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14年,潘光旦在清华跳高受伤,因救治耽搁,锯掉了一条右腿 未

 铁血老枪 2023-07-04 发布于上海
1914年,潘光旦在清华跳高受伤,因救治耽搁,锯掉了一条右腿。未婚妻家听说后,立马取消了婚约。另一女子说:“她不嫁,我嫁!”

这名女子名叫赵瑞云,出生于1898年,比潘光旦大1岁。赵瑞云的母亲和潘光旦的母亲是表姐妹,赵瑞云叫潘光旦昂弟,潘光旦称赵瑞云为三姐。

1915年,潘光旦在家养伤时,赵瑞云前来探病。

聊着聊着,赵瑞云发现,这个表弟学识渊博,正是她欣赏的类型。而赵瑞云也不是一般女子,当时,她已经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毕业。毕业后,赵瑞云就留校任教,非常勤奋能干。

两人一见倾心,都暗自欢喜。

养好伤后,潘光旦回到了清华,继续求学,两人便通过书信联络感情。1922年,潘光旦因残疾问题,在几经波折后,获得了留洋名额。他和赵瑞云开始了更遥远的异地恋。

在美国时,本身生活费有限,潘光旦又酷爱买书,因而,过得十分节俭。在这种情况下,潘光旦仍然不忘鼓励赵瑞云继续求学,并从生活费中为她节约出一笔学费。学成归国时,潘光旦穷得身上只剩下了1块钱。

在爱人的支持下,25岁的赵瑞云得以先后进入大同大学、东南大学学习,并结交了多位好友。

1926年,潘光旦回国,谈了10余年的异地恋终于结束,两人在家人、朋友的祝福下,走入了婚姻。因为丈夫总是在各个大学教书,为了照顾她,赵瑞云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丈夫去哪她就去哪。

两人都喜欢孩子,赵瑞云先后生下了7个女儿,还是很想要个儿子。潘光旦宽慰她:“女比儿柔不厌多。”

没有得儿所愿,但赵瑞云对每个女儿,都是尽心尽力。从教她们做手工、读书、写字,都费尽了心思。

而在战时经济较为紧张时,赵瑞云也总会想方设法去赚点生活费。有一次,她和梅贻琦的夫人一起,买米磨成米粉,加工成一种叫做“定胜糕”的糕点,拿到糕点铺去寄卖。

潘光旦在外忙于事业,盛名在外,是公认的活字典,优秀的社会学家。但孩子们知道,家里父亲撑了半边天,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同样也撑了半边天。这种认知,都缘于潘光旦对妻子的尊重。

1957年,赵瑞云感染中风,不久后就去世了。10年后,潘光旦去世。

潘光旦随身携带的一块怀表内,有一张赵瑞云年轻时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一首16字的爱情诗:冤家是你,缘家是你,怨重恩深,伊有胡底。

谈恋爱10余年,结婚30余年,统共40多年的时间里,两人没有红过一次脸,没吵过一次架。在1915年相见时,他们便对对方许下了一生的承诺,并用了一辈子去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