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粥左罗:我能持续5年赚到钱,核心是持续修炼这3项能力!深度掏心干货

 DATSIX 2023-07-03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这是粥左罗的第 3552 期分享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2023年粥左罗100篇原创计划 第031
欢迎监督完成,欢迎追看,每一篇保证“将心注入”


点击预约直播
如显示已结束,点开预约下一场

你好,我是粥左罗,很久没写纯干货了,纯干货看的人少,但你看完了,肯定收获很大。

一直关注我的人,看着我从一个服务员转行到新媒体,又看着我从小编做到新媒体讲师,又看着我创业取得今天的成绩,几乎每年都跟上一年不一样,有很大变化,有很多成长。

怎么做到的?因素比较多,运气是其一,这篇聊聊我的3个看似简单却杀伤力极强的能力,也正是这3个能力让我事业顺利赚到百万千万。做到其中一点,你都会有很大改变。

01

忍受重复的能力

我在深圳办线下闭门会,学员聊到知识主播长期卖一样的产品,一直讲重复的东西,大多数人会受不了。

我说:我做写作训练营,每期的开营直播结营直播,我一模一样的内容每个月都讲一次,持续4年了。做训练营的转化,测出了讲什么转化最好,每个月一次直播销讲,都是一样的内容,我也讲了两年多。

学员问:你这个太牛了,每次重复一样的东西,你会有激情么?

我说:我刚做这行时,在北京现场看过陈佩斯的话剧,那也是我第一次看话剧,很受震撼,我知道一模一样的话剧,他们要在全国不同城市巡演多年时,我更加震撼了。他们可以每一次都那么有激情、热情,像第一次一样。那现在我也是一个话剧演员,每一次就像第一次一样,有激情、热情地讲好每一场。

这是重复的能力。

重复的能力,是最牛逼的能力之一,在很多方面都极其重要。

喜欢的电影,我可以看三遍五遍甚至更多,我现在看电影,几乎都是从过去看过的1000部电影里找经典的重复看,比较少看新的。

喜欢的书里觉得有用的部分,我会没事拿出来再看看,再看看,我不是那种一年读100本书的人,我过去5年都没读100本书。

收藏夹里的一些好文章,我打了一些标签,有些文章在过去几年里,每年可能都翻翻看看。

我练习滑板时,就是规划好要练的东西,重复100次、1000次,纠正纠正纠正。

学习写作时,重复重复重复做一些练习,直到一些东西信手拈来。

重复,并非那么枯燥。

看一部新电影,很刺激。重复看一部电影,每次发现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是一种更高质量的奖赏,看书、看文章、听课,也是如此,重复讲一个东西,同样如此。

重复的过程中,你能得到那些只做一次的人永远得不到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你得自己做做试试。

图片

这里再展开讲一下:为什么说重复远没你想象中那么无聊?

你有没有重复看过一些电影?

我有,而且很多。

我现在每次看电影都特别难选择,因为看得太多了,比如豆瓣250清单上的,我几乎都看过了,有时候想看电影,又不想继续在筛选电影上花费太多时间,就干脆从看过的好电影里选,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我看了超过5遍。

曾经我以为看过的电影再看肯定没意思,但我重复看过很多电影后发现,有些电影即使看过两三遍了,再看第四遍、第五遍,还是觉得很好看,因为人的经历阅历在增加,知识见识在增加,不同阶段的处境不同,所以一部电影2年前看和2年后看,其实会看到很多不同,感受到很多不同。

人是一种讨厌重复的动物,不太喜欢做重复的事情。看电影,已经看过的电影会被你自动排除在候选名单外。出去旅游,一般会选择没去过的城市。

我们总是倾向于追求有新鲜感的东西,因为在我们看来,重复就等同于无聊。但其实,重复,远没你想象中那么无聊。

美国芝加哥大学曾经研究过「重复性对体验乐趣的影响」,他们为此进行了两次实验。

第一次实验,研究人员在一个博物馆里随机抽取已经参观完毕的游客作为研究对象,要他们评价此次博物馆之旅的喜欢程度,然后请他们预测自己再逛一遍之后的喜欢程度。几乎所有的受试者都觉得再逛一遍就“不那么有趣了”,但后来他们根据研究者的要求进行了第二次参观后,却普遍认为第二遍和第一遍同样令人愉快,甚至还有人说“更有意思”。显然,这些博物馆游客都低估了重复参观带给他们的乐趣。

第二次实验,研究的就是看电影。研究人员先是让一群大学生观看他们以前没有看过的电影,看完后让他们预测自己再看一遍的享受程度。然后在第二天晚上,研究人员让其中的一部分人再次观看前一天觉得很喜欢的电影,再给出评价。结果显示,人们在第一天时觉得同一部电影看两遍应该是“不会那么享受”,但事实上,他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并且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当然,这个研究并不是说第二次做某件事和第一次同样快乐,但是,这种体验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令人愉快。

人们之所以不愿重复去一个地方,不愿意重复做一件事,是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很好地了解了这些地方或者这件事情,觉得没必要再重新体验一次。但其实不一定是这样的,比如说看电影,看第二遍时,也许会发现自己第一遍看时忽视了的情节;而且一部电影看第一遍的时候,常常会让人觉得信息量非常大,但看第二遍的时候因为已经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大概的了解,反而会有更好的观影体验。

所以说,重复做一些事情,远远比你想象中要有趣得多。

这项研究的主持者认为:“人们之所以选择新奇体验,不是因为他们期待新选项会格外有趣,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会对旧选项感到异常沉闷”。

换句话说,重复的事情并不一定无聊,而是你认为它一定无聊。有时候,你不妨花时间重温一遍自己已知的、喜欢的事物,而非总是花大量时间来寻找某些新的体验。大家可以周末选一部曾经看过觉得特别好的电影,再看一遍试试,有可能会比第一次看感觉还要好,你会发现很多新东西。

图片

02

短周期内密集输入的学习能力

2015年,我刚入行做新媒体编辑,是在一个创投账号上去做内容,内容都是跟创业投资经营相关的,刚入行的时候对这些领域完全不懂,很多基本的名词概念我都看不懂,更别说有什么观点认知思想。

但是仅仅过了三四个月,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熟悉程度就已经让我能够很好地做出好内容了,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三四个月里,我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工作就是在密集地输入学习这个领域的一切,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

关注这个领域里一堆比较好的公众号,一些网站,下载一些App,买一些相关的书,关注一下这个领域牛人大佬的社交媒体账号,碰到什么好课就买一下,平时就是上班路上在看,下班路上在看,吃饭的时候在看,上厕所的时候在看,走路的时候在看,挤地铁的时候在看,让自己浸泡在这个领域的信息、知识、认知里,大力出奇迹,很快就熟悉了。

后来也都是这样,学习尝试去做任何事情都不怕,因为任何事情都已经有很多人做得很好了,并且他们把方法认知都分享出来了,你想在这个方面快速进步,就是找到这些优秀的内容,短时间内主题性的、密集的大量输入学习,很快就搞定了。

学习怎么做课程,学习怎么做好一个讲师,学习怎么做一个社群,学习怎么做好一个训练营,学习怎么做好短视频,学习怎么做好直播,学习怎么做发售,学习怎么做分销,等等,都是这样搞定的。

如果你想要学一个东西,更快地成为高手,去践行这个方法论,有几个要注意的点:

第一是,大量。

就是你去输入这些优质的内容学习,量必须要保证,达不到一定的数量级,这个效果就出不来。

拿写文章举例子,如果你想写一篇关于复利思维的文章,那你要做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内容输入,比如好文章,你看三篇文章,可能这个数量级就不够,效果就不好,如果你看10篇、20篇好文章,那很可能你就会快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比绝大多数人都透彻的理解,你写出来,当然质量很高。

或者你学习怎么运营好一个社群,研究学习3个对标案例和10个对标案例,结果是非常不一样的。你学习做好一名主播在直播间里卖好东西,那你分析3个直播间是不够的,5个也是不够的,可能要分析几十个好的直播间才够。

第二是,密集。

密集是你学习输入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内容的时间间隔,不要长,要短,连续性越强越好,比如说同样是阅读学习关于某个主题的100篇文章,你花30天读完和三五天读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密集的输入,你每一次输入的内容和前面的一些输入都会发生一些关联性的思考,也更有助于你学习后面的,等于所有的这些都串在一起了,你会综合的、融会贯通的理解学习,如果不够密集,时间间隔比较长,那你每次学习更偏向于是一次独立事件,这种前后关联融会贯通的效应就会弱很多。

第三,优质。

你阅读输入学习的对象的质量,决定了你的学习收获的多少。向可信人学习,跟有结果、有成绩、有实操的人学习;文章很多,看最好的;课程很多,学最好的;社群很多,参与最有价值的;书很多,看更高质量的;等等。

图片

03

自我喜好和市场需求的区别对待能力

永远记住,你能得到回报,是因为你解决了别人的问题,满足了别人的需求。

不成熟的人经常说我不喜欢这家公司,我不喜欢这个同事,我不喜欢这个领导,我不喜欢这个老板,我不喜欢这个工作,我不喜欢处理这些问题……过度关注自我的喜好。

不要既要又要。

你是来工作赚钱的,不是让你喜欢这家公司的,公司又不是你家。你更不用去喜欢你的领导和老板。你也不是来谈恋爱、交朋友的,也不用非得那么喜欢你的每个同事。放下这些想法,以更现实的视角看待这些关系,你也许更能接受一些所谓的不喜欢。

我自己创业,作为一个老板,我深知我招员工、主管、合伙人等等,核心目的都是大家一起做事情的,所以什么性格、什么脾气的同事,我都接受,在我的眼里,根本没有喜欢谁与不喜欢谁这件事,我去兼容每一个人,每一种人,对,兼容能力很重要。

做各种事情都是如此,你要分清楚市场需求和自我喜好。

比如,很多人做自媒体,像公众号、小红书、视频号、抖音,为什么做不起来?为什么做的内容没人看、不涨粉?

很简单,因为绝大多数人就是按照自己的喜欢、自己的理解、自己想做什么,去决定每一个内容,他不是去分析市场需要什么、用户想看什么、什么样的内容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更容易被大家喜欢来决定做什么内容。

比如有的人写公众号,他看了一本书觉得有启发就写一篇文章,他今天见了一个牛人学到了一些东西就写篇文章,他最近有一个什么人生感悟就写一篇文章,这样有可能把公众号做起来吗?可能性为1%。

你是什么定位?你的目标受众是哪些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些?他们的痛点有哪些?最近大家讨论的最热的观点认知有哪些?你要写的内容可以跟当下哪些热点事件、热门话题、热点人物相结合?你写的这个话题取一个怎样的标题更容易被用户点开?你应该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写好结尾、如何时不时地来一个金句、如何举好例子?你每一次写作都是这样写才有机会把公众号做起来,它跟你每天想些什么关系不大,当然,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你可以找到好的结合点,比如说某个话题很有热度,大家很想看,本身也是你想写的。

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我本来是一个写公众号的,写文章确实是我更擅长、做着更舒服的,但我现在每天都要做直播,之前也拍了很多短视频,把视频和直播都做起来了,你说我喜不喜欢做视频和直播重要吗?我是一个创业者,我们这个行业需要这样做,用户的学习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也需要视频内容和直播内容,那我肯定也要去满足他们,这是我作为创业者和服务者的本分。喜欢当然很好,没有那么喜欢也要去做,做擅长了,也许也会喜欢。

做赚钱项目的设计也是如此,不会赚钱的人,经常是我想做这个,我想做那个,然后去折腾,最终也赚不到什么钱。会赚钱的人总是一开始就在思考,现在做什么比较赚钱,这个行业里大家需要什么,还有什么普遍痛点,大家都需要更好的解决,但尚未被更好的解决。

这样人生还有意思么?

有意思啊,太有意思了,正是因为你做了太多解决别人问题、满足别人需求的事情,你才得到了足够多,让你真正有能力做很多,你喜欢的事情,让你的人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以上三点,是我过去五六年一直在修炼的能力,已经比80%的人强了,但对我自己来说还有很大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能够修炼到更高境界,一定可以更加强大。希望我们大家一起修炼!

如果你看完了,有启发,有收获,请帮我点赞、在看、评论,如果能转发一下,那就太好了,感激不尽!


口碑爆棚的线下课

今年最后一次开

7 月15 日杭州见!

没有一堆资料包赠送!

没有10个20个相关权益赠送!

不需要三天两夜!

只需要拿出一天一夜时间,搞定最重要的。

最值钱的东西,最直接高效的交付,节省大家时间精力。

小班,名额有限,扫码领大额优惠券购买,过几天涨价!

做自媒体、做个人 IP、做知识付费,想解决增收问题,不管产品问题、流量问题、转化问题还是品牌营销问题,这个课都非常合适,全是一线实战经验。扫码查看详细介绍图片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