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经络与穴位关联汇总表
2023-07-04 | 阅:  转:  |  分享 
  
太渊
手太阴
肺经
手阳明
大肠经
足太阴
脾经
手少阴
心经
手太阳
小肠经
足太阳
膀胱经
足阳明
胃经
足少阴
肾经
手厥阴
心包经
手少阳
三焦经
足少阳
胆经
足厥阴
肝经
列缺
尽泽
经渠
云门
孔最
合谷
曲池
偏厉
商阳
二间
天枢
温溜
解溪
冲阳
丰隆
足三里
厉兑
中脘
梁丘
大都
太白
公孙
隐白
商丘
章门
地机
神门
少海/少冲
通里
少府
巨阙
阴郄
腕骨
后溪
支正
阳谷
小海
关元
养老
京骨
至阴
飞扬
足通谷
束骨
中极
金门
复溜
大钟
阴谷
涌泉/然谷
京门
太溪
筑宾
中冲6-12
间使12-6
大陵
内关
劳宫6-12
曲泽12-6
膻中
郄门
阳池
中渚6-12
外关
支沟
天井6-12
石门
侠溪
光明
丘墟
足临泣
阳附
日月
外丘
太冲
曲泉
蠡沟
大敦
行间
期门
中都
鸠尾
长强
会宗
脾之大络
大包
督脉/后溪管
任脉/
列缺管
肺俞
大肠俞
胃俞
脾俞
心俞
小肠俞
膀胱俞
肾俞
厥阴俞
三焦俞
胆俞
肝俞
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阳陵,脉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悬钟)
公孙通冲脉、内关通阴维脉:合于心、胃、胸
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
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合于目内眦、颈项、耳、肩
列缺通任脉、照海通阴跷脉:合于肺系、咽喉、胸膈
通过各穴本身所属经脉而通向奇经八脉。后来将这种相通关系说成“交会”,所以称作“八脉交会穴”。
八穴始载于《针经指南》,《标幽赋》说的“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即指此八穴的治疗作用而言。
公孙+内关
足临泣+外关
后溪+申脉
列缺+照海
会郄治疗
俞募治疗
/
八脉交会穴
本穴可补可泄
/
少商
鱼际
太渊
尺泽
商阳
三间
阳溪
曲池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隐白
大都
阴陵泉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少泽
前谷
小海
通谷
昆仑
委中
涌泉
然谷
中冲
劳宫
间使
曲泽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阳陵泉
窍阴
天井
行间
中封
六腑
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
所在经脉
足阳明胃经
大肠
上巨墟
小肠
下巨墟
膀胱
足太阳膀胱经
委阳
三焦

足少阳胆经
六腑下合穴是本腑的合穴,
而不是本条经的合穴,治内科病
五输穴
补井当补合,泄井当泄荥
阴脉对应的五行:井荥输经合-木火土金水
阳脉对应的五行:井荥输经合-金水木火土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母穴可补虚,子穴可泻实,
奇经八脉
交信(阴)/
附阳(阳)
筑宾(阴)/
阳交(阳)
阴(照海管)
/阳(申脉管)
跷脉
阴(内关管)
/阳(外关管)
维脉
足临泣管
带脉
公孙管
冲脉
名称20个
原穴12个
络穴15个
母穴12个
子穴12个
本穴12个
募穴12个
背俞穴12个
郄穴16个
会穴8个
井穴12个
荥穴12个
输穴12个
经穴12个
合穴12个
经络与重要穴位关联表
3.原俞(原穴与背俞穴配)对阴性病证(包括里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如取肺的背俞穴与肺经的原穴太渊治疗气虚喘咳等。
4.原合配穴:表里经原合相配,同经或异经原合相配等多种形式。
表里经原合相配,通常是取阴经(里)原穴配以阳经(表)的合穴或下合穴。
如脾胃失和所致的恶心、呕吐、腹胀,可取脾经原穴太白,配胃经合穴足三里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此为表里双治之法。而同经原合相配如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谷配穴曲池,为双调气血,清理上焦,善治头目疼痛、牙龈肿痛。总之,原穴的配伍很灵活,
1.原络相配,在同一条上肢或下肢的两条表里经络中按原络配穴,有病的经上取原穴后病经上取络穴(主客配穴法)如太渊+偏厉表先病在肺后病在大肠。
原穴相配
的方式:
2.原原相配法:为五脏原穴与六腑原穴上下的配穴法,内脏有病而症状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病变,部位上讲,内为阴,外为阳。阴经经穴主治偏重内脏疾患,阳经经穴主治偏重于体表器官疾患,在内脏有病主要反映在体表器官的情况下,取阴经原穴的同时需要配以阳经原穴以增强疗效。其配穴原则是:少阴配少阳,太阴配太阳,厥阴配阳明。取上下肢相应,是阴阳经同气相求之意如:少阴配少阳:神门+丘墟,太溪+阳池,太阴配太阳,太渊+京骨,太白+腕骨,厥阴配阳明,大陵+冲阳,太冲+合谷。
原络治疗
原穴可补可泻,原络配穴:如肺先有病,病经上的原穴+表里经络穴治疗。
即太渊+偏厉治肺病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79284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