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武术之乡永泰有十九种本地拳

 柏涂hyzvi9113s 2023-07-04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永泰雅称永阳,是南拳的故乡。武风习习,薪火赓续,发源或流传至今(已挖掘整理)的本土拳种有19种(福建大约60种),分别为:虎尊拳、安海拳、鸡法拳、积山拳、檀家拳、余门内家拳、龙尊拳、鹤拳、波浪拳、王狼拳、鹰爪拳、骏身拳、罗汉拳、狮法、牛法、猴法、地术犬法、走廊拳、雄奇拳五基法等。

图片

永阳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历经千百年传承,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地域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永阳武术套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架式沉稳,腰马合一,动作朴实,手法多变,以守为主,守中带攻,摸桩进马,贴身紧靠,低踢扣扫,桥手寸劲,短手连打,攻击勇猛,常伴以声助威,技击性强,既讲形体规范,又求内外合一。

图片

永阳武术登峰造极当数南宋一朝。时年北方沦陷,朝廷偏安迁都临安(杭州),为能及时补充前方部队力量,除了正常的每三年开武进士科举之外,又追加了武射中、武推恩、武恩赐、武特奏、武正奏、武释褐、武举人等科举。特殊的历史机遇,迎来了永阳武术科举的高光时刻,先后出了3位武状元:宋绍兴十八年(1148)城关人柯熙,武举正奏第一人,官成忠郎;宋淳熙八年(1181)八都(丹云)人江伯虎,武举正奏第一人(1184年文进士),官朝散郎;宋绍定五年(1232)黄东叔十三都(白云)阁门舍人,武释褐第一人。还出了1位武榜眼,宋淳熙十四年(1187)八都(丹云)人江伯夔(江伯虎弟)。另还出了29位武进士、4位武举人。一时轰动八方,传为佳话,为永阳习武之士开辟了一条科举致仕之路。

图片

图片

元代无设武术科举,明代武官世袭,武举开科已在较晚时期,明代武举呈重文轻武,武生考很多文笔试内容,崇祯还需殿试,习武进入冰期。满清开始,朝廷非常重视民间练武之人的选拔,而且待遇优渥,加上反清复明运动的加持,以及匪盗猖獗保家护产的客观需求,民间武风再度盛行,永泰如今传承与发扬的拳种几乎都是清朝开始创立并形成流派,而且当做读书入仕一般加以重视。迄今共有51位武师入编《福建武术人物志》,从而奠定了永阳武术在南拳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

图片

建国后,永泰习武风气方兴未艾。外来的跆拳道、空手道、截拳道、泰拳、拳击等拳术纷至沓来,客观上也充实了本土拳术的训练技法和搏击技巧,争奇斗艳芬芳中外赛场。1983年永泰县成立武术协会,1985年全县评选出第一批埔岭等6个“武术之村”,1992年11月永泰县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首批“武术之乡”光荣称号,并且连续30年顺利通过年审,位居全国30强内。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永阳武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已成立4个武术培训中心、26个武术分会、9个拳种研究会、30个武术馆、32个习武站点,并通过举办传统武术和太极拳、剑系列培训班(每年不少于10期)推广,武术人才骨干和健身队伍不断壮大。永阳传统武术传承人不忘初心,潜心编写拳、械专著,致力抓好武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警)营等“六进”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习武人员多达8万多人。永泰武术健儿骁勇善战,战绩骄人,迄今为止,共获得国家级以上比赛金牌128枚,影响日益增强,先后有美国、俄罗斯、波黑、日本、芬兰、秘鲁等国及全国各地武术爱好者前来我县寻根谒祖、切磋交流,知名度空前提升,也进一步增强了全县人民的文化自信。

图片

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