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墅湖图书馆的记忆碎片

 王传言 2023-07-04 发布于江苏

2005年6月8日,独墅湖图书馆开馆并投入使用。初,藏书甚丰,上网免费,讲座充盈,大师云集。其兼具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和苏州工业园区公共图书馆开放服务功能,成为屹立于独墅湖畔的文化地标。

独墅湖图书馆   2020年4月16日

关于独墅湖图书馆的记忆还得从那次获得优秀读者说起,那么多年的读书生涯竟然是第一次获得如此殊荣,还是在学生时代的尾巴上,在美丽的苏州独墅湖畔,我觉得很欣慰。

至于为什么我获得优秀读者,事后我不经意间查询才知道,原来我的借书数量已逾百册,那仅仅是过去一年的时间内,看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书目,有的竟然借过几遍,有的却只看过几页。书与人的遇见,是一种缘分,更是一种巧合。

在那些书中,我至今还可以知道大概的情况。黄仁宇的书,王小波的书,李敖的书,余杰的书,李银河的书。那是一个夏天,我在市区兼职的地方有足够的时间看书,所以,整个夏天里,我几乎看尽了图书馆内所有上述人的书籍。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看过几遍,记得书中描写李贽的那句来自王维诗句的“七十老翁何所求?”,而其余的书籍,如《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关系千万重》《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等也都逐一翻阅。

现在,我想想,为什么喜欢看黄仁宇的书原因很简单,他提出了“大历史”的史学观点,而这个观点跟我们经历的教科书上的观点是完全迥异的,因为相异所以选择了观看,不知疲倦地看。

不过,现在仔细回想,历史这个东西是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呢?是永远值得推敲的话语吧,胡适的这句话大概与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精神上具有相似的内核。此馆内的书基本上很新,新不是说内容上的而是指并没有很多人借过,一本新书在手顿时有种幸福感在跳跃。

在苏大图书馆看惯了泛黄的李敖书之后,再从此馆借出《北京法源寺》《红色11》《李敖语萃》《传统下的独白》这些书的时候,豁然之间,心境变了,变得不忍卒读起来。于是,在泛着墨香的纸张中慢慢徜徉并回味那些跳掷翻腾的文字了。

苏州的天是多雨的,有一次,我借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在湖边小逛的时候,雨,不期然而至。在细雨飘洒中,我没有选择离去而是在临湖区域坐下,撑起伞,独自领略书中的自然精灵世界。雨中读书与临窗而读是两种境界吧,前者身处其中,后者身临其境。

当我看了书之后,总把想法写下来,有感而发,这种感想可能就是灵光闪现的过程,更可能就是从自己内心出发最直观的想法,但这些都不妨碍我的记录生涯。而这个时候,赶上了第二届苏州阅读节与独墅湖图书馆举办的征文比赛,我一下子投稿数篇,过了不久,我被告知获得大学组的特等奖,由此,获得一本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还有幸发表获奖感言。

那次,湖畔论坛在独墅湖图书馆举行,是莫言讲述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也就是过那次讲座,我对于故乡二字想了很多很多,一直到看了霍建起导演改编自莫言《白狗秋千架》的电影《暖》。这可能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吧,只要自己留心自己的脚下,只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样是在那里,陈乐民和资中筠来过,他们做的讲座都是关于中国文化、欧洲启蒙运动的。后来,我看到了陈乐民的《欧洲文明十五讲》和其刊于《读书》上的《论卢梭》,资中筠也是从清华园走出的标杆性人物,到这个时候,我才感到能听到那次讲座的难得和幸运。

毕业之后,我还是留在了高教区。图书证已经作废,又重新补办一张新的。而现在去的次数很少了,但那次晒书会我又得以把我的书籍展示给每一个爱惜书籍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开始有了藏书的习惯,常常因为一本好书在手而夜不能寐,常常因为一本好书不能获得而寝食不安,书籍是用来共享的。

所以,那次晒书会,我看见往来往去的人,他们在书摊前驻足的时候,彼此心灵上或者已经到达成某种默契了吧。晒书会结束后,我还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人,这不就是快乐的事情吗?

现在,班车上的我每每经过独墅湖图书馆的时候都会勾起之前往昔岁月的点点回忆,我从车上望去,它静静地卧在那个临水的湖畔,我多少有些不敢打扰其清梦的意思。于是,我告诉自己,过去了,都过去了。

是啊,时光流逝的如此迅速,我们能够捕捉的,能够在我们心间长存的,不就是那些曾经属于我们自己的温馨而舒缓的碎片吗?(记于2009年)

作者王传言著有《还你一个乡野》

圆规  2020年4月1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