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土方开挖节点验收评估报告
2023-07-04 | 阅:  转:  |  分享 
  
A.0.15

基坑支护工程土方开挖节点验收

质量评估报告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工程各参建单位

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工程质量评估结论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日 期:















第六版修订版表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制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 1

1.2基坑设计概况 2

1.3工程地质情况 3

2. 工程参建单位 5

3. 编制依据 5

4. 工程施工基本情况 6

5. 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6

5.1原材检测情况 6

5.2分部分项验收情况 7

5.3监理管控资料 8

5.4基坑降排水情况 8

5.5基坑监测情况 8

6. 开挖节点验收情况 9

7. 监理评估结论 9



















基坑支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工程概况

1.1工程基本情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工程性质 建设规模 工程地址 总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建设单位 建筑结构形式 框架 合同要求 质量 合格 工期 监理单位 安全 / 总承包单位 文明施工 安全监督单位 质量监督单位









1.2基坑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 基坑尺寸 基坑面积约13930㎡ 3 基坑分区 本工程基坑施工分为两个区,西侧为3#楼区域,东侧为4#楼区域。 4 开挖深度 本工程±0=3.90m,本基坑支护工程坑底计算开挖标高为-6.20m/-6.40m/-7.30/-9.40m,计算挖深为5.30-9.00m。 5 支护形式 南侧采用悬臂式排桩,东西两侧采用SMW工法桩,北侧采用放坡挂网喷浆+拉森钢板桩支护形式。 6 混凝土强度等级 钻孔灌注桩:水下C35

冠梁、支撑体系:C30 7 钢筋型号 HPB300、HRB400 8 基坑监测内容 1)围护结构顶位移监测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3)地下水位监测

4)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

5)基坑周围道路/建筑物沉降监测

1.3工程地质情况

1.3.1工程地质条件

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岩土体按其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10 个工程地质层,27 个工程地质亚层。各岩土体特征评述如下:

①y 层淤泥:灰色,饱和,流塑,含大量腐殖质,有淤臭味,非均质,局部分布。

①1 层杂填土:杂色,以厂区内道路水泥地坪为主,含碎石、碎砖、二灰土、黏性土等,偶见少量生活垃圾,局部为厂区内道路地坪等,密实程度不均匀,非均质,堆填时间5 年,拟建场地局部分布。

①2 层素填土:灰黄色为主,湿,松软,以黏性土为主,含有碎石、碎砖、植物根茎、少量腐殖质、垃圾等,非均质,堆填时间5 年。

①2a 层淤泥质填土:灰色,湿,松软,以黏性土为主,含腐殖质、碎石子、垃圾等,非均质,堆填时间5 年。

③1 层黏土:黄褐色、褐黄色,可塑,含黑色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斑块,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③2 层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青灰色条带,局部为黏质粉土夹粉质黏土,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

③2a 层粉质黏土:灰黄~灰色,可塑~软塑,含铁锰质斑点、青灰色条带,偶夹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③3 层黏质粉土: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摇振反中等迅速~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④1 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流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④2a 层黏质粉土:灰色,湿~很湿,稍密,偶夹薄层粉质黏土,摇振反中等迅速~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⑤1 层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灰色,软塑为主,局部粉性较重,层理较为发育,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⑥1 层黏土:暗绿~黄褐~褐黄色,可~硬塑,含黑色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斑块,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⑥2 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⑥3 层黏土:青灰~灰黄色,可塑~硬塑,含黑色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斑块,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⑥4 层粉质黏土:灰黄色,可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⑦1 层粉质黏土:灰色,可塑~软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⑦1a 层黏质黏质粉土夹粉砂:灰色,湿~很湿,中密~密实,摇振反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⑦2a 层黏质粉土:灰色,湿~很湿,稍密~中密,夹薄层粉质黏土,摇振反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⑦2 层粉砂夹砂质粉土:灰色,饱和,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云母碎屑等。

⑦3 层粉质黏土:灰色~灰黄色,可塑,偶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⑧1 层黏土:青灰色,可塑~硬塑,含黑色铁锰质结核,夹青灰色斑块,刀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

⑧2 层粉质黏土:灰色,可塑,局部夹粉土薄层,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⑨层粉砂夹砂质粉土:灰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夹云母碎屑等。

⑩1 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⑩2 层粉质黏土:青灰色~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青灰色条带,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⑩3 层黏质粉土:灰黄色,湿~很湿,中密,摇振反迅速-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

⑩4 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3.2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新建 4#厂房及地库场地局部有浅水塘分布,勘察报告显示该水塘水位 2.88m(2022.2.25)、2.35m(2020.5.4),水深0.40~0.90m,淤泥厚度0.20~0.80m。目前场地范围内水塘已明排疏干,塘底淤泥已采用建渣换填。

2、地下水

场地勘探深度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微承压水、承压水。

1)孔隙潜水

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中,赋水性较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雨季水量较多,迳流滞缓,以蒸发排泄为主,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勘察报告显示: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1.00~1.60m(水位1.68~2.34m),稳定水位埋深0.80~1.40m(水位1.88~2.48m)。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史最高潜水位为2.63m,近3~5 年最高潜水位为2.50m(1985国家高程基准),潜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m。孔隙潜水对基坑开挖有直接影响,做好降排水措施。

2)微承压水

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3 层、④2a 层黏质粉土中,赋水性较好,③3 层微压水局部分布,其隔水顶板为③1 层黏土,隔水底板④1 层粉质黏土;④2a 层微承压含水层,其隔水顶板为④1 层粉质黏土,隔水底板⑤1 层粉质黏土夹黏质粉土。局部④1 层缺失,③3 层、④2a 层微承压水局部联通。勘察期间在GZ6、GZ10、JZ5 三个钻孔用套管法隔除潜水后,实测③3 层、④2a 层微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2.53~2.67m,稳定水位0.75~0.81m。富水性及透水性自上而下逐渐减弱,其补给来源主要为上部潜水垂直入渗,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竖向迳流为其主要的排泄方式。受地形、地貌影响,微承压水位的水位略有变化。据区域水文资料,苏州市历史最高微承压水位为1.74m,近3~5 年最高微承压水位为1.60m 左右(1985 国家高程基准),微承压水位年变幅一般为1~2m。微承压水含水层层顶埋深较浅处,基坑底可能会出现微承压水突涌,对基坑有不利影响。

3)承压水

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⑦1a、⑦2a、⑦2、⑨、⑩3 等粉性、砂性土层中。承压含水层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微承压水的越流补给及地下径流补给,以地下径流及人工抽吸为主要排汇方式,水量较丰富,其水位年变化幅度很小。据区域资料,承压水水头标高在-2.70m 左右,年变幅1m 左右。由于承压水埋藏较深,对本工程基本没影响。









1.3.3场地和地基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历史上无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从地质构造和地 震活动历史等因素分析,本场地为相对稳定区。

场地地基土组成以水平向成层分布的黏性土为主,层位分布总体较稳定,尽管拟建场地内有填土、软弱土等特殊岩土,但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措施后可满足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要求,故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工程参建单位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监测单位 总包单位 分包单位





编制依据

3.1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3.2工程设计文件,承包合同;

3.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3.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3.5《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3.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3.7《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3.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3.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

3.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工程施工基本情况

4.1围护灌注桩设计总数量:209根,开始施工日期10月12日,结束日期10月23日。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小应变检测比例不小于20%,实际检测62根满足要求,检测报告均合格,砼标养试块强度全部合格。

4.2 SMW工法桩及三轴搅拌桩设计总数:291幅,开始施工日期10月7日,结束日期10月21日。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取芯检测比例不小于2%,实际检测8根满足要求,检测报告均合格。

4.3设计拉森钢板桩总量669根,开始施工日期10月19日,结束日期11月4日。

4.4冠梁及斜撑,开始施工日期10月27日,结束日期11月8日,目前拆模试块强度已经满足80%以上。

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5.1原材检测情况



序号 名称 规格 理论送检组数 实际送检组数 使用部位 检测结果 1 钢筋原材 Φ8 灌注桩、斜撑、冠梁 合格 3 钢筋原材 Φ14 灌注桩、斜撑、冠梁 合格 5 钢筋原材 Φ20 灌注桩、斜撑、冠梁 合格 7 钢筋焊接件 Φ14 灌注桩、斜撑、冠梁 合格 8 钢筋焊接件 Φ20 灌注桩、斜撑、冠梁 合格 18 混凝土标养试块 水下C30 灌注桩 合格 19 混凝土标养试块 C30 冠梁、斜撑 合格 20 混凝土同条件试块 C30 冠梁、斜撑 合格 21 小应变 围护桩 合格 23 水泥 P.O42.5 挂网喷浆、三轴搅拌桩 合格

5.2分项/检验批验收情况

序号 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验收数量 验收结果 1 灌注桩分项验收 209 合格 2 三轴搅拌桩/工法桩分项验收 291 合格 2 拉森钢板桩分项验收 669 合格 3 冠梁、斜撑分项验收 5 合格

5.3监理管控资料



序号 项 ? ? 目 ? ? 名 ? ? 称 份数 备注 1 编制监理规划 1 2 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21 3 发出监理工程师安全文明类通知单 17 4 发出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类通知单 10 5 发出监理工程师进度控制类通知单 4 6 发出监理工程师联系单 10 7 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9 8 设计图纸及专家论证意见 1份 9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1份 10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1 份 5.4基坑降排水情况

本项目基坑工程采用减压疏干井降水,成孔直径为800mm,管井内径273mm。解压疏干井深度为14m,数量共为31口,结合在建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根据设计意见,施工单位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已完成降排水方案优化设计,方案已经审批通过并组织实施,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满足降排水要求。

5.5基坑监测情况

根据审批通过的《基坑监测方案》,苏州科技城光电产业园土建安装及附属配套工程,基坑开挖深度5.30-9.00m米之间,对监测范围内的基坑和周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目前累计完成监测报告51期,从检测报告结果来看未发现异常情况。

开挖节点验收情况

6.1 设计、勘察单位就土层物理力学性能、地下水活动特征、设计指标和有关技术参数要求等方面已向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了交底。

6.2 深基坑专项方案进行了专家评审并按照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方案经专家组同意通过,专项方案编审手续完整;应急预案已编制,应急救援物资基本到位。

6.3 深基坑工程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已编制,并通过审批;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及机械验收情况通过监理单位审查且符合有关规定。

6.4 围护、冠梁、地基处理等已完成,各项质量保证资料基本齐全,满足设计要求。

6.5 降水管井按方案要求进行了布设施工并验收,降水效果满足开挖要求,基坑降水设施运行正常。

6.6 完成了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管线等设施现有状况的调查,制定了周边环境保护措施。

6.7 周围环境及基坑监测控制按监测方案已布点,并提交监测初始值报告,监测仪器经标定在有效使用期内。

6.8 满足开挖所需人员、机械等已到场且满足要求。

6.9 施工单位已对管理层和作业层进行了“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方案交底记录”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监理评估结论

该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等级为合格。项目监理机构依据工程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工程设计文件、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设计交底及变更记录等,对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了检查验收,认为该工程达到了施工合同约定及相关专业验收标准/规范的工程质量合格标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分部工程预验收合格,同意进行基坑土方开挖节点验收。













14









献花(0)
+1
(本文系青山艺酒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