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悉女人:缺少幽默,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7-04 发布于河南

5.缺少幽默

有这么一个故事。我的朋友在当集会的主席时,看到一个女孩子很热衷玩着手上的锁,而不参加别人的讨论。他就说:“xx姑娘,你在研究锁,将来想当盗贼吗?"集会完了,他被那个女孩的母亲叫住:“我不允许你叫我女儿盗贼!”他差一点就挨打

另外,一个母亲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她的儿子穿很多衣服。医生开玩笑着说:“啊,你穿这么多,把全家的财产都穿出来了啊!"以后这位母亲就不愿再去找这位医生了,她的理由是这样:虽然我们是穷一点,但只是多穿了二三件衣服而已,说我们把全部财产都穿出去,这真是欺人太甚!”

另外一件事是发生在我身上,差不多十年前,我时常和某大学的女同学们去冰果室或饮食店,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位同学,她说:“常常让老师掏腰包……”我回答说:“穷人没看过钱,一有稿费,就对花钱特别有兴趣。而那些有钱人看惯了钱,他们认为没有什么稀奇。所以他们不爱花钱。”她面无表情地回答说:“嗯,真是这样呢?”

由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女性是不善于“幽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言以蔽之,女性是现实的,看到眼前的事,马上就自已与自己周际的现实问题连结在一起,她们只考虑眼前的事。

前面第一件事情是有内幕的,这个女孩子家给邻居的批评并不好,因此她的母亲听了我朋友的话,马上就联想到自己的家,以为他是在讽刺她们。

第二个例子也是一样,她把医生开玩笑的话当真,和自己的现实生活连结在一起,而被自己那种近视的想法所扰。最后一个例子,是不是这位女同学也一样贫穷我不得而知,但至少她说时,就认为对方是穷的。

由以上的例子看来。要向女性开玩笑时,最好选择不会让她联想起她自己的现实的话题。当然,女性自己也能改变这种近视的想法是最好不过的了。

6.妒意十足

古时候到现在,人们给女人的评价是嫉妒太深。日本有名《源氏物语》里边,关于女人的嫉妒有很深刻的描写。

由心理学上分析,所谓嫉妒,就怀疑自己的所有物可能被侵犯,而引起恐慌或不安的一种感情。

女性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差别。大学、中学毕业的女子,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日常生活中,差不多是过着没有变化的日子。决定女人的价值与其说是学历,不如说是裁缝烹饪等能力。尽管有些女人当了领导,也只不过是少数中的少数罢了。女性的差别却没有什么大不一样,这种微小的差别只要有偶然的事件即使它改变,它是非常不安定,没有保险的差别,因此对女性来讲,别的女人都是竞争的对手,她们都具备有被嫉妒的条件。

此外,女性的立场也不安定。虽然法律上说男女平等,女权运动也很盛行,但大部分东方女性的实际现状是狭居在家庭,没有活动力,是依存男人生活的,一旦没有男人的保护,常常会陷入凄凉的生活境地,而从她夺去这双保护的手,大多是和自己没有差别的其他女性。

因此,女人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所有物”不被夺走,她会燃起“嫉妒”的火焰来保护自己的生活。

7.优柔寡断的作风

“优柔寡断”“态度不明”、“暧昧”等语言,好象专为女性而造的一样。因为女人的行动之中,有很多都是踌躇,狐疑,暧昧不明等等优柔寡断的态度。

例如,你跟一个女性去购物,她会犹豫很久,到底买或不买,买这或买那,而这段等她决定的时间,你差不多可以把全百贷公司的女店员的名字记牢而绰绰有余了。其原因大抵都是这样,这件毛线衣一百元,但另一件更令她满意的是一百二十元,到底是买便宜的呢?或是买贵一点的呢?她就在这二种东西之间跑来跑去,犹豫不决。

但是女性这种犹豫不决,没有果断力的性格,我们也不能太责怪她们,因为大多数的场合,女性都要计量她们的钱包;不能为所欲为,她们是要量入为出的。她们的收入不但要依靠丈夫,甚至在于履行社会责任和债务时,也要依靠丈夫或亲戚朋友。因此之故,女性不管在什么时候,将责任担负在自己身上而完成此任务的能力就没有男人那么高强了。就以刚才购物的例子来看,假设她买了不能用的粗劣物品时,依自己的权限,她就不能随便再买另一件物品了,因此她们慎重又慎重“选择”,这种态度长时间的维持下来,就成为女性的本性。

8事事都问

女性在观摩见习时,一面听向导的说明,一面又频频地问同行的男性“何故,为什么?”

女性这种“姑息”精神的表现,大多受到现代社会情报媒体,传播媒介发达的影响。不知道现在时刻,投下一块钱硬币,拨117,它就告诉你,就像这样,所有的情报媒体都使女性的“懒惰”得到方便,因此她们的“应讨”“将就”的精神就逐渐发达起来了。这和男性不同,男性大多不愿轻易问别人,大概为了虚荣的“自尊”吧。而对于发问不会感到害羞的女性太多了,这使得顾问、指导之类的行业大为兴盛,这也是女性促使他们成长的。

当然,什么都想问的态度,也有的是源于旺盛、健全的知识欲,而被她们问到的男性虽然会马上告诉她,但是他是不满意的。因为他认为她自己都不思考一下就来发问,这样会认为她太懒,遇到问题对自己先不想一下,就随意的指望别人的答案。

9.轻信他人

英国的菲鲁特爵士说过下面一段话:

“欣赏一个美人或丑女时,要赞赏她们的知识性,但对普通的(不美不丑的)女人要称赞她们的美貌。因为美人不须要人家称赞她的美丽,而丑女,你说她漂亮她也不会相信,只有中间的不美不丑的女人,你对她的容貌稍加称赞,阿谀,她就高兴万分了”。

这一段话真是洞悉女性的心理,在此出现的“中间的女人”是代表大多数的女性,她们是不能正确的批评自己的女人。有客观的、明显的特征的女人,就象菲鲁特爵士所说的极端美丽的女人和丑女,她们对自己的评价和别人的评价具有“信心”,她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有什么“特点”。但一般的女性,对自己所有的能力,容貌,性格等,不能做正确的评价。这是因为从前到现在,女性在社会中不会遇到严格的考验自己的能力的机会。没有经过如何知道自己能力的训练,也不知如何自处的女性,必然欠缺对自己评价的能力了。

因此之故,女性对他人的评价不但全盘牢记在心,也有一忧一喜的倾向出现。例如女性,假如受恭维,她对恭维的内容是不是符合自己,没有一个比较对照的基准,她不能自我批评,她会想:“虽然他的恭维没有百分之百的真实性,大概也有.80%的真实性吧!”

相反的,女性受到比客观的评价更低的不当批评时,她会怎样呢?譬如,有一个姿色平凡的女性,别人时常说她:“你不漂亮,你好丑啊……”这样反复的批评她,她就会认定自己是丑的,一直到长大成人,她对什么事情都会感到畏首畏尾,变成消极的性格。

这样看来,我们对女性不可随意批评,开玩笑的和恭维的话对她们的人生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可信口开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