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腾讯,拒绝阿里, 甚至拒绝世界巨头IBM公司, 360万年薪也不要。 最终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 全球仅4人,虽然年薪201万, 但仍是普通人遥望而不可及的数字。 这位“天才少年”叫张霁, 拿到这笔巨额薪资的时候, 不过如今, 他的过往经历被曝光了, 人们震惊地发现他的真面目: 张霁, 曾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 小的时候, 他并没有在哪一方面表现得很天才, 作为教师的父母, 没有强行逼迫儿子要出好成绩, 而是着重于培养他独立思考、 自力更生的能力。 比如张霁看上一个50块的玩具, 父母只会出45块钱, 剩下的5块要自己想办法。 他通过捡塑料瓶卖废品的方式, 长大后, 张霁虽有出色的动手和处理问题能力,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 他太过独立, 认为学校生活并不自由, 将大量精力耗费在学习之外, 成绩一直不温不火。 这样下去,结果可想而知, 那年高考, 张霁连一所像样的大学都没考上, 他成为了别人眼里的“失败者”, 大家说这孩子可能完了, 早点找个什么电焊、 可能是鄙夷的目光刺痛少年心脏, 可能是高考失利, 让他觉察到自己竟也有隐隐的失望。 张霁复读了一年, 努力了,追赶了, 他考上了一所, 很多武汉人可能都没听过的学校: 武昌理工学院, 当时是一所三本院校,还是民办的。 周围人摇头叹息, 这种学校和专科院校没多大区别, 多是不学无术的孩子, 去了就是混个文凭, 看样子,张霁也就这样了。 高考失利, 复读一年才考上三本, 那他凭什么还能华丽转身, ![]() 因为他虽身在平庸的学校, 却没有甘于平庸的人生。 父母对他说, 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不算什么, 只有你彻底选择了屈服, 三本学历是他的现在, 但不是他的终点, 张霁订了目标, 决心要在大学实现人生逆袭, 向更高的学历冲刺。 当时学校学习氛围很差, 大家差不多都是以吃喝玩乐为主, 在这样的环境中, 他三年坚持不懈泡在图书馆, 从未有一天放纵自己, 最早一个到教室,最晚一个回宿舍。 慢慢地,英语过了六级, 慢慢地,计算机过了二级考试, 还获得了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 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 终于有一天蜕变: 他考上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 是中国光纤通信的发源地, 原邮电部的二大直属研究院之一。 从三本走到这里, 张霁已经完成极大的跨越, 而三年后他叩开的, 是去华中科技大学读博的大门。 这所学校就更牛了, 是985,211,双一流A类, 入选《Nature》“中国十大科研机构”, 拿的各种国家奖项, 该校的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更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实验室。 人生到此,张霁显然已经足够优秀, 然而他想做一个更优秀的人, 有那么多人比你更努力, 还有啥理由不上进? 读博期间, 张霁的能力天赋都不是很出色, 就用努力弥补不足。 每天的工作无论忙到多晚, 他一定要今日事今日毕。 2019年,张霁被选中去美国访问, 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 美国排名第一的应用数学研究机构。 在这里, 他多年积累,终于爆发了,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ATC、DAC、 ICPP、SIGMOD、VLDB、 IEEETPDS等会议与期刊上, 接连发表了8篇论文, 这些会议期刊都是国际顶端级别的, 是无数科研人毕生之追求, 因为在上面发一篇文章都难如登天, 此外,他的研究成果, 还拿到了腾讯2016、 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 2020年,经过多次筛选后, 张霁加入华为, 拿到“天才项目”最高档年薪201万。 为此,他拒绝了阿里、IBM, 甚至是360万的年薪, 他说, 觉得在华为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 一起做想做的事, 在遭打压最困难的时候, 帮助华为渡过难关。 在张霁身上凝聚的, 就是中国下一代有志青年的样子。 而惊艳天空的背后, 一定是无数次拼尽全力的振翅飞翔, 他也曾被打落低谷, 读博第一篇论文,连续被拒稿5次, 他说下一次一定比这次更好, 于是永不止步,直到成为强者。 高考失利,复读三本, 却还能年薪201万, 却还能成为“天才少年”, 张霁的成功逆袭,不是个例。 张宝国,高考三次失利, 直到第四次才考上一本院校。 大学毕业两年才考研, 硕士毕业七年后才读博, 求学路足足走了23年, 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如今,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信歌,经历两次高考失利, 厉兵秣马再战, 直到考上心仪大学。 三跨专业后, 他成为年轻的80后博导, 发表8篇高质量论文, 其中1篇被刊登上, 电气电子领域排名第一的, 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电子》。 手握国家专利9个, 作为青年领军人, ![]() 沈树忠,第一次参加高考, 化学5分,物理0分, 第二次高考仅仅读了中专, 毕业后天天下矿挖煤。 20岁时自学考研, 6年拿到硕士、博士学位, 如今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前段时间拿下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 是该奖创立15年来, ![]() 物理5分,化学5分,数学15分, 这么低的理科成绩, 他偏要挑战不可能, 居然转入物理系学习。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读书吃得万般苦, 勤学终能达彼岸, “这位中国青年, 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他叫钱伟长, 世界火箭、宇航工程的开拓者, 被誉为“中国力学之父”, 年轻时写论文开篇第一句就是: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 音乐巨掣莫扎特曾说: 我每天花12小时练琴, 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 其实,所谓的天才, 并不一定是一出生就被定义为天才, 而是通过拼搏, 华为天才少年张霁是如此, 对他们来说, 高考一时的成绩不会决定一生, 真正决定性的是向着长期的目标, 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往小说这是改命, 从平平无奇到人生逆袭, 他们的故事对普通人而言, 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意气风发不在于一时, 往大说这是为国, 他们的人生高度, 已经是国家最需要的栋梁, 中华未来,离不开这样的有志之士! 所以, 人生只一次,不妨努努力, 坚定目标,脚踏实地, 奋勇拼搏,未来可期, 加油吧,少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