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马观花沧浪亭

 王传言 2023-07-04 发布于江苏


倾听,本名吴应文,女,1967年生,公益主播,毕业于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学院。苏州市姑苏区作家协会会员、姑苏问早员、清风诗学社社员、悦读人生读书会资深会员。多篇随笔诗歌刊发于网络媒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2021930日上午,几个喜欢园林的好友相约再赴沧浪亭。吴文化学者沈兰生老师正好有空,一早就爱心满满在园林入口处等待,兴致勃勃做起了义务导游。

沈老师说,沧浪亭的廊和别的地方的廊不一样,有旱廊有水廊;它不像别的园林是封闭的,用很高的墙封起来。这里的廊却是开放的,以水为墙,是透明的。从历史上讲,它始建于宋代,比留园、拙政园还要早。

沧浪亭的廊还有个典型特色——复廊。所谓复廊,是指两边都相通的长廊。沧浪亭的廊是有起伏的,它有爬山廊、有临水廊。廊内镶嵌有漏窗,漏窗特点隔而不断,让人产生一种悬念,你站在廊这边,眼睛往那边看,能够看到一个景,所谓借景抒情。

顺着沈老师手指的方向,我在路旁假山石边上见到了麦冬(一般老百姓叫它苏带草),这种草一般生长在假山旁边。有了它,便有了生机,不乏味不起灰。植物在园林里就像一个人的毛发,空白的地方很苍白,种了以后能保持水土滋润、生命翠绿、又能点缀园林环境。

沧浪亭的挂眉极具画面美,长廊的瓦上面是瓦当,下面是滴水图案,很有意思。当你有幸到了园林,不要开口,一看这滴水图案,你就知道主人是文人还是官宦,还是生意人。我随即抬头,看到映入眼前的图案是“福、禄、寿”。下雨天的时候,水会顺着瓦当嘀嗒嘀嗒滴下来,下面那个半月形的东西就叫滴水。文人雅士在这里隐居以后,一边品茶、一边听这个滴水的声音,定会回想他曾经在官场是怎么样的烦恼,如今有多么解脱轻松。所以雨中的滴水声也是在洗涤自己的心灵,从这一点来说,人生的归宿还是园林好。来到这里,才找到了真正终身归老之所。

园林建筑造型和景点的布局,当是园林主人的精神家园和心理物化的结果。沧浪亭里有108扇花窗,冰裂纹样式各有不同。冰纹在古时候是告诫读书人要冷静、要受得了寒苦。冰纹在园林里也常用于铺地,比如:祥云纹,这种不断的变化,是为了避免机械呆板。古代造园是用竹片、纸筋(是石灰加上一种植物纤维,把它打烂)明代造园家计成讲道:花窗就是隔而不透,它等于在白墙上画了一幅写意画。

传说朱德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发现沧浪亭非常适合种植兰花,闹中取静,又有水环绕,独特的气场符合兰花生长要求。于是1964年朱德委员长视察苏州时曾赠送沧浪亭10盆兰花,使得沧浪亭成为苏州的育兰基地,并多次参展获奖。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镌刻于沧浪亭石柱上的集句联,来自原主人苏舜钦及好友欧阳修的诗。欧阳修曾在《沧浪亭》中写道: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苏舜卿在《过苏州》中有诗云:绿杨白鹭皆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从老师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原来沧浪亭以前面积很大,现在最核心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这片地域保留得最为完好。从整个沧浪亭的历史沿袭看,各时的政府都曾把它当成一个官办招待所。沧浪亭从五代开始历经兴废,一直到了北宋最富盛名。当时的苏舜卿厌倦了政治斗争,在这里寻觅到一个退隐江湖的完美所在,于是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沿着花街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青翠静雅的竹林,名“翠玲珑”,又名“竹亭”,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暗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我们去的这个节气,适巧有这么一个贴切的意境。“翠玲珑”北行,边廊六角小亭,有乾隆御题的“仰止亭”,取《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意。建于竹林旁,寓意为官一任,高风亮节之意,所以沧浪亭现有一个政府廉洁展览馆,寓意高山仰止瞻名士,沧浪濯缨正衣冠。


作者︱倾听「姑苏 倾听」主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