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无意在《开讲了》这一组访谈节目中刷到这样一段视频,她是人民海军史上第一位女舰长,前34年的人生履历,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23岁就职华为,27岁获环球洲际小姐大赛中国特区赛区十佳,28岁西藏支教,30岁考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34岁成为中山大学博士,35岁参军入伍,39岁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的首位女博士、中国海军首位女实习舰长...... 当一段段耀人的人生简历一一呈现在台下观众面前时,就连站在她身旁的专访主持人撒贝宁都说:“您这种人生履历,我想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这位专访嘉宾就是韦慧晓。从23岁到39岁,16年时间,完成了人生一系列在旁人看来似乎遥不可及,对她而言却是举重若轻的跨越。 透过韦慧晓做出的诸如耀眼成绩的背后,我发现她的厉害之处在于,所做的一切,都是悄悄地自我发力的结果。 01 自建信心:真正的价值,都是由内向外长出来的“到我公司来,我给你年薪一百万,我当时对这一待遇很优厚的条件,完全就没有兴趣。”节目一开头,韦慧晓就讲了这样一句,让台下众人都倍感凡尔赛的话。 然而,接下来,她又抛出一段引人深思的两种价值观之比较。一种是是戴着非常昂贵的手表,好显示出来自己身价百倍。 另一种价值观则是她这种价值观,一块不贵的手表,因为我戴过了,所以身价百倍。 话语一出,即刻迎来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丝毫没有夹杂着嘲笑的味道,反倒是一波又一波赞许之声。 这一强大而有力的自信心, 对于韦慧晓来讲,绝对不是说说而已。从她之前那些“打人”的履历就足以看出,她的那种霸气十足的价值观,完全是用实力打底,用成绩说话的。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魄力与决心,才让她在入伍后,纵使遇到那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也在她强大自信面前,均被一一化解。 在军旅题材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就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面临险境,谁更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在部队,能够胜出一部分人的人,是赢在了技能上,但若能胜出绝大部分人的人,往往都是赢在了心态上,就是自认为那种可以坚持到底,并为之付出实际行动且取得成绩的人。 记得,个人还在团机关工作时,部门里面有一位年轻干事小李,业务资质真的很一般。因材料写不好,遭遇批评、指责,甚至被领导扔夹子,都是偶有发生。 不过,就有一点,态度非常好。无论工作上遇到多大挫折,他都能虚心求教,总结教训,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好,从他那每天始终保持不变的笑容中,就可见一斑。 几年过后,跟他一起共事的老干事,有的转业,有的回到连队,还有的也是正常晋升。 而小李则因为坚持到了最后,业务能力综合排名第一,最终提拔为正营职科长,归结起来,支撑他能走到当下这一岗位,无论是苦“干”,还是苦“熬”,实则,都是由心态决定的。 有句话,心诚则灵。在未出发前,就能清晰地预见到目标,并坚信一定能看到诗与远方,才会不辞辛苦,排除万难,进而到达目的地。 02 自主选择:只做与结果相关的事情,其余则忽略那一年,还在中山大学读书的韦慧晓,不免有些顾虑。倒不是因为担心考不出好成绩。而是对以后的路,到底该如何走,始终不太明朗。 尽管,之前在一些知名的企业工作过,也干出许多漂亮的业绩,也让她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但这些终究还是没能让她真正热爱。 不过,一直勤于思考的韦慧晓,没过多久,便找到了答案。 有一天,她在图书室里无意打开一本杂志,看到一篇关于我国海军发展状况的新闻报道。 一张张现代军舰的照片,瞬间勾起了她童年时的回忆,也点醒了她曾立下成为一名海军的誓言。 当时的她显得非常兴奋:我终于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 然而,当周边的同学得知她要参军的想法时,纷纷上前劝阻,认为她参军有些不切实际,也没必要吃这份苦。还是找一份踏实稳定的工作,来得实在。 但韦慧晓却并不这么想,而是坚信自己的选择肯定是对的。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她既没有犹豫,而没做过多的解释,了解到能被录取成为海军的前提条件之后。还在校园当中的韦慧晓,直接做了两件事儿: 一件,是提升个人体能。从此。她开始每天坚持跑步,第一年每天五公里,第二年每天十公里,慢慢地将个人体能提上去。 另一件,则是写自荐信。利用业余时间,她给部队领导写了200多页的自荐信,在信中把个人参军前的经历、所取得的成绩及自己能当兵的条件,均一一详尽地做了汇报。 结果,收到信的部队领导被韦慧晓的这份执着打动了,鉴于她个人的参军前的突出表现,部队人才建设的需要,在韦慧晓34岁的那年,她顺利地登上了入伍的末班车,来到了辽宁舰,穿上了军装,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海军学员。 想起那句话,“干,就完了!”可以说,直白中透露着一种坚定,只做与结果相关,或者能产生结果的事情。 现实当中,一些战友,在事关个人能力提升、成长进步乃至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心里是有谱的,但却迟迟在想法与行动之间游走,最终,也没有拿出让事情变好的行动来。 比如,写一份1000字左右,两天内完成的材料,能产生的结果的事情,其实就是写。 有现成模版的,可以直接拿过来借鉴,没有现成模版,则转入个人思考列大纲,添素材,形成初稿等等。 而其余的,一味侃思路,不停地搜素材,甚至趁机找其他人代劳,都是远离产生结果的做法。 有句俗语,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一旦下定了决心,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管风雨兼程,只做离自己想要,越来越近的事情,否则,就是一种变相浪费。 03 自己燃烧:马不扬鞭自奋蹄,才能越跑越快在日本,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在所著《斗魂》这本书,提到这样一个观点,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理,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 想在工作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努力成为“自燃型”的人。只有成为这样的人,对工作才会充满激情,并且,始终能将自身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韦慧晓则恰恰是这样的人。 穿上军装的韦慧晓,对今后自己的成长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成为一名舰长。可是,愿望毕竟是愿望,离现实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且,有时这段距离还很长。 走进军舰的韦慧晓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晕船。刚来到舰上,她跟其他学员一起学习画图。 可没画多久,自己的胃口,就随着海浪的摆动,也出现了翻江蹈海的情况,迫使她赶紧冲进了卫生间,吐了起来。但韦慧晓从来就不是一个放弃的人,尽管过程很痛苦,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接下来便是航海技术。隔行如隔山。虽然韦慧晓是位博士,但从未接触过航海技术面前,她依然是位新生。 尤其是第一次摸底考试,她的成绩仅为62分,这一成绩,让一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她,倍感失落,好长一段时间,都感觉有些抬不起头。 不过,知耻而后勇。看到了差距的韦慧晓,意识到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开始一点一滴,一招一式地向书本学习,向老学员请教,即使过程很艰难,但不甘落后的韦慧晓经过努力,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有一道关口,就是即时指挥。2015年,经历打拼的韦慧晓终于被任命为实习舰长,尽管之前的相关业务工作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训练。 然而,当各种指令一股脑地传到韦慧晓的耳朵里时,她依然还是有些发懵。后来,在舰长的建议下,她将将每一次的指挥都录下来,反复地听,听报告词、口令和回令,找不同的规律。 终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39岁的韦慧晓终于顺利通过独操考核,成为了海军首位女副舰长。如今的韦慧晓已是绍兴舰舰长,是我国海军史上第一位女舰长。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再漫长的道路,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马不扬鞭自奋蹄”的自觉,终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 结 语人生虽没有既定的轨迹,但却不可缺少成为想要的自己的足迹。从百万年薪的白领到选美佳丽,从博士生再到女舰长,韦慧晓用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更让自己收获了不同的人生体验。 嗯,不设限的人生,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PS:【军营职心眼儿】问题咨询群,已经开通。欢迎对军旅成长有困惑的战友扫码加入,畅享一年有关新闻写作、机关工作、人员管理、职业规划等无限咨询。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