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春秋战国人的名字那么奇怪?

 风声之家 2023-07-04 发布于江苏

追影者也 历史教师王汉周 2023-07-04 00:02 发表于浙江

⬆️点我 ⬆️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32157112/answer/2170538494


问: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有些人的名字很奇怪,像是外文音译?

如夫差,要离,好像是音译外国人的名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答:

不用疑惑,就是音译(包含意译)


01

不止“夫差”,包括他的父亲“阖闾(hé lǘ)”,祖父“诸樊”,都是如此。
这一家子本姓是“姬”,传自周文王的伯父太伯一脉。
吴王夫差是姑苏人(今江苏苏州),所用吴语是吴方言,苏州话为其典型代表。
古吴语的形成深受当时苏州地区的本土百越族语言影响——古越语。
以“阖闾”和“夫差”为例:

人物




别名
阖闾



公子光、吴王阖闾
夫差


吴王夫差

阖闾的本名应该叫“姬光”,“阖闾”应为古越语的音写,翻译成汉语就是“小光”。
夫差的本名资料太少无法确认,不过有学者考证:在古越语中,“夫差”是“男子汉”的意思。
总的说来,二人的名字有其古语意译,而今的叫法则是音译。


02

古时候也都是方言,到现在基本都是直接音译。
比如:越王勾践和荆轲
勾践的本名叫“姒鸠浅”,“勾践”也是从“鸠浅”音译而来。
荆轲姓“姜”、氏为“庆”、名“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称荆轲同样是有音译(古时“荆”、“庆”音近)


03

先秦时代,人的姓、氏、名、字等等都要区分开来,在不同场合使用。
《通志·氏族略》中说:
“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04

除了音译,那时的名字来源有很多含义。
孔子不姓孔,屈原不姓屈,扁鹊更不姓扁。
孔子姓“子”、氏为“孔”、名“丘”,字“仲尼”,所以又叫“孔丘”“孔仲尼”。
在古代“子”是一种对成年的男性的尊称,“姓名+子”可以理解为现在的“某某老师”。
屈原姓“芈”、氏为“屈”、名“正则”、字“原”,所以又叫“屈正则”、“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扁鹊姓“姬”、氏为“秦”、名“越人”,所以又叫“秦越人”。
扁鹊得名于其当时居所蓬鹊山,也是当时的一种尊称。
商鞅姓“姬”、氏为“公孙”、名“鞅”,所以又叫“公孙鞅”。他是卫国国君后代,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05
“姓”与“氏”的关系

“姓”的出现早于“氏”。
三皇五帝的时候就有了“姓”,而且子女最初都是随母姓。
在母系社会,一个母亲所生的孩子都是同姓。
“姓”=“女”“生”,意思就是女人生的子女。
代表了一种家族血缘关系。
一些古老的姓如姬、姜、姚、妘、妫、姒、嬴等,都是女字旁。
随着子孙开枝散叶,家族会分成若干支系,这时候为了区别,在保留“姓”的家族关系基础上,就出现了“氏”。
简单理解,“氏”就是从“姓”里分出来的不同支系。
比如“姬”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然后支脉开始有了“姬姓吴氏”、“姬姓周氏”、“姬姓秦氏”等等。
据资料,姬姓分化出了多达411个姓氏。
支脉所用的“氏”是怎么来的?
有根据封地命名的,有根据身份命名的,有根据上一辈的字命名的,多种命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