔就行。但是他们也是最能赚钱的,凭借着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伶牙利齿,骗住来人,平地抠饼(全凭本事挣出钱来)。相反要是用的东西很多,摆在卦摊上,摆着费事,运来运去费劲,而且平时也用不上,别人会嘲讽他“空子一挑”儿。

相师替人看相算卦,其实有许多讲究,有人总结了五点:一曰“前棚”,二曰“后棚”,三曰“玄关”,四曰“炳点”,五曰“托门”。首先是前棚,相师来到人群中,站在卦摊前,开口一聊,就能招引来游人,而且能让游人围在他身边不走。这是做生意的第一步,江湖中把这一手叫作“圆粘儿”。

圆好了粘子,也就是聚集了观众,你还要使用“韩信乱点兵”之法,把人拢住不走,就像拴马桩一样,用话留住那些想走的人。比如相师常对人这样说:“别看咱们这场围着的人不多,可是其中有事儿的不少。我打眼一看,就能知道谁家有什么事,还有两个人要找事做,还没有找着呢。里面还有一位心里不太痛快,因为要和别人打官司。还有一个人心里很烦,家里有病人,正想办法请医问药。还有人气色不好,正犯口舌。”说不谁这人群中真有被他说中心事的人,听相师这样一说,以为是说他自己,未免心中一动,脸上就会显现出来。

文章图片3

相师说话的时候,也会不动声色地盯着众人的反应,这个叫“观色”,用行话来说又叫“把簧”(看出别人的底细)。他看到人群中有人动容,面露惊疑之色,心里就有了底了,会继续往下说:“今天我还是不要钱,奉送相法,可不能全都送,就送七位。聋子不送,我说什么话他也听不见;哑巴不送,我说了他也不知道;小孩不送,我说什么他不懂。怎么办呢?我有个办法,我这里有七张纸条,谁要愿意叫我白送相法,您就伸手,接着一张纸条,便算有您一相。人多粥少,数量有限,接着的也别喜欢,接不着也别恼。”说着他就开始散发纸条,围着的人都来抢他手里的纸条,相师就会有意识要往那些脸色有反应的人身边走,让他们一定接到这张纸条儿。

那人收到纸条,相师会继续套他的话,打听他的籍贯:“先生是哪里的人啊?”那人回答说:“我是房山县周口的人。”相师想着说到哪一句时,这人脸上有异色,会对他说:“我看你气色发滞,印堂发暗,目下你要和别人打官司,对不对呀?”那人自然会连连点头:“先生您说得全对。我正为这件事发愁,今天碰到了先生,正好请先生帮我算算这官司我能不能打得赢?”

相师笑着说道:“我先不告诉你官司输赢如何,我先给你算算你是为什么事打官司,让你和大家都来看看我的相术如何?”那人当然一脸不敢置信:“先生你看看,我因为什么事和别人打官司。”相师说道:“看你的气色命犯小人,一定是二虎争食。”那人顿时拍掌顿足,连声惊叹:“先生真是神算,说得全对!”

文章图片4

读文至此,您一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相师能说得如此准确,莫不是他真的能掐会算?其实这其中都是有缘由的,要明白这其中的缘由,请看下一节《相术杂谈之三:“地理簧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