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城古村换新颜 新村老村皆怡人

 金江居士 2023-07-04 发布于上海

一、瑶城古村记忆

在海口市演丰镇中部,有一座清代院落式文化故园--瑶城村。

瑶城古村部分民居

瑶城古村落始于明盛于清,是海口市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明朝万历年间,由海南符氏过琼始祖第五十七世孙符观眉举人任安仁县丞起家始迁琼山县外丰义乡演顺图,并带四子分居三方。长男靠溪边,时称溪边村;次男和三男居村西,称西排村;四男居东称群龙村。清朝中叶以后,枝繁叶茂,三村连缀为“瑶城村”。村落整体呈簸箕形,东南高西北低,演丰西河将村落半环抱,似巨龙卧伏,蜿蜒入海。

瑶城村文运亨通,人才辈出。清乾隆科举人符元礼,授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知县,旌表“文魁坊”,曾教授过定安人张岳崧,留二则警世诫言:“武不怕死,文不爱钱,武穆所论、厥理则偏、世值昇平、疆场无事、缅彼武臣、宜称廉吏”。翻开清代咸丰《琼山县志》有记载:符元礼,字敬舆,号立斋,演顺图瑶城人。祖士琏,廪贡生,博涉经史,授生徒不责修脯,好义乐施,人以为有隐德。元礼领乾隆癸卯乡荐。有甘姓田为通县收米票费,岁久青吏复取陋规,礼力控,出为宾兴田。皮池在西门外,伤郡城地脉,礼与众绅控于官,官以古圣不言形家诘,礼曰:“《书》言'涧水东,瀍水西’,《诗》 言'相阴阳,观流泉’,何谓不言?”官无以答,因徙郡城北,自后科甲遂盛。选福建泉州府安溪县,引见后卒于京邸。子瑞,岁贡生:孙会开,凛生;会选,庠生。

符元礼的父亲符居阳创立“豆藤市集”,即演丰市集的前身,至今依然热闹非凡。在这个市集创办之前,附近的村民都要到三江的茄芮赶集,这对村民生产生活产生诸多不便,符居阳便下定决心办集市方便附近的俄村民。创办初期,人们利用本地盛产的花生藤搭盖店铺,久而久之,人们便习惯称之为豆藤市。豆藤市创建不久后,符居阳就去世了,其子符元礼考中举人,并继承父志。但是当时处于创建初期,市内设施落后,市面狭小,当地村民仍习惯赶茄芮市。所以导致很多商户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眼见这市场越来越萧条。符元礼便想到一个方法,贴出告示,就是说,凡村民挑东西到本市贩卖,若下午三时仍卖不出者,本人全部议价收下。这一招果然奏效,从而稳定了村民的心。符元礼还联络演丰众人捐资创建豆藤市铺面、菜行、肉行和鱼行。豆藤市从此逐渐发展成墟。随着历史的沿革,而今更名为演丰墟。

清乾隆至光绪年间,村中有国学生十六名,贡生七名,府廪生郡廪生四名。民国年间大学生九名,其中符世俊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符业昌:国立暨南大学毕业,参加革命牺牲。符源昌: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教授,被上海中华书局聘为《辞海》、《经济学辞》两大著名辞典之编撰委员,并撰写出版《各国政治制度》及《日本的政党》等两本专著。符溢昌: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教授,撰写的专著有《日本战时贸易政策》、《战时财政和金融》。符尊森:获美国工学博士学位,参加美国航天研究是颇有名气的科学家。符世兰:北平国立法政大学毕业,民国少将军法处长。符贤:国立中山大学毕业,黄埔军校二期肄业,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参谋长,国民党广东省省长陈济棠私人秘书。

史料记载,瑶城还有着可歌可泣的革命现代史,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和革命英杰。作为海南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凭借红树林作为屏障,海南革命先驱经常在该区域活动和领导武装斗争。抗日战争前后,冯白驹、刘秋菊等人经常在该村开展革命活动。村中有70余名青年男女参加了琼崖抗日部队,为抗日牺牲的有37人,被日军杀害的有20多人。 

瑶城村,几百年的人文历史始终绵延不绝,在充满城市气息的同时,却又完好地保留了自身的文化底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瑶城村进入了衰退期。

二、瑶城新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瑶城相对比较落后,全村加起来 1900 多人只有不到 1 / 3 留在村子里,人均收入很低。

原村民小组长符世诚90 年代初回乡后,当时村委会也没有号召力,选村民小组长时也没人愿意站出来。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符世诚毛遂自荐。上任不久,他发现,乡村经济发展缺土地,当时全村土地1440 亩,但实际只有田地70亩, 200亩是墓地,其余 1000 多亩土地很难利用。经过调查后符世诚发现,村里面临的发展难题,关键是没有规划造成的。于是,符世诚整合资源,初步制定了村庄发展规划,将 200 亩墓地调整为 10 亩,其余 190 亩规划作建筑用地。符世诚以身作则,率先将自家墓地进行搬迁。最终,墓地搬迁获得全村一致赞同。1995 年起,瑶城村重新制定了道路和屋舍规划,搬迁全村危房、毛坯房,腾出老房、老路所占土地作为农用地,增加可利用的剩余土地面积。为了项目顺利进行,村里规定每个村民分到 450 平方米的土地会腾出超过一半的面积用来开展种植业,畜牧业。这样,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满足了粮食种植。村里还修路连接附近集市,方便村民出行。

1999年,村容扩大,溪边、西排、群龙3个古村落,举家向南迁居重建瑶城新村,新建楼房80间,2009年年底续建楼房30间,2015年再扩建楼房90 间。2019年底,全村有符、翁、梁、颜4姓。其中以符姓人口居多,共197户,633人。全村共360户,总人口1463人,其中农业人口165户、643人,外出人口195户、820人。全村土地面积3500亩。

现在瑶城新村建有符氏宗祠。笔者走村也有上百个了,每个村的宗祠尽量做的富丽堂皇,雕龙画凤,红墙黄琉璃瓦,攀比之风常见。但我在瑶城看到符氏宗祠,感觉到一股清流袭来,朴素的外观,简约的内在,不变的是对祖宗的怀念。清光绪十三年(1887),符裔子孙为纪念先祖,由国学生符光麒、符荣声督造扩建符氏宗祠,秉名私塾,兼办义学,设文学堂讲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瑶城小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瑶城小学。民国十六年(1927年)经琼山县国民政府核准:为琼山县第五区第三高级小学校(全县仅13所),简称三高学校。光绪年间,村中有国学生十六名,贡生七名,府廪生郡廪生四名,以及民国年间符世秀、符源昌、符溢昌、符尊森等都是从瑶城小学堂走出去的世界著名专家学者。符氏宗祠内的“义阳堂”是村中的求学圣地,当年周边学子曾纷纷慕名来此求学。

2013年6月,瑶城村被确定为演丰统筹城乡示范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后,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出资修建起了宽阔平整的柏油主村道,所有建筑都进行了立面改造。全村有配套到位和功能齐全的公共服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室、超市及室外活动场所等设施。村内供水与主城区管道并网,道路四通八达出行便利,广电通讯互联网络覆盖全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化率100%。在城镇风貌上,这里主要突出琼北民居、南洋韵味,以深灰加白色为主色调,外立面采用坡屋顶、凸显“燕尾龙脊、金山银弓”造型;在建材选择上,采用低碳环保的青砖、青瓦、火山石、木材、竹材、贝壳等,并对容积率、高度作出严格规定,努力使琼北民居精而美的特征得以充分展现。

 瑶城新村民居代表之一

随着新村建设日益完善和村民陆续迁出,老村也逐渐成为了墙体破败,壁画斑驳,杂草丛生,寂无人烟的空心村。

瑶城老村一间旧宅

三、瑶城老村换新颜

2019年,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控股等国有企业要主动投入其中,当好百镇千村建设的先锋队”的指示要求,海南控股将演丰镇瑶城村确定为第一个集全司之力打造的美丽乡村项目开始,瑶城新村迎来新的面貌。

“海南控股·瑶城民宿”是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海口市政府的指导下,由海南海控美丽乡村建设有限公司打造的乡村旅游民宿项目。该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占地686亩,其中91%为现状农林用地,9%为现状村庄,采用“政、企、民”合作模式,国企产业性建设投资,政府基础配套提升投资,政府投资转化为村集体的收益分红权,规划有高端民宿、高标准生态农田、金融商务、创意集市等功能区。以民宿旅居、商务办公、农业体验、休闲慢活为四大要素,打造海南北部最美的乡村综合体,成为江东新区乃至海南省美丽乡村的标杆和典范。

“海南控股·瑶城民宿”在保留原始村落风貌及原有特色围墙的基础上全新打造“高端民宿综合区+高标准生态农田区+高气质网红构建区” 综合体,绝佳的地理位置、合理的功能布局、高品质的设计理念让瑶城村的“老村新貌,故园乡愁”得以重新体现,成为江东新区名副其实的“田园客厅”,体现了社会主义农村改革之风貌,演绎新时代美丽乡村之变迁。


四百年来,“燕尾龙脊、金山银弓、灰墙青瓦”的建筑风格,以及牌坊木雕、楹联书法、古井戏台保存完好,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勤劳朴实的瑶城人亲仁善邻,家风淳朴,香火昌盛,使整个村落布局合理,曲径通幽,如晨星撒落,疏密有间,是琼北民居的典型代表,瑶城翰墨飘香的历史也镌刻在这些古建筑中。

以上五张图为符元礼故居,对联为“庭中种竹居无俗,壁里藏书室有香”


瑶城古村落占地面积约62亩,仅49间高品质客房,功能齐全,房间保留自然采光 和大落地窗 的设计,宽敞明亮,视野开阔。别具风格的三进院落民居,空间宽阔,独立院落均在430㎡以上,而建筑面积仅占民宿总面积的13%。瑶城民宿拥有容纳10-40人的多个会议场所,并配套接待厅、会客厅、茶室、影音室、户外讲堂等多种会务功能区,5G信号全覆盖,配套智能商务办公设备,特别适合高端商务办公、公司董事会、封闭会、远程视频会、田园拓展等。瑶城美丽乡村致力于打造“田园会客厅”,把会议场景搬到户外和雅院,静逸私密的自然环境为 高端商务  提供了独特而理想的空间,换一种轻松的会务和办公方式,开放思维,挥洒创意,激情碰撞,收获不一样的会务体验。

瑶城古村竹海林立,百年以上树龄名木达30余棵,尤以文林院前的“见血封喉”树最为独特。清晨,清脆的鸟叫声把你从梦中叫醒,推开窗,温柔的阳光从竹海 中透出来,清新自然。每年的四月到九月,半院的九里香都开了,芳香铺满了整个瑶城。


瑶城,梦中的“诗与远方”,解甲归田,做一农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勤劳与收获是这里的基调,田园与淳朴是这里的灵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这里的生命。农业科普、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等活动,让你回归最农耕本源的生活,让你忘却焦虑,重温儿时的快乐,拥抱探索美好大自然。海南控股联合中国热科院共同打造高品质示范田——海南控股瑶城·都市农田;推出“一分地认领计划”,打造“开心农场”和“场景化体验式研学计划”;推出农田绿色食品,直供餐桌,打造“种植、研发、包装、销售”一体化营销模式。

在海控瑶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中,海口瑶城公司保留传统的建造技艺,传承工匠精神,不改变村庄原有的肌理和空间关系,还原琼北民居风貌,切实以“三农问题”为抓手,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为原则,赋予村民多层惠农措施,在民宿建设中,通过按日获取薪酬的方式,招募当地村民深度参与项目施工建设,在农忙时节,聘请当地村民从事种植、锄草、采摘等各类农事活动,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项目建设阶段已提供岗位共约140人,运营阶段将提供长期就业岗位40-50人,以实干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海控瑶城美丽乡村项目近期将投入试运营,运营期间将创新“政企民合作、共建共赢”等多种模式,走出“村企一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将海控瑶城美丽乡村项目打造成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范,充当好海南自贸港建设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如今无论走在瑶城新村,还是瑶城老村,都能感到和以前不一样的气息。瑶城成为海南美丽乡村的亮点,希望未来有越来越多的老村都能获得新生,焕发新的生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