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和消失的村庄:白查老村和俄查老村

 金江居士 2023-07-04 发布于上海

一直对90年前德国人史图博笔下的“海南岛风景最美的地方”的“新乐岩”感兴趣,后来得知“新乐岩”已经被建造大广坝水库时所淹没,于是我打算去大广坝水库周边的白查和俄查村看看。

白查

来之前,朋友一直建议说俄查可不必过去,那里的船型屋已经消失了。我问他确定吗?他说不确定,听说的。我想还是去看看吧,第一站先前往俄查村。

我对俄查的印象早于白查,大约十年前,朋友圈里有关于《俄查》电影的一些图片和文字,大概也是我最初有船型屋的印象。印象中俄查村的船型屋,还有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离现在没过多久,也许不会消失的,去之前我这么想。

《俄查》电影海报

跟着导航很便捷地抵达东方市江边乡俄查村,穿过了新村,却找不到老村。同行的走读家阿端说上次来的时候,没有这条水泥路,但是记忆中经过新村没多远就看到大量的船型屋。问了一位路过喂鸡的村民,她说我们站的地方就是老村所在位置,船型屋已经没有了。于是我四处走走,在灌木丛中看到几间废弃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建筑材料有木料竹子红白藤、茅草、稻草泥等,不能保存长时间。俄查村的村民搬去新村后,老村的船型屋就短时间内倒塌了。走进几间已经倒塌的屋内,可以看到稻草泥造的已经损坏的墙体,竹子和茅草构成的屋顶倒在屋内,有些船型屋还留有一些生活用品,闭上眼睛仿佛能感受到曾经这里的生活场景。据了解,船型屋须常年有人居住,并且经常烧火做饭,这样才能保持屋内空气干燥,茅草才不会腐烂。

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省实施茅草屋改造工程,至201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同胞“不落一户”,彻底告别了住茅草房的历史。目前,只有五指山市初保村、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两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村落得以保留古老原貌。俄查村的船型屋由于没有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就逐步消失了。


告别了俄查村,我来到几公里外的白查村。

白查村是海南黎族船形屋保存得最完整的自然村落,有“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的美誉和中华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之称,共有茅草房80多间。2008年该村船形屋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海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传统古村”。2009年时,白查老村原住有71350多口人现在已整村搬迁至白查新村居住。村民搬走后,船型屋没人住,政府聘请船型屋传承人进行指导修缮和新建,安排了几个村民在村里做日常的防火及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后续还将建齐各种造形的传统船型屋,把船型屋的演变过程供人们参观。

作为一名游客,我在白查村里村外走走拍拍,感受美景和古村风貌。白查村依山傍水,第一感觉像走过的其他黎族村庄,比如牙迫村、洪水村,可能早期黎族先民都是沿着水流找到适合生存的地貌进行定居。几千年前,黎族同胞生活在海南岛的各处地方,后来外界开始进入建立势力范围,不断打压黎族同胞,以至于古籍中记载黎族同胞仅生活在五指山周边地区了。黎族没有文字,于是它的历史只能靠代代相传,现在想了解船型屋的来源,只能靠一些现代人编的传说了。不过我想黎族的船型屋应该是古代中国南方各民族比较常见的建筑形式,只不过其他地方在秦朝开始的不断开拓疆域的征途中和其他建筑相融合,不再保存船型屋的形式。

 


白查村作为“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有一个传统黎族村落的所有建筑元素。除了各式各样的家庭居所,在这里我还见到了书籍里提到的“隆闺”。走到村外的田里,看到村庄在椰子树的保护下,船型屋忽隐忽现,也许白查村还缺少一层外围的栅栏,古时用于村庄的防御。羡慕很多朋友在几年前到这里时还能看到袅袅炊烟,充满人间烟火味的村庄,而我看到的是一副安静的风景画。


有几间“非传统”船型屋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有木板和有点像海南传统民居的榫卯结构屋梁,我想这应该是黎族船型屋和海南民居相融合的过程,再发展下去,可能就是初保村的形态(另文写初保村),发展下去就是接近于现代的民居模式了。

白查村的船型屋除了外貌保留传统的造型,屋内几乎是空的,没有任何家具和生活用品。白查村民都是美孚方言黎族,村里只有符姓。我翻开《海南岛民族志》,通过史图博记录的美孚方言房屋大致想象白查村曾经的生活气息:

美孚黎的房屋的形状好像是烤面包炉,但也有很多是长龟甲形,檐墙的高度仅有1米左右,由木棍和混砂粘土构成,侧墙往往是使用同檐墙一样的材料用竹竿作成。栋梁用简单的木柱顶着,房顶修在栋梁和檐墙上面,房顶往往也修在同中央柱平排的侧柱上面。侧柱由纵向或横向的梁同中柱联结着,在部分梁的结构上面有木棍或竹竿作成的栈阁,构成房顶下的空间,这个空间用来保存粮食和各种工具。架在檐墙上几乎要垂到地面的房顶结构是用木棍或竹竿组成直角交叉形的,在它上面铺着很厚的草排,稍微大些的房屋形成特殊的龟甲状。这是把草排铺成穹窿形,再把草束下面的桁桷排成放射状而把前后的房顶拉长形成龟甲形。房顶突出部分的左右空间,一部分用作猪舍,而大部分是用竹竿作成的很矮的竹台,前后的侧墙都开一个门。房屋分成前面的大房和后面放床的小房两部分。家具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货色。"卧床"是由离地面 30厘米高的竹台构成,上面铺有席子,桌子、长凳和椅子都是极简单的东西,都是以方块木板造的。椅子高仅 30厘米,坐时要有高 20厘米的极简单的木台垫高,这个木台在睡觉时当枕间使用。灶是用三块石头造的,上面搁着汉式的铁锅。笼或其他小工具一般都是挂在房顶的桁桷上。房内一般仅靠炉火照明。

几乎每次涉及黎族村庄文章中笔者都会引用史图博当年的预言:“许多古老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着。活跃的南方超过了保守的北方,海南岛很快就要逼近巨大的迅速的文明化运动。在没有完全失去尚可窥视其原始状态之前,今天必须写下这些东西,因为这是最后的时机了”。叨念着史图博90年前的言论,我离开了仍存在着的白查村和已经消失了的俄查老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