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门桥的那些记忆》

 鼓楼静语 2023-07-05 发布于北京


照片来自网络

说起澄清上闸,一定离不开万宁桥。在地安门北,钟鼓楼南,什刹海前海以东的玉河故道上,横跨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名叫万宁桥,老街坊们都管它叫后门桥,这座拱形石桥始建于元朝有700年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依然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1969年雪,鼓楼南,地安門外大街北向,后门桥上,南行的7路无轨电车。

照片来自网络

好几趟路公交车都从那里经过,我从十六七岁就开始和8路公交车结缘,司售人员都是熟脸儿,一周上六天班,那时候商业上班特累,每天工作都是披星带月的,有时在公交车上站着就睡着了……突然觉得脚下“忽悠”一下沉,车身也随即咯噔一声震动,瞬间就被“忽悠”醒了……后门桥就到站了。下车一回身就进帽儿胡同,再走几步也就到家了……。

万宁桥下有一水闸名叫“澄清上闸”。 桥与闸口交相呼应,成为京杭大运河往来航运的重要交通枢纽。2014年6月22日,在我国申遗成功的大运河遗产点中,此处桥闸榜上有名。闸口处给我儿时留下了最恐怖的画面!开闸放水时,踩在青石板上往下一望,深不见底的巨大黑洞向远方延伸。瀑布激流之下,汹涌澎湃的从木制厚板上狂泻下去,发出可怕的巨响和回音……。记得那时候也没有围栏,太瘆人了!站在那里往下看都需要勇气!那里曾经发生过让人不愿提起的事故。

合义斋后身的什刹海水闸。(记忆中的水闸)

插图绘画:张瑛

每到冬天,后门桥儿什刹海的闸门儿处就开始取冰,四周架起框架,冰块顺着木板传送到大卡车上。那里的冰取之不尽,刚取走又冻上了。凿下来的大冰块整整齐齐清澈透明,都拉到北海公园东夹道的冰窖里储存,供人们夏天享用。

后门桥西南把角紧邻“古玩字画店”,儿时记忆就是几层简陋的台阶儿,门脸不大,里面总是挂着白窗帘,从外窥视,里面有桌椅和穿白大褂的人……那是大人和文化人去的地方,不是孩子们去的场所。偶尔见有人夹着东西进出……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文革砸烂和烧毁那么多古玩字画,早知如此卖到古玩店,能吃多少次马凯餐厅啊!

后门桥周边有文化更有美食。

照片来自网络

“聚盛和”在出帽儿胡同西口的边上,记得还有家住户,住户紧挨着桥头儿,还砌了一堵墙,一到西瓜下来的季节,八分钱一斤的“黑崩筋”和五分钱一斤的大花皮西瓜堆成堆。卖的最火是一毛、五分一块的切块西瓜,就这家就在墙头上经常晾晒几盖帘西瓜籽,不知道是这家住户的还是“聚盛和”员工的,反正惹得捡西瓜籽的孩子们虎视眈眈的,眼里充满了渴望。(红圈内聚盛和那家晒西瓜籽)。

后门桥东南老桥满,是家回民早点铺,干净、东西也实惠。经常看到街坊四邻们拿着锅从那里出来,锅里是豆浆,翻着的盖子上是一摞油饼,擦身而过香味扑鼻。

插图绘画:张瑛

一进小店,呵!买早点的排队,讲究些的喝糖浆,那时候白糖写本,一勺白糖三分钱,能喝糖浆的也算是“奢华”了。在那白糖写本的年代,把白糖看的特别金贵,只有感觉身体欠佳了,才舍得挖上两勺冲碗白糖水,火烧六分钱,油饼六分钱,火烧加油饼又好吃又饱腹!儿时我都是一碗白浆,把带的主食泡豆浆里面。小时侯的习惯决定一生,到现在我也不爱喝糖浆。

桥头的回民早点铺特别干净!那里的店员总是戴着一尘不染的白帽子穿着白色工作服。每天快收摊的时候,提着一桶热碱水,倒在粗糙的、没有上漆的、纹路麻渣的桌面上,用大刷子用力刷地反复刷…..。第二天,开门吃早点的人们总能闻到一股木头的清香闻儿……。

后门桥路西是“合义斋”那包子炒肝是一绝!它不像烤鸭,吃一次腻了得隔一段时间才想吃……那里的包子炒肝吃不腻!那时候的猪肝金贵,肠子不值钱。亲眼目睹一位男顾客扒拉半天,碗里没找到一片猪肝,举着碗找到掌勺的问:“你们卖的这叫什么?”女服务员反应真快说:“叫烩肥肠!”大家都偷笑无语。现在可不一样,肠子金贵,猪肝不值钱了!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连吃的东西都是这样!

还有那里的炸灌肠更是独特,用红曲米和猪小肠加白薯粉制作,用猪网油炸,一盘肉红色的炸灌肠冒着小油泡泡端上来,里面隐隐约约能看到白色的碎猪肠,一勺蒜汁浇上“吱吱”作响……。香啊!早在清朝就有赞美灌肠的诗句:“灌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汁说美鲜。”现在是吃不到了。

“合义斋”旁边的“火神庙”儿时记忆最深的就是聚盛和老在那块地儿卖便宜货,尤其是雨季、下冰雹了,你看吧,第二天准拉来一车冰雹砸坏的青苹果等,铺几张席子倒在上面,一毛钱好几斤,果实特酸!那也排队,那时候的人钱少又都亏嘴,吃啥都吃得下,都好吃。

后门桥,帽儿胡同, 一说起这块地方就觉得特别亲切。那时候的后门桥一带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生活的大社区,吃的穿的用的基本一转悠全有了。我再给您说说玻璃店的故事。

插图绘画:张瑛

换上新稻草的鸡鸭兔们可高兴了。

后门桥儿北边的“大华玻璃店”也是我常去的地方,那时小院里养了鸡、鸭和兔子,除了给它们吃好喝好,住的环境也得舒服,这样它们就爱下蛋,兔子它也会皮毛光滑,红眼发光,脾气温顺。我从小就爱小动物,每只鸡鸭都有名字,还经常给它们清理住窝。“大华玻璃店”一来玻璃,我就守候在卡车边。卸完车就拆箱,数块玻璃打包在一个方木箱里,四周和中间垫有许多稻草,拆下的木板店里要,稻草不要,每次我都捡几兜子稻草……。一边等候拆箱一边看老师傅拉玻璃,两头量好尺寸,下刀处浇上一溜水,用钢尺比这,玻璃刀“呲呲”划过,再用刀身在玻璃两头儿一敲,“卡吧”一下就掰了下来……。看着真过瘾。还碰见过一次,有个师傅推着一筐玻璃条子到对面的“废品收购站”去了。儿时也是好奇,怎么碎玻璃也能卖钱?!等人走后我就问收废品的:“奶奶,碎玻璃多少钱一斤?”“二分!”奶奶回答。     几袋子稻草捡回家晾晒一天,给这些“活物儿们”都换上新草,它们可高兴了,扑棱着翅膀撒欢儿乱跑……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看得我也哈哈大笑!

照片来自作者

斗转星移,这日子过得好快,当年坐车坐到后门桥的感觉还真真的,忽悠一下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比起后门桥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只是沧海一粟。

有一次去鼓楼峨嵋酒家订桌,走到什刹海后门桥儿那个拱起的高坡儿,泛黄的桥石头还是那块石头,麻麻渣渣和儿时的记忆一模一样……我蹲下来摸了半天!仿佛冰冷的石头也在和我诉说着彼此离别后的思念,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里有我的童年、少年和青葱时代的脚印👣……南腔北调的路人谈笑风生从我身边走过……偶尔有人转过头来好奇的低头看我一眼....他们不懂此时我的心有多痛……多痛......。”

写于2023年5月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