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通鉴】19 王敦之乱(二):晋元帝司马睿对付大将军王敦的两柄利刃

 衣赐履读通鉴 2023-07-04 发布于北京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东晋大将军王敦宣称要“清君侧”,杀了晋元司马睿身边的奸佞小人刘隗,公元322年,正月十四日,王敦在武昌起兵,剑指首都建康。


在起兵同时,王敦向司马睿上书,痛斥刘隗,说这个货奸佞邪恶,谗言惑众,残害忠良,疑惑圣听,贪赃枉法,作威作福,刘隗又奸又坏,历史上最奸的奸臣,最坏的坏蛋,在他面前都只配做小弟,举朝公卿,对他都无比愤慨,云云。

除了定性的痛骂,王敦还举了些具体事儿,比如,刘隗私免良人家的奴仆,散布个人恩惠,很多应属国家的田地,也被刘隗霸占,补充他的军队;王敦曾请求把手下将领的妻子儿女接到驻地,司马睿答应了,但刘隗坚决反对,使三军将士莫不怨愤,等等。

【查刘隗图片,查到了这个小帅锅】

衣赐履说:王敦列举的事例不少,这两件比较特殊,我们单独拿出来说一下。刘隗“免良人奴”,实际上是为了补充兵员,目的就是防备王敦;刘隗反对把王敦手下将领的家属送往驻地,一旦王敦造反,这些家属都是人质,目的还是防备王敦。

王敦紧接着表示:

我身为宰辅,命运与国家相联系,我虽然没有陈平、周勃那样的济世大才,但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从而使皇上圣德有亏。希望陛下能够体会我的良苦用心,赶紧把刘隗这个货砍了,以平息众怒,使皇祚复隆。倘若刘隗早上授首,各军晚上就撤回。当年,商朝天子太甲,败坏国家制度,幸好接受了伊尹忠诚无私的处置,才使大商朝重新伟大。汉武帝雄才大略,也曾经被小人江充所惑,乃至父子相残,长安兵乱,血流成河,但他最终能够醒悟,这才维护了汉朝的大统。现在发生的事,比太甲和汉武之时还要严重,愿陛下再三再四思考,向贤人谘询善道,那样才能四海安定,社稷永固。

衣赐履说:太甲事大约是说,商王太甲无道,辅臣伊尹将其放逐,后来,太甲表示悔过,伊尹又让他复位。汉武事指刘彻晚年,听信了绣衣直指江充的谗言,引发了巫蛊大案,导致太子被杀,长安喋血,可参详拙文《江充大兴巫蛊狱,太子被逼起兵变》。我感觉,王敦的意思是,如果你司马睿不听话,我就把你废了。

王敦讲了一大堆,可能感觉还没说透,就又整了一段儿:

陛下刚刚镇守扬州时,虚心下士,选贤任能,待人宽和,所以君子尽心,小人尽力。自从陛下宠信刘隗以来,刑罚失度,街谈巷议,都说现在的情形,跟东吴即将灭亡时的情形,那是一样一样的啊。我听到这样的传言,实在惶恐,内心悲痛,涕泣带血啊。陛下应当保全祖宗的基业,以社稷为重,仔细察看我前后所上奏书,奈何不听忠言,却信任奸邪,谁不痛心呢!希望陛下将我的上书,公布给朝中大臣,听取他们的意见,辨明忠奸,早下决断,好让各军早还,不使京都受到惊扰。

衣赐履说:王敦的奏书,或者说“檄文”,把司马睿视为糊涂蛋,刘隗更是被他骂成有史以来最坏的奸佞。《通鉴》上对刘隗着墨不多,我们看看《晋书》上是怎么说的,这哥们儿究竟干了什么,让王大将军如此愤怒?

刘隗,字大连,彭城(江苏省徐州市)人,祖上是高祖刘邦的老弟、楚元王刘交。老爹刘砥,做到东光(河北省东光县)县令。刘隗文章写得好,起家官就是秘书郎,后来又做过冠军将军、彭城内史。天下乱了之后,避难江东,司马睿任用他为从事中郎。

刘隗熟读文史著作,特别善于体察上意善求人主意),司马睿深器遇之”。后来,刘隗做到丞相司直,主管刑法。

衣赐履说:司马睿在公元313年升任左丞相(也可能是公元315年任丞相时),刘隗担任丞相司直,位高权重。刘隗“善求人主意”,这句话透露出,刘隗行事,是遵循“人主之意”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司马睿想做的。换句话说,司马睿重用刘隗,不是心血来潮,不是被人蒙蔽,而是有意为之。

一次,建康尉逮捕了一个护军军士,却被护军府将擅自抢回。刘隗弹劾护军将军戴渊,奏免其官职。

世子文学王籍,在婶婶的丧期娶了个媳妇儿,东阁祭酒颜含,在叔父的丧期嫁了闺女,刘隗奏劾王籍、颜含。

庐江(安徽省舒城县太守梁龛,为妻子服丧,第二天丧期就结束,但在头天儿,开了个大型Party,还请专业剧团跟家办了堂会(奏伎),丞相长史周顗(读如以)等三十余人参加,刘隗奏劾此事,梁龛免掉了官爵,周顗等人被罚了一个月工资。

丞相行参军宋挺,个人履历颇有些污点,被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刘隗上奏,请求将宋挺除名,终身禁锢。司马睿批准。然而,命令还没宣布,宋挺死了。刘隗又上奏,不能因为宋挺死了就逃避处罚,应该追贬宋挺为平民,以警示其他官员。

司马睿批准。

衣赐履说:我们发现,刘隗是那种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他的武器,是礼法和刑律,他弹劾谁,司马睿都批准。刘隗就是司马睿的一柄利刃,随时用来收拾人。

另,我们之前讲过多次,礼法这种东西,看起来虚头巴脑,但在政治斗争中,却是最有效、最高端的武器。然而,要想用好这个武器,有个先觉条件,就是你得有实力,你得用得起这个武器。司马睿能够以礼法办人,是具备相当政治智慧的,可惜的是,他的实力不够。

南中郎将王含,家族显贵,牛逼闪蛋,延聘手下干部、推荐太守县令二十余人,这些人全都是混子。刘隗弹劾王含,言辞激烈,司马睿搁置不办。于是乎,王氏家族,恨透了刘隗。

衣赐履说:王含是哪个?他是王敦的亲哥。司马睿当然不会办了王含,但显示出,他已经有了向王家动刀的心思。

公元316年,十二月,督运令史淳于伯因运送军粮不力,被下令诛杀(可参详拙文《王马天下:慢镜头分析司马睿登基的全过程,妥妥的戏精附体啊!)。刘隗上书表示,淳于伯是冤枉的,具体负责此案的从事中郎周筵、法曹参军刘胤等人,处刑有失公允,应该免职。

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上书承担责任,请予解职。

司马睿表示,这都是我的错,我没有兼听则明,与你们无关,干什么要辞职呢!

王导等人都没有受到处理。

衣赐履说:周筵、刘胤等人,都是王导的人,刘隗指控周筵、刘胤,就是要逼得王导现身,逼着你承认错误。司马睿虽然没有处理王导,但继续重用刘隗,说明他就是在敲打王氏家族。讲真,玩政治,晋元帝司马睿,一点儿都不弱。先是王含,再是王导,远在武昌的大将军王敦,当然也会意识到,皇上跟我们老王家有点离心离德啊。

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刘隗为御史中丞,兼侍中,不久,出任丹阳尹(首都南京市长),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司马睿所宠信。史称哥儿俩排挤、打压豪强,制定的政策法条苛碎,引起颇多不满。刘隗虽然在外(丹阳尹虽然就在建康,但属于地方官),朝中的机要事项,司马睿都会与他通气。

公元321年,七月,司马睿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守淮阴(江苏省淮阴市)。

之前,刘隗认为大将军王敦威权太盛,最终一定没人能制得住他,就劝司马睿任命腹心之人出任方面大员,以防备王敦,因此,以谯王司马承为湘州刺史,以尚书仆射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

衣赐履说:大家有没有觉得,司马睿这个皇帝当得好辛苦啊,他提不起北伐的兴趣,似乎也情有可原吧。

好,我们回到王敦这儿来。

当初,王敦征召吴兴(浙江省湖州市)人沈充为参军,沈家是当地最豪的豪族,沈充本人从小就爱读兵书,以雄豪闻名乡里。沈充又推荐他的老乡钱凤,王敦任命钱凤为铠曹参军。史称沈充、钱凤,都是奸巧谄谀、凶恶狡诈之徒,而且,哥儿俩都是有“大志向”的那种,一眼就看出王敦心怀异志,于是,全心全意为王敦出谋划策,王敦对哥儿俩也十分看重,极为宠信。

此番,王敦行动,沈充也在吴兴起兵,配合王敦,王敦任命他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

王敦到达芜湖(安徽省芜湖市),又上表罗列刁协的罪状。

我们再摆几句刁协。

刁协,字玄亮,勃海(河北省南皮县)人。老爹刁攸,在司马炎朝做御史中丞。刁协从小喜欢读书,经书典籍,无所不通,博闻强记,七七八八做过不少官。永嘉初年(永嘉年号为公元307年—公元313年),避难渡江。应该是在公元311年之后不久,时任镇东大将军的司马睿,任命刁协为军谘祭酒,又转任镇东长史。

公元313年,司马睿任左丞相(也可能是公元315年司马睿任丞相时),任命刁协为左长史。

公元318年,司马睿称帝,任命刁协为尚书左仆射,牵头制定各种典章制度。不久之后,刁协升任尚书令。

衣赐履说:我们要注意,此时,东晋朝廷还没有设置中书令,故,尚书令必定是皇帝最亲的亲信。

刁协性格刚悍,崇上抑下,搞得王氏家族非常火大。刁协爱喝两口儿,喝多了更加放肆,公卿大臣,时不时就被他修理。然而,刁协对国事悉力尽心,志在匡扶朝廷,司马睿对他非常信任。恢复扬州诸郡豪门大族家的僮客、奴仆的良民身份,再征召他们从军的做法,就是刁协建议的。因此,豪门大族(当然包括不少朝廷大员、地方官员),都恨透了刁协,称其为佞幸小人。

衣赐履说:如此看来,司马睿与以王氏家族为代表的豪门大族,矛盾已经很深,刘隗和刁协,就像是两柄利刃,时不时向着豪门大族挥上几挥,搞得他们又火大又难受,有司马睿罩着,除非撕破脸皮,没人能动得了这哥儿俩。这回,王敦终于忍无可忍,率军东下,于是——

司马睿勃然大怒,正月二十日,下诏说;

王敦倚仗国家的恩宠,竟敢如此狂悖!他把朕比作太甲,难道他想做伊尹,把朕关起来吗!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现在亲率六军,前去诛戮这个叛贼,有能杀掉王敦的,封五千户侯。

衣赐履说:君臣两个,彻底撕破脸了。

【撕破脸了

王敦的老哥、光禄勋王含,跳上一条小船,一道烟逃到王敦那里。

太子中庶子温峤对仆射周顗说,大将军王敦这么做,似乎有一定原因,应当不算太过分吧?

周顗说:

你这是什么话!人主本来就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怎么可能没有过失呢?身为人臣,举兵胁迫君王,这不是叛乱是什么!王敦傲慢暴戾,目无主上,他的欲望难道会有止境吗!

衣赐履说:从温峤和周顗的对话来看,朝中一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王敦发动这次叛乱,是持支持态度的,至少,他们并不十分反对。

王敦起兵前,派使者联络梁州(州政府设襄阳,湖北省襄阳市)刺史甘卓,双方约定共同沿江东进。等到王敦准备出发时,甘卓却变卦了,派参军孙双到武昌劝阻王敦。王敦大为惊诧,说:

我和甘卓不是早就说好了吗,怎么说变就变呢!他是不是担心我危害皇上?我只是想除去那几个奸佞之徒罢了,你回去告诉老甘,事情成功,我让他做三公。

孙双回去汇报,甘卓犹豫不决。有人就劝甘卓,干脆假装答应王敦,等王敦到了建康,咱再去讨伐他。

甘卓说:

当年陈敏作乱,我就是先顺从他,之后再铲除他。但是,坊间都议论说,我是因畏惧被逼无奈才那么干的。我虽然从一开始就打算除掉陈敏,但事情的表现又确实和议论的很相似,这个事儿,让我心中常感惭愧。这回,如果又来一把,谁又能明白我的本心呢!

衣赐履说:公元307年,甘卓与顾荣、周玘等人联手平定了陈敏之乱。当时,甘卓也是犹犹豫豫、婆婆妈妈,先是支持陈敏,甚至结成了儿女亲家,后来,被顾荣等人一忽悠,又背离了陈敏,确实与现在的处境类似,故甘卓有此一说(平定陈敏事,可参详拙文《顾荣轻摇羽扇,粉碎了陈敏之乱,再次拒绝入朝为官》)。

甘卓派人将王敦的意图告诉顺阳(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太守魏该,魏该说:

我是大晋忠臣,现在王敦向天子发兵,我岂可参与!

王敦派遣参军桓罴前往湘州(州政府设临湘,湖南省长沙市),游说谯王司马承,请司马承出任军司。司马承叹息说:

我怕是要死了。湘州土地荒芜,百姓稀少,势力孤单,又无后援,恐怕是捱不过去了。不过,我能为忠义而死,还有什么可说的!

司马承征召长沙人虞悝(读如亏)为长史,适逢虞悝的老娘去世,司马承亲自前往吊唁,对虞悝说:

我想讨伐王敦,但军力不够,粮食匮乏,并且,我上任未久,恩德未建。你们兄弟,都是湘州豪俊,现在王室遭难,古人在服丧期间,遇有战事,也不会推辞,您对此事,有什么想法?

虞悝说:

我们兄弟身份卑贱,而大王您却降节光临,我们岂敢不效命!不过,正如您所说,鄙州荒凉凋弊,出兵讨伐,那是做不到的。当务之急是,暂时聚众固守,发布讨伐王敦的檄书于天下。这样,王敦势必分兵应付,我们到进再图谋攻击,或可有些胜算。

司马承于是将王敦的使者桓罴囚禁,任命虞悝为长史,虞悝的兄弟虞望为司马,总领、监护诸军,和零陵(湖南省永州市)太守尹奉、建昌(湖北省通城县)太守王循、衡阳(湖南省湘潭市西南古城乡)太守刘翼、舂陵(湖南省宁远县)县令易雄等人一道,共同举兵讨伐王敦。易雄四处传布檄书,罗列王敦罪状,于是全州郡县,全都响应司马承,只有湘东(湖南省衡阳市湘水东岸)太守郑澹不从命,司马承让虞望攻打郑澹,直接处斩,通告各郡县。

衣赐履说:郑澹为何不接檄文?因为他是王敦的姐夫,呵呵。

司马承派主簿邓骞到襄阳拜见甘卓,说:

刘隗虽然仗着皇上对他的宠爱,成天牛逼闪蛋的,但他祸害不了国家。大将军王敦,只因个人私仇,便向朝廷动兵,虽然声称是为了讨乱,但让天下人失望,这正是忠臣义士匡救国家之时。您受命为一方统帅,如果禀承君命讨伐叛逆,就能建立齐桓、晋文的功业诶。

【岂曰甘卓?曰:甘不卓】

甘卓笑了,说:

齐桓、晋文之事,岂是我所能仿效的,不过,为国尽职,慷慨赴难,是我的心愿。这个事儿,应该怎么搞,我们要好好商量。

参军李梁劝甘卓说:

当年隗嚣在陇右作乱,窦融举河西之地归附光武帝。现在的情况,非常类似。将军您有重名于天下,最好按兵不动,观察事态如何发展。如果大将军胜了,一定会让您统领一方;如果他不能成功,朝廷必定会以将军取代王敦。左右都是富贵,何必如此忧虑,非要放弃这种完胜的谋略,把身家性命寄于一战呢!

邓骞对李梁说:

老李,你扯什么淡呢!光武帝创业时,天下未定,所以隗嚣、窦融可以各据一方,表面臣服,从容观望。等到海内已定,君臣名分定下来后,隗嚣败亡,窦融入朝。为什么呢?因为之前假装臣服,是为大义所不容的。现在甘将军对于本朝,岂可以窦融来类比?身为人臣,怎么能在国家有难时而不出力,将来如何面对天子呢!如果王敦打败了刘隗,回师武昌,增强石城(湖北省钟祥市)的兵力,断绝荆州、湘州的粮道,到时将军您又该怎么办呢?一切都在别人的掌握之中,却说自己处于完胜的位置,真是闻所未闻哪。

甘卓还是犹豫。邓骞说:

将军哪,现在您既不能为天子而战,又不接受大将军的檄令,一定会招致灾祸诶。议论此事的人,之所以提出那么多困难来,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王敦的兵力比我们强罢了,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情况。现在,王敦的兵力,不过万把人,留驻武昌的守军,不到五千,而将军您的部众,是他们的两倍,将军威名天下,统帅精锐士兵,持节而进,以顺讨逆,那个王含,岂是您的对手!如果王敦率军救援,必须逆江而上,势必救助不及。将军攻陷武昌,一定是摧枯拉朽,您究竟还在顾虑什么呢?拿下武昌,接管军事物资,镇抚荆州和江州,以恩德招纳士卒,只要他们回来,就让他们有回到家的感觉,这正是当年吕蒙战胜关羽的方法。如此,则王敦不战自溃。现在,将军许诺必胜之策,跟这儿坐着等待危亡,不可以称为明智。请将军一定要深思熟虑啊!

衣赐履说:我在码这段文字的时候,都急死了。甘卓在这次事件中,本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司马睿任命他为梁州刺史,应该有监督王敦的意思,看来,选人不当啊。甘卓这个货,比他曾祖父甘宁,差了十万八千里。

【甘兴霸非被这个曾孙再气死一回不可】

王敦是真担心甘卓在背后打黑枪啊,所以,又派参军乐道融前往梁州,请甘卓一道东进。乐道融虽然是王敦手下干部,但对王敦悖逆作乱之举,极为愤怒,一见到甘卓就说:

主上亲自处理国政,并没有专任刘隗。现在担心发生七国之乱那样的大祸,任用谯王司马承治理湘州,就是为了削弱诸侯。而王氏专权已经很久,放手一点权力,就说是被夺了权。王敦背恩叛逆,举兵讨伐主上,国家对待您,可谓至为优厚,如果您与王敦同谋,岂不是辜负了君臣大义!生为叛逆之臣,死为愚昧之鬼,永远成为宗党的耻辱!我为您打算,不如假装听从王敦之命,然后突袭武昌,王敦部众听闻,必定不战自溃,则大功可建。

史称甘卓本来就不想追随王敦,听了乐道融的话,终于下了决定,说:

小乐,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于是,甘卓发布檄文,号召各军,讨伐王敦。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