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家印象】大繁至简 平淡是真——湖南联家易延凤老师楹联艺术浅析 (作者:吴海燕)

 联都空谷诗钟社 2023-07-04 发布于四川
联 家 简 介



  易延凤,湖南溆浦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图书编辑出版服务中心副主任,第四届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第五届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党支部书记。



















大繁至简  平淡是真

 湖南联家易延凤老师楹联艺术浅析

   202367日,怀化日报全媒体刊发今年悬挂于怀化市一中的兔年高考考点大门两侧的对联:

   新校舍开科,莘莘学子逐金榜;

   正杖朝添喜,灿灿黉门出状元。

   这副对联采用的是57句式,“新校舍、正杖朝”分切怀化市一中20229月搬迁新校址和今年喜迎建校八十周年的特殊含义,“学子逐金榜、黉门出状元”直扣高考主题,既有希望,又寓意深远,耐人回味。这是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易延凤为怀化市一中考点量身打造的一副高考联,整联格律准确,对仗工整,通俗易懂,老少咸宜,从一众高考联中脱颖而出,被怀化市一中选中作为兔年高考考点大门两侧的对联悬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提出的响亮的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赋于历史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时而著”的“时”,即时代之意也。“为时而著”,对于读书人而言,它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而高考,乃为国选材,关乎社稷兴衰。高考题联,当效学子们九万里风鹏正举,携一飞冲天之气势,不囿于旧,振奋于新,开一片广阔天地。所以,作为一名联家,关注高考,就是关注国之大计,为高考提笔撰联,既是为国之大计鼓与呼,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普及与推广。而作为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不负韶华,不负诗心,为时代发声,为时代赋能,发时代强音,易延凤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他自己的做法。我们来看看他的这副对联:

   身许国家,血洒汉江君不悔;

   魂归桑梓,道延溆浦业相传。

   这是易延凤为向警予烈士撰写的一副对联。19283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三德里被捕,随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上联从正面描写烈士怀抱坚定的革命信仰,用激越的精神去践行共产党人的使命,身许国家,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大无畏精神;下联写烈士魂归故里,激励着我们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从“警予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名溆浦人,易延凤对向警予烈士十分崇拜,在向警予烈士被列为改革开放100位杰出人物的时候,就曾提议在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中开展一次“纪念模范妇女领袖向警予诗词楹联同题活动”,这一提议得到了协会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来,他这一副联与其他入选对联一起发表在《边城晚报》上;在他的努力下,为向警予烈士撰写的诗词楹联,还全部转赠给向警予同志纪念馆,由纪念馆存档,供纪念馆选用。

   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这一副对联,他用一副楹联总结回顾过去的一年:

   抗魔有我,扶贫有我,魔遁于春,贫脱于冬,一年足迹留千寨;

   逐梦建功,履职建功,梦圆在首,职迁在尾,四季好音传五溪。

   此联前4分句分别用了“魔、贫、有我、于,梦、职、建功、在”等多个规则重字、词,修辞手法的反复使用,加重了语气,增强了技巧,又让句脚变得十分完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让印象深刻,耳目一新。上联结句“一年足迹留千寨”道出了扶贫之路、抗疫之路的艰辛与苦累,也真正体现了扶贫、抗疫之触角辐射面宽、涉及面广,绝不漏掉一个群众的实际;下联结句“四季好音传五溪”正面总结了正是因为万千上万的像他一样的干群团结奋斗在一线,拧成一股绳,怀化才会取得扶贫和抗疫这两场历史性战疫的重大胜利。为了扶贫,为了抗疫,多少个日日夜夜,易延凤忘记了自己年近六旬的年龄,也和年轻人样,坚持冲锋陷阵在一线,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也用自己的行动感召着一大批和他一样有家国情怀的年轻人。这一年,易延凤被授予“怀化市最美扶贫人物”荣誉称号。

   易延凤先后当过溆浦县的副县长、怀化市的局长等要职,现在是市政协提案委主任,这些光环加身,并没有让他迷失自己,反而让他更加懂得基层群众的不易。他总是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做人不能忘本,他要用最贴近群众的语言,写群众能看得懂的作品。

   我们来看看他的这一副对联,似乎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迎春花

   终老纵然无挂果;

   迎春依旧早开花。

   写的虽然是迎春花,其实又何尝不是写作者自己。人这一生,付出的会很多,想要得到的也会很多。但更多的时候,付出与回报并不一定成正比。那么,当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时,你的选择又会如何?易延凤在这儿给出了他的答案“终老纵然无挂果;迎春依旧早开花。”这是一份坚定,是一份执着,是一份明知结果后仍然一往无前的无怨无悔。

   我们常说的“风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文辞的美学要求。以“风骨”评诗论文最完备、最系统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说:“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文心雕龙·风骨》)“骨”与文辞关系比较密切。运用文辞首先要用“骨”。身体没有骨骼就立不起来,文辞没有“骨”也立不起来。语言端正劲直、析辞精练才算有“骨”;如果思想贫乏,文辞又不精练,就无“骨”可言。因此,“骨”也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写得文辞精练,辞义相称,有条理,挺拔有力。合而言之,有了“风”就生动,有了“骨”就劲健。

   易延凤用看似纤弱的迎春花,给我们交出了一份有关“风骨”的答案。

   我们再来看看他这一副对联,感受一下他眼中的诗情画意:

   湖中矗岛,水岸环山——楹联同题:巢湖

   泛舟水面,留连青瓦、画栋、飞檐,远处有疏钟几杵;

   入座岸边,陶醉银鱼、白虾、湖蟹,眼前呈美味数盘。

   这副楹联《中华楹联报》于2021917日公布,列优秀第七位。当时的主评黄云光老师简评:此联其妙在下联,起句犹呈联趣,继而将巢湖独具的三鲜美味托来,让人尽情飨食,焉不乐乎?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由远及近,由视觉到味觉,如同一幅山水画,将巢湖的美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正如主评黄云光老师所言:此情此景,岂不妙哉?

   “大繁至简,极境至臻”,是中国人追求的顶峰境界。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境界,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在这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易延凤显然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想到这儿,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走在传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的前沿,既当铺路石,又当助推器的主要原因吧。他当辅导老师的怀化市作家协会诗词楹联培训班,成长出来了马利平为代表的优秀诗词楹联家;他在易烊千玺图书馆开展以“古韵清音,文化益暖”为主题的格律诗词对联基础知识讲座,让公益小天使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微建议《关于将格律诗词楹联纳入怀化文学艺术奖并单设艺术门类的建议》得到市文联采纳并于今年开展的第五届怀化文学奖正式执行,开启了怀化格律诗词楹联新的里程碑;他担任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利用自己的人脉,经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集体研究同意,与怀化边城晚报社合作,在《边城晚报》开辟了专门刊发格律诗词楹联的专栏“五溪流韵”,每周刊发一期会员的格律诗词楹联作品,已经成为我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的一个品牌,成为边城晚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在点评怀化市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故事汇时,内心感动,当场赋联:“身边人物;天下情怀”。

   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说话做事总是不忘诗词楹联,已经快成职业病了。

   当繁华落尽,蓦然回首时,自己还是不是当初的那个追风少年:初心依旧,未曾改变。许多人在功名利䘵面前,走得太远太久了,已经完全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而我们知道:大繁至简,平淡是真。守住了初心,回归了烟火,诗和远方其实就在身边。这一点,易延凤做到了。


作 者 简 介

  吴海燕,网名空谷幽兰,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女子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对联文化传承人,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