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生前究竟有多少稿费,是怎么用的

 暮云深 2023-07-04 发布于广东

1959年底到1960年底,毛主席的稿费清单。(图片来自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毛泽东遗物事典》,下同)

对于毛主席的稿费,是许多人都很感兴趣的。特别是有两个问题,大家更感兴趣:一个问题:毛主席生前留下的稿费究竟有多少?再一个问题:毛主席的稿费都用到哪去了?

我们看到,曾有各种说法,有说至少几千万的,有说一亿多的,还有精确到1.3121亿元人民币的。对于毛主席稿费究竟有多少,曾经是毛主席“管家”的吴连登同志证实说,毛主席逝世时共计为124万元,因存款利息上调,到1983年底增加为157万多元。但吴连登的证实没有得到一些人的认可,其理由是有一个特殊时期别人都无稿费,但毛主席却收入了巨额稿费,其根据则出自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编《毛泽东遗物事典》(以下简称《事典》)。在该书中,有江青1968年某月生活开支的一张表格,上面第一项就列有“稿费结存”713.14元的字样,某些人便以此证明毛主席在文革中不可能没有稿费。但是,他们可能不懂得会计科目,不知道“结存”是以前结转下来的钱,“稿费结存”即以前收入的稿费,而不是说当时收入的稿费。再查,该书中无江青“文革”中稿费收入记载,而在上述表格的前几行文字中就有“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现存有两张由广州羊城晚报寄给江青的稿酬通知单,一张为1957年1月21日签发,投稿者姓名栏写有'李平’(江青笔名),投稿内容为'静静的珠江’'落日亭亭’'靓装羊城’三幅摄影作品。分别登在1月13日、14日和16日的报纸上。每幅照片10元,共30元。另一张为1961年1月11日签发,投稿者姓名仍为'李平’,内容为'珠江小景’照片3张,稿酬共15元。稿酬通知单上注有'经手人孙勇’和'江青同志稿费收入’”字样,但一些人不知为何对这几行字失明了。那么,毛主席临终时的稿费究竟有多少,其实在《事典》中也是可以找到一个大概的,该书中写明“毛泽东的稿费由中央特别会计室管理,在50年代即达100万元”,但文革中印行的毛主席著作和其他人的作品一样也都没有稿费,那么逝世时稿费为124万元,我认为应该是可信的。

实际上,我还认为追寻毛主席稿费究竟多少并没有什么意义,更有意义的应该是追寻毛主席的稿费用到哪里去了,是个人挥霍掉了?还是用于其他什么方面了?是存到外国银行了?留给子孙后代了?还是留给国家了?只有知道毛主席稿费的用途,才能理解追究毛主席稿费有多少的意义。只要是用在正当该用之处,我看毛主席的稿费有多少都不应该被质疑,而且应该是越多越好。那么,毛主席的稿费用到哪里去了?有些人质疑毛主席稿费多少依据的是《事典》一书,我也就用该书所记载来回答毛主席稿费的用途。

毛主席一家日常杂费开支表一页

《事典》中记述第一次记述的毛主席用稿费,是资助他的堂弟毛泽连。毛泽连是与毛主席血缘关系最近,到1995 年才去世的一位堂弟,他们堂兄弟共有10个,毛主席排行第三,毛泽连则为第九,人称“毛九阿公”。毛泽连患有眼病,曾抱怨自己因眼病而未能多为革命做一些事,作为三哥的毛主席劝慰说:“没入党不要紧,只要你的思想好就行。”1949年9月,毛泽连与一位表兄弟李轲结伴到北京,去见他的三哥毛泽东。毛泽连住了一个月,没料到三哥对他说:“九弟,你的眼病北京治不好,你还是早些回韶山。”毛泽连虽然有点想不通,但也只好默默地打点行装。倒是李轲又去见了毛泽东,代毛泽连诉说了生计艰难。毛泽东说:“泽连的困难我晓得,但比起全国人民的困难,就不足道了。”话虽这么说,毛泽东还是将堂弟的困难放在了心上。之后,毛主席定期从自己稿费中支出200 元补助堂弟,一直延续到1958年。后来中央办公厅每月寄20元给毛泽连,连着寄了好几年,毛泽东知道了,便让工作人员以自己的稿费补交了。

《事典》第二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是用于给李漱清等韶山师友置办礼品。李漱清与毛泽东的关系有双重的意义:李漱清既是对毛泽东少年时代发生过深刻影响的一位先生,又是烈士李耿侯、李贡侯的父亲。李耿侯是毛主席1925年回乡开展农民运动依靠的骨干和亲手培养的韶山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李贡侯则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1952年7月和8月,毛主席两次写信邀请李漱清上北京。李漱清等人到北京与毛主席叙谈之后,毛主席按乡里习俗为李漱清等设宴,又派人给每位送来一份礼物:盖被、褥子,布毯条一床、枕头一对,枕巾、面巾各一条,还有袜子、香皂、牙膏、牙刷等。11月8日,毛主席派叶子龙又给他们送去零花钱,每人150万元(旧币)。下午,第三次与他们相聚,席间毛主席婉言问到客人的归期,说:“现在我也不留你们了,如果回去,就告诉秘书,做好三件事,每个人做一套制服,一件呢子大衣;衣服已经做了,你们穿在身上,再送你们每人人民币100万元(旧币)……”又解释说:“如今我并不富,不像过去的皇帝,要什么就有什么。你们来京的一切用费,都是用我自己的钱,用我的稿费开支的。”

《事典》第三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是为自己买烟嘴。大家知道,毛主席抽烟很凶,并且不用烟嘴。1961年6月,工作人员打听到国外有种烟嘴可装过滤药物,大大减少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吸入,于是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这年7月1日,外交部便买到了这种烟嘴,派了专人将烟嘴送至中南海,同时交给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一张《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我驻日内瓦使馆转来委托外交部收款书第49号单据共4张,计欠165.60法郎,按0.569折人民币94.23元。兹将上项单据随函送上,即请将款交还本部财务科,以便转还使馆。”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想在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但毛主席坚决反对,表示自掏腰包。管理人员将事情上报中央办公厅,中办领导考虑再三,认为还是从主席稿费中报销为妥,便从毛主席稿费中开支了这笔钱。

毛主席和江青每月共交党费20元,这是党费簿一页。

《事典》第四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是用稿费把自己需要看的书印成大字本来看。很简捷的几句话:“用放大镜看书毛泽东都十分吃力了,于是,他就叫工作人员用自己的稿费把书印成平装大字本或线装大字本来阅读。”

《事典》第五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是用稿费是替身边人赔款:“1962 年以前,毛泽东一家没有定制的收支报表。这年春天,毛泽东把汪东兴找去,说发现自己身边有'老鼠’,提出整顿思想作风,逮住'老鼠’。于是,由汪东兴牵头,毛泽东所在党支部(当时称中央第一办公室)开展整风自查活动,毛泽东对某些身边工作人员趁随他外出活动时无偿索要地方财物,买东西走后门不给钱、少给钱作了批评,还清退了个别有贪污和渎职行为的工作人员。对下面工作人员的多吃多占,毛泽东拿出自己的稿费一路赔下去,共赔了2万多元。与此同时,毛泽东建议,对自己一家的收支认真填写报表,每个季度向中央警卫局财务处上报。”

《事典》第六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情况是:“毛泽东一家的收入主要有两项,一项是工资,一项是稿费。1955年7月中国实行薪金制,毛泽东每月工资404.8元,江青每月工资为243元,由中央警卫局财务处发放。毛泽东的工资数额以后一直未变动,江青的工资从1968年3月起调整为342.7元。除了工资,均没有额外的补助。实行薪金制之初,李银桥草拟了一个《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把毛泽东、江青工资的开支分为主食(450元)、副食品(120元)、日用品(15元)、杂支零用(18元)、房租费(49.63元),党费(20 元),李敏、李讷读书和生活费(每人每月25元)、李云露生活费(江青姐姐,30元)等9个项目,请毛泽东、江青阅示。江青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圈,毛泽东批示:'照办’。毛泽东的稿费由中央特别会计室管理,在50年代即达100万元,当生活费不足时便从稿费中列支,毛泽东每年用于自家生活的不到1万元。未经毛泽东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动用稿费。应当说明的是,毛泽东生活费报表中的开支,并不完全是他一家的开支,其中还包括招待一些客人特别是民主人士的费用,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夜餐费、部分医药费和出差补助费。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既严格要求,又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工作人员工资低,工作既辛苦又没有规律,还有的家庭负担沉重,毛泽东是体谅他们,感激他们的。生活帐反映,毛泽东身边许多工作人员如高成堂、舒世俊、孙玉兰、周福明、王恩谱、王宇清、吴连登、叶子龙等均在毛泽东的收入中报销过医药费和出差补助费。根据日常杂费开支表1965年2月24日到6月30的统计,毛泽东付工作人员医药费72.8元,出差补助费280.35元。”

毛主席卫士长李银桥起草的《首长薪金使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

《事典》第七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李银桥离开毛泽东去天津工作后,1964年夏天他去北京看望毛泽东。在谈话中毛泽东了解到李的家乡遭了灾,便吩咐秘书从自己稿费中付给1000元帮助李银桥。秘书将装好钱的牛皮纸袋放到毛泽东桌子上,毛泽东远远比划手势叫李银桥拿去。李银桥执意不肯,毛泽东有点生气了,说:'怎么,你是要让我摸钱吗?’边说边作出要抓那只牛皮纸袋的样子。李银桥知道毛泽东(不摸钱)的脾气,无奈,只好赶紧拿起那装有1000元的牛皮纸袋。毛泽东见状,高兴他说:'这就对了。你还记得,我不摸钱,我就讨厌钱。’”

《事典》第八次记述毛主席稿费使用是在其家庭支出的一张表格上:“送王季范、章士钊:4400.00元。”为何要送王、章如此数额的钱?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可以去查找。

《事典》最后一次记述毛主席用稿费:“毛泽东的工资,除去家庭生活费用开支,湖南老家亲友来访在京的花销,往返路费,买土特产送行,资助身边工作人员等外,还曾用它为身边的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办业余学校。参加这个业余学校学习的有70多人,每人的课本、笔墨、作业本、字典、地图等,以及请来的老师的工资都是从毛泽东的工资中支付的,这个学校从1954年一直办到1957年才结束。这样,毛泽东生前工资所剩无几,有时工资不够时,大一些的费用就从稿费中支付。”“除此之外,还用它为贺子珍买药,晚年江青曾伸手向毛泽东要过钱,毛泽东批给她3万元。毛泽东去世前后,中央办公厅还曾给李敏、李讷、毛岸青、贺子珍等人送过现金和家电产品,这些也是从稿费中开支的。直到现在,毛泽东逝世已经20年了,他所存的稿费仍然由中央特别会计室保管和掌握。”

《事典》中记述的毛主席使用稿费情况大致如此。另据黄允升主编《毛泽东生平实录》记载,毛主席稿费除《事典》所述,还用于另外三个方面。一是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叔叔载涛修房子,用去2000元,此钱由章士钊先生转交载涛,他在收到钱后说:“我一定要在有生之年为人民做一点事情,报答毛主席的恩情!”二是付江青50年代在广州时买照相机和洗印相片、做西服的钱。三是印大字本的书送给政治局的委员们看。该书还详述了毛主席子女得到的毛主席稿费:1981年,李敏得到中办送来的8000元现金,一台电视机,一台冰箱,毛岸青也得到了同样的一份;李纳得到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冰箱。作为毛主席的子女,所得仅此而已!至于余下的稿费,现在都归了国家,因为毛主席说过,他的稿费是党和人民的钱,不是他个人的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