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先阅读《燃烧的天国》(冯云山卷)、(杨秀清卷)、(金田起义卷)、(突围卷)、(永安突围卷)、(长沙之战)、(克武昌)、(定都南京)、(宿敌的起点)、(北伐)、(北去的亡灵)、(西征之路) 拾玖 陷入绝境的曾国藩 现在,我们需要将时间,调回到江忠源战死四个月前,这里有西征军另一路的故事,他们是第一批对曾国藩完成课外辅导的人。 1853年9月,韦俊跟石祥祯没攻下南昌,便集齐兵马船只,经鄱阳湖回到长江,沿水路朝着武昌杀奔过去。 路上清军照样被打得落花流水,1854年2月,这时候江忠源头七都过了,林凤祥则被围困在阜城,西征军已轻易占领汉口,但接替张亮基位置(张改任山东巡抚),新来的湖广总督吴文镕已经做好了准备,武昌一直打不下来。 现在知道吴文镕的人很少了,可在当年,他是跟林则徐齐名的人物。 他为官清廉,不喜欢搞人情往来,能力又突出,能平匪、能治吏、能赈灾,常常冲在基层一线,在浙江察看海塘决口的灾情时,差点落水而死,是一位实干派高官。 他还算是曾国藩的老师,当初在北京城里,曾国藩参加会试时,穆彰阿是阅卷大臣,吴文镕是主考官之一,那年头考上的人都认主考官是自己老师,以作为在北京扩展人脉的起点,因此穆彰阿和吴文镕都曾是曾国藩的守护人。 吴文镕极爱才,对曾国藩和江忠源都照顾有加,官场内口碑很好,咸丰十分喜欢他,因此把他从闽浙总督调过来守湖广,希望卡住太平军的攻势。 到任后,湖北巡抚崇伦被太平军的攻势吓破了胆,建议在城外扎营,以方便随时跑路,吴文镕看出他的小心思,不许。崇伦跟他发生口角,吴文镕拔出佩剑,放在桌上,厉声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自司道以下敢言出城者,齿吾刃。”才结束了这场争论。 但崇伦怀恨在心,最后还是想办法害死了上司吴文镕。 咸丰没有看错人,吴文镕在武昌的保卫战中表现合格,太平军强攻十几天,一直打不下来,被迫东撤到黄州。 这期间吴文镕一直和曾国藩保持通信联络,曾国藩也劝他坚守不出,死守武昌,等我曾某人将湘军水师练成出关,咱二人再里应外合,一起夹击太平军。 计划往往是简单而美好的,但执行往往是复杂而残酷的,吴文镕最后,就是被逼死在主动出击这件事上。 太平军退走后,吴文镕奏请胡林翼从贵州过来增援,也听取曾国藩的建议,等待湘军水师出关,自己当前工作重点,就是守住武昌,稳打稳扎,积蓄力量再反攻。 但咸丰不同意,下属崇伦也不同意。 清军和太平天国交战期间,部分战略错误,其实是咸丰一手造成的。 我们先简单了解下咸丰,就能明白许多战争期间妖蛾子的起点。 咸丰生于1831年,是道光的第四个儿子,出生时,道光已经49岁了。 之所以生得这么晚,是因为道光的二儿子三儿子夭折,大儿子因为是普通宫女所生,他一直挺嫌弃,打小处于放养状态,就没打算传皇位给他,后来突然只剩这一个儿子,都十七岁了,还没怎么念书,性格叛逆,想培养来不及了,大儿子二十三岁时顶撞道光,道光气得几脚踢死了他。(死法有争议) 这时候道光一个儿子都没有,急了,都快五十的人了,才开始疯狂播种,后面十几年一口气生了六个,咸丰已经是活着的儿子里最年长的了。 满清皇室上百年都被天花折磨,死掉的孩子不计其数,咸丰小时候就得过天花,差点因此死掉,治好后给毁了容,脸蛋皱得像柚子皮,满是坑坑洼洼的斑洞,看起来有些吓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咸丰画像,都是美颜过的作品。 十几岁出头的时候,咸丰在南苑打猎,从马上摔下来,一条腿摔坏了,以后就成了瘸子。 生理上有一定缺陷,心理上咸丰也空落落的,他母亲全贵妃死得早,十岁那年就走了,是静贵妃一手把他带大,而静贵妃也有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 奕?在咸丰死后,联手咸丰老婆慈禧斗倒了顾命八大臣,慈禧得权后又压制奕?,最后是咸丰老婆独掌朝政四十七年。 咸丰这辈子算是白忙活了。 出于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咸丰从小形成了安静、好学、勤勉、谦逊、自卑、敏感、多疑、刚愎、急躁的复杂性格。 他上任后跟曾国藩第一次起冲突,就是因为刚当皇帝不自信,挑剔大臣在礼节上对他不敬,“步趋”、“叩头”不能有一点点失误,曾国藩上折子,说他过于注重小节,咸丰很生气,拿小本本记下了,就跟曾国藩有了过节。 咸丰又命苦,他二十岁就当了皇帝,搁现在还是个读大三的孩子,上班后收到的第一份折子就是广西叛乱,马上又黄河溃堤、四川地震,紧接着太平天国崛起,将南方打成一锅粥,咸丰都被残酷的上班环境整傻了,逼得刚刚上班就下罪己诏,太平天国拿下南京,他又下了一次罪己诏。 刚刚上班没两天,没招谁没惹谁,就写了两份检讨书,搁谁都想不明白。 咸丰本来心理建设还是撑得住的,他从十岁开始,有个敬爱的老师杜受田,两人天天见面,杜受田含辛茹苦,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皇帝,如何驾驭群臣。 为了更好地给咸丰上课,杜受田平时很少回家,住在离皇宫较近的西安门内,私教一对一指导咸丰成材。受到杜受田的熏陶,咸丰跟老油条大臣过招时,还常常能见到些谋略锋芒。 但咸丰注定是个苦命娃,他刚登基没几天,杜受田外派赈灾,竟突发急病挂了,咸丰“扶棺洒泪、悲悼实深”,哭成了一位泪人,从此他少了一个指路人,一位精神上的明灯,变得更孤独、更自卑、更敏感、更多疑。 如果有杜受田在旁指导,吴文镕就不会死得这么早了。 太平军从武昌撤退后,咸丰这位二十岁的年轻人,一时急于求成,他要求吴文镕立即率兵马攻黄州,要乘胜追击。 没有亲自上过战场的咸丰,一直靠折子分析战局,对太平军的野战能力实在没什么心得体会。 但吴文镕知道这是找死,上折子说一定要等曾国藩,要不就是送人头。 这时候崇纶眼见吴文镕跟咸丰对着干,正想推他一把,就偷偷上折子弹劾吴文镕,说兵勇杀敌心切,吴文镕却不准大家出战,也不知道是何居心啊? 年轻人未历社会阴暗,最容易被油腻中年人怂恿,咸丰就上了头,下旨怒斥吴文镕不顾大局,龟缩在武昌,吴文镕还要再辩,崇纶又上了几篇参劾他,咸丰越骂越凶,吴文镕忍受不了这种职场压力,只能愤愤说:吾受国恩厚,岂惜死? 便带兵出城,去跟太平军打野战。 吴文镕天天在大雪泥地里苦战,负责后勤的崇纶还故意拖延提供军饷武器,没几天吴文镕所率军队就败于堵城,吴文镕没脸见咸丰,自己像江忠源一样投塘而死。 他死的这一天,正巧是咸丰四年农历正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元宵佳节。 他死于年轻董事长的无知冒进,死于构陷忠良的办公室政治斗争。 他直接死于崇纶的陷害,以及自己的沉不住气,但间接死因,是咸丰的多疑。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咸丰那么相信崇纶说的话,却不相信他自己一直挺欣赏的实干派官僚吴文镕? 因为崇纶是满人。 因为防汉,甚于防洋。 吴文镕干得再好,那也只是个为大清效力的工具人,而崇纶水平再低,也是我们满清贵族的贴心人,军国大事,当然还是得信咱满人的折子。 这就好像办公室里有位老板亲戚,他可能水平很差,但他坐在格子间,就不是来工作的,而是帮老板盯住基层动向的。 这种满人的不信任和咸丰的多疑,不仅吴文镕要拿命来体验,曾国藩也会在后面一次次被恶心到。 这也是曾国藩后期一次次自污,一次次主动分解湘军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能活下来,是因为他面对满人的质疑和咸丰的躁进,他沉得住气。 吴文镕在被太平军多路攻击时,曾请求曾藩国出兵援助,但曾国藩拒绝了自己的恩师。 他知道自己这时候还不成熟,现在出兵,无非就是多送几个人头。 吴文镕没有责怪曾国藩,他回信表示理解,还劝曾国藩没有把握时,轻易不要出兵。 我死之后,东南大局,只能指望你了。 涤生兄,对抗太平军,就全靠你了。 吴文镕战死后,太平军又围在武昌城下,但还是攻不下来。 这次大家吸取了赖汉英攻南昌的教训,不再死守在这里,以免拿不下战果受处分,于是分兵几路,韦俊率一万人围武昌、曾天养攻湖北西部、石祥祯和林绍璋率两万人进入湖南。 28岁的林绍璋走在前面,他沿着长江进入洞庭湖,几乎没遇到任何抵抗,轻易拿下了岳州、湘阴,又攻下靖港、新康,此时离长沙近在咫尺,长沙城再次陷入一片慌乱中。 敌人都杀入湖南腹地,曾国藩不能再置之不理,只能派出湘军应战。 到宁乡时,湘军最前锋储政躬带着一个营的兵力冲到宁乡对敌,太平军诈败,将他们引入城内,然后关门围攻,湘军数百人被杀绝,储政躬阵亡。 这是太平军与湘军正式交手的第一战,稚嫩的湘军被经验丰富的太平军打得惨败。 湘军要提升战斗力,还需要交很多很多学费。 这世上没有一件事业是可以轻易创建的,何况是锻炼出一支铁血般的军队。 我自己在创业之时,就时常叮嘱自己,做事要有敬畏之心,不要低估任何事情的难度,绝不跟别人瞎吹牛逼,就踏踏实实地把产品、营销做好,一毛钱一毛钱地先赚到现金流再说。 战争时期锻炼出一支铁军,比和平时期创业,又难上千百倍。 太平军干掉储政躬之后,其实也没太把这事放在心上,很快撤出了宁乡。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西征路上很普通的一次战斗,又是一群战五渣的乡勇过来送死而已。 但随后赶来的王錱不这么认为,性格孤傲的他,正急着跟太平军打一仗立下军威。 王錱、塔齐布、胡林翼共率八千人马,从3月底到4月初,陆续收复了宁乡、湘阴、岳州,中间还获得了几次小胜,不过湘军并不知道,这是太平军发觉对面有大军到来,正在收缩战线,准备反击作战。 4月4日,林绍璋率军从赤壁绕道临湘羊楼司,突然对王錱发起攻击,太平军野战能力照常没话说,高傲的王錱全军被击溃,一时羞愧得要自杀,被部下簇拥着逃到岳州(岳阳)。 湘军本来打算依仗水军,在岳州城好好打一场防守,但运气太差,7号洞庭湖狂风大作,将湘军装有粮食火药的24艘战船吹翻,湘军慌忙后撤,王錱等九百多人缒城逃出,又被生生羞辱了一次。 在湖北通城防守的塔齐布与胡林翼一看情况不妙,也赶紧跑路,大家一齐狼狈逃到长沙。 太平军如入无人之境,重新在湖南乱砍乱杀,到4月22日,林绍璋绕过长沙攻克湘潭,石祥祯占领靖港,南北夹击长沙。 湘军这时候眼看要全部完蛋。 由于曾国藩在长沙办事横冲直撞,湖南官场一直看他不顺眼,早就想搞死他了,不是说哥们你挺能练兵的吗?现在仗打成这样,你还有脸在本地混?本省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劝骆秉章弹劾曾国藩,解散他的部队。 骆秉章这时候跟曾国藩关系一般,他有自己的处事原则,煽风点火对他没什么用,他既不落井下石参曾国藩一本,但也不给曾国藩好脸色看。 骆秉章的意思是,你曾国藩现在混到人憎鬼厌,我且留你一阵,看你能不能冲一冲业绩,你要是自救成功,杀出一条血路,那就不参你。你要是全军覆没,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曾国藩此时陷入了绝境。 曾国藩的绝境,不仅仅是湖南官场要对他下杀手,而是他在衡阳练兵,本来就是有原罪的! 曾国藩在衡阳后,第一个问题是缺少人才,他便急忙向亲友写信,最后有好友刘蓉、李元度、学生陈士杰过来帮忙,最重要的是郭嵩焘,为他在湘阴募集了二十万两银子做军饷,解了燃眉之急。 第二是缺编制,他搞出来的是私人武装,不是你想招多少人就能招多少人,得经过朝廷允许才可以。这件事曾国藩一个人是搞不定的,全靠当时湘军地方上职位最高的江忠源出马。 江忠源在江西作战时需要援军,曾向曾国藩求助,曾国藩委托他给咸丰上折子,允许他在衡州招募五千勇丁,这时江忠源的职位是湖北按察使,咸丰看他比看曾国藩顺眼多了,他上的折子都批,曾国藩才有了五千陆军的家底。 曾国藩的水师编制,也是江忠源搞来的,他在南昌见清军水师太弱,根本打不过太平军,又给咸丰上折子,请求在两湖、四川造战船,江忠源面子大,咸丰又批了,曾国藩最后才凑齐了五千陆军、五千水师,加上各种长夫、随丁、水手七千多人,以这1.7万人,完成了湘军最早的框架。 湘军最早不会造船,是江忠源给曾国藩介绍成名标、褚汝航帮他搞技术,曾国藩自己又请来专家黄冕,不计成本地投入,才将中国第一支技术先进的内河水师弄出来。 有了水师,还得有领导,曾国藩在衡阳遍访人才,当地人说,我们这最厉害的就是彭玉麟,你要请CEO,那就请他啊。 湘军水师大佬彭玉麟就从这出场。 彭玉麟父亲是一名底层公务员,很早就过世了,他和母亲打小过着一贫如洗的苦日子。 为了养家,彭玉麟13岁开始在水上搞长途运输,那年头那种破交通工具破基建,黑社会又遍地都是,凡是跑长途的都特别苦特别危险,弄不好就给人在半路杀掉扔水里,不是穷人家的娃娃根本没人干,跑水运就是拿命换钱。 跑了三年水运,这时候16岁了,按常人的剧本,就该把省下来的钱,拿去结婚生娃娃,安安稳稳过一生了。 但彭玉麟不想结婚,他拿着这些钱去深造,到衡阳石鼓书院读了三年书,只读三年,不是不想读下去,而是他做苦力换来的钱,只够他读三年。 古代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特别花钱,像曾国藩这种,是三代人扛着接力棒才培养出来的,彭玉麟还没这个福分。 从书院出来后,就算半个文化人了,彭玉麟去军队做了文书工作,一干就是十八年。 本来这辈子就是个资深文案了,不料李沅发造反,我们的老熟人向荣前来镇压,李沅发到处乱跑,向荣追得累个半死,彭玉麟献计向荣,两次押对了李沅发的动向,生擒到了李沅发。 向荣对彭玉麟刮目相看,向朝廷为他申请了一个六品武官的工作,但彭玉麟认为这个官职,是用多少人命换来的,不愿意干,反而从军队辞职,跑去耒阳一家当铺做账房先生去了。 彭玉麟的世界观和常人不太一样,这种有官不做的奇特反应,在后面还会多次出现。 1852年太平军攻长沙,彭玉麟卖掉所有财产,资助耒阳县令防御太平军,事后也没要功名,只请求把捐掉的财产还给他好回衡阳。 连续几件事情让他声名大盛,衡阳城传得到处都是,因此曾国藩出来找人才,当地人首先推荐彭玉麟。 曾国藩便上门去请彭玉麟,彭玉麟借口为母守孝,推辞了一会,曾国藩讲了一堆大道理,彭玉麟听明白了,便出来帮忙。 这种上门求贤、贤达婉拒、勉强出山的段子遍布中国历史,都把我看腻了,他们就是走个儒家流程,哪里有可以施展本领而不心动的?所以每次他们要走这种流程,我一般都略过,懒得详讲。 曾国藩此时人才有了、编制有了、硬件也有了,他选读书人做将领,选质朴山民做士兵,陆军水师越练越强,但练着练着,钱不够了。 还好朝廷没有拨款,但给了政策,允许他们靠捐输、厘金、杂捐赚钱,这三个项目翻译成白话,就是允许他们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再加上湘军常常走私私盐赚外快,解决了部分生存问题。 但解决不了水师的洋炮问题。 湘军的船造好以后,不想用土炮充数,又没有钱去买洋炮,为了搞钱,曾国藩把心一横,派人把广东海关押往江南大营的四万两银子给扣下了,拿这笔钱去广州买了洋炮,升级了湘军水师的硬件。 这种抢军饷的事要是查出来,问题是十分严重的,曾国藩是穷疯了想打一个时间差,就赌这件事查出来要很久,只要自己把军队练出来了,打了胜仗,咸丰是不会责怪他的。 曾国藩哪里是在练兵,他就是在豪赌。 所以前面说,曾国藩在衡阳练兵,是有原罪的,是提着脑袋在练兵。 为了练好兵,曾国藩拒绝学习吴文镕,坚决不按咸丰小年轻那种脾气急躁的节奏出牌,咸丰被太平军打红了眼,在南昌、庐州、武昌几次被围时,都要求曾国藩支援,可这时候曾国藩船都没造出来,炮都没安上,兵都没练半年,叫他上战场不是送死吗?曾国藩坚决不出兵,最多就是派一千多人去敷衍一下咸丰。 可以说,曾国藩是眼睁睁看着江忠源死在了庐州、吴文镕死在武昌城外。 他知道那是他的挚友,那是他的恩师,但他不能去。 他要沉住气,在衡阳练出一支真正能抗衡太平军的队伍,要不他也只是陪葬而已,毫无意义。 我知道挚友恩师都在搏命,但现阶段,我只能忍。 哪怕皇上拿玉玺砸我的脸,我也只能忍。 见曾国藩屡次以“船炮未备、兵勇不齐”为理由拒绝出兵,暴躁咸丰十分恼怒,简直恨不得跑去衡阳,亲自上前抽曾国藩的脸,他在批复曾国藩的奏折时,点满嘲讽技能一顿疯狂输出: 今观汝奏,直以数省军务一身克当,试问汝之才力能乎否乎? 平日漫自矜诩,以为无出己之右者,及至临事,果能尽符其言甚好,若稍涉张皇,岂不贻笑于天下! 汝能自担重任,迥非畏葸(xǐ)者比,言既出诸汝口,必须尽如所言,办与朕看。 可以说,骂得很难听了。 被公司董事长喷得满头狗血,曾国藩还是要忍。 一直到林绍璋与石祥祯进军湖南,都打到自己大本营了,曾国藩已经没有办法再忍。 但这一次出击,他只有必胜一条路。 他抢了军饷、要了编制、屡次拒绝咸丰的调令、得罪了全湖南的地方官,他在衡阳练兵,是有原罪的。 如果打赢了,就有机会洗脱原罪,如果打输了,怕是十个脑袋也不够用。 而面对林绍璋与石祥祯的进攻,湘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被南北夹击在长沙城里,眼看全军就要完蛋。 江忠源和吴文镕的殉职,咸丰帝的寄托,即将化为尘烟。 曾国藩已经走到了绝境,湘军也走到了绝境。 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杀出去!不顾一切地杀出去!不能在长沙等着被围死! 湘军将领坐在一起开了个长会,最后曾国藩拍板,4月25日起,由塔齐布带队率陆军、彭玉麟带队率水师,一齐攻打湘潭的林绍璋。 就在攻湘潭的队伍出发没两天,忽然有靖港民团的人来报,说那里太平军人少,防备松懈,民团的人愿意充当向导,已搭好浮桥,可以助湘军一举击溃太平军。 不知道是民团的人演技太好,还是曾国藩一时立功心切,平时颇为谨慎的他,居然轻信了这条消息,决定亲自带队去偷袭。 这件事曾国藩表现得颇草率,不像他平时的作风,只能说他确实压力太大,急切求一场大胜。 曾国藩居然忘记了,诱敌深入,一直是太平军作战的惯用战术。 4月28日,曾国藩率40条战船与800名湘军,顺湘江而下,直奔靖港。 中午时到达离靖港上游二十里的白沙洲,派人去探,确实江面上少见太平军船只,一切显得十分平静。 老天爷也嫌曾国藩不够惨,驶近靖港时,突然西南风大作,江流瞬间湍急,湘军船只竟冲过靖港,没办法停泊,阵型被冲得乱七八糟。 石祥祯与曾天养部下两百多艘船只,突然从四面八方的港汊里冲出来,将湘军水师合围,湘军水师大乱,无法开炮瞄准,太平军则驾驶着小舢板往来横冲,纵火焚烧湘军船只,靖港一片浓烟滚滚。 太平军水战娴熟,湘军被打得吓破了胆,纷纷弃船逃命,曾国藩想要镇住军心,竖起一面大旗,手里拿着利剑,在旗下大喊:有敢过此旗者斩! 士兵们根本没把这句话当回事,鬼哭狼嚎着绕过这面大旗仓皇逃命。 片刻功夫,曾国藩所率水师,化为一片大火。 曾国藩自己的座船侥幸逃出战场,他站在船尾,眼见自己心血化为乌有,突然悲愤交加,想起刚刚战死的江忠源和吴文镕,又想起长沙城内官员那一张张嘲讽的脸,一时心如死灰,目光呆滞,痴痴呆呆站在船上,当座船行到靖港对岸的铜官渚时,曾国藩死意已决,走向船头,一头扎入水里。 江忠源和吴文镕都投水而死,我今天大败于此,实在没有脸面苟活下去,就随你们一起去吧。 这时得亏幕僚章寿麟(章士钊族哥),在一旁早看出曾国藩不对劲,乘小船跟在后面,眼见他投水,赶紧跳进水里,将曾国藩救了上来。 曾国藩投水这天是4月28日,就算他被人救起,如果湘军全面溃败,后面他将面对的政治斗争,也会让他必死无疑。 但我们不要忘了,三天前,塔齐布和彭玉麟率领的军队,已去攻打湘潭。 这是整个湘军活下来的唯一希望了。 站在悬崖边的塔齐布和彭玉麟,面对林绍璋率领的太平军,奋尽全力,突然打出了神一样的战绩。 许多年以后,当李秀成回忆太平天国历史,写出天国十大错误时,前三条都跟北伐有关,第四条,叫“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以致全军败尽”。 曾国藩同李秀成共同回忆往事时,也直言林绍璋,“其人并无本领”。 是的,林绍璋是一个资质平庸的将领,他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也缺乏水陆协同指挥的本领,他没有资格领导这样一支善战的太平军。 而且这哥们在太平军中,坑完杨秀清坑陈玉成,坑完陈玉成坑李秀成,后来被大家嘲讽是“常败将军”。 任用林绍璋作西征军主将,是杨秀清的一次重大用人失误。 林绍璋受过不错的教育,家族相当于乡绅阶层,全族很早就入了拜上帝教,是参加金田起义的元老,但他确实不善于打仗,一直只是太平军里的一名散卒。 1853年5月,一支原定去安徽与林凤祥汇合的太平军,在六合县被引入埋伏,惨遭火烧围攻,林绍璋当时带领几百人后队,晚些到达战场,发现情况不妙赶紧后退。 因为这次意外,杨秀清关注到了林绍璋,觉得他撤退时表现得还不错,又是广西元老,就将他提拔起来重用。 林绍璋后面用行动一次次证明,杨秀清看走了眼,烂泥就是扶不上墙。 1854年4月25日,没有退路的湘军悍将塔齐布,开始直冲鱼腩将军林绍璋。 林绍璋手下共有两万兵马,其中精兵3000人,新兵1.7万人。 而湘军这边,塔齐布1500人、彭玉麟水师3000人、江忠淑(江忠源弟弟)2500人,两万人对七千人,本来是很有胜算的。 塔齐布率队主动向太平军冲锋,林绍璋轻敌,竟没有选择固守营垒,而派出新军与塔齐布对攻,一路习惯砍瓜切菜的太平军,第一次见到这么勇猛敢于肉搏的清军,都十分愕然,连续被湘军击败,双方连战六场,太平军全败。 27日,林绍璋终于派出广西老兄弟迎战塔齐布,塔齐布身先士卒,亲自驰马陷阵,其所率湘军,此时已渐有悍勇之色,居然在肉搏战中压倒了此前战无不胜、横扫南中国的广西精锐,迫使太平军丢弃阵地,退回湘潭城。 这是有资料记载以来,湘军第一次在野战中战胜太平军精锐,这是极其难得的胜利,塔齐布此刻仿佛如战神附体,点燃了湘军斗志。 陆军精锐对砍之时,湘军水师也与太平军水师对决,从广州买来的洋炮终于起到了作用,压制住用民船改建的太平军水师,炮火齐发下,太平军水师近百艘战船被焚毁。 退回到湘潭城内后,太平军老兵跟新兵起了内乱,老兵嫌弃新兵打仗太怂,跑得比兔子还快,新兵还嘴,还着还着就动起手来,两边居然打了起来。 内部发生械斗,林绍璋居然不出面调停,坐视矛盾激化,严重动摇了军心。 4月30日,太平军准备撤走,恰巧遇到彭玉麟水师,又被洋炮打得溃不成军,600多艘船只被毁,水师几乎被全歼。 5月1日,塔齐布强攻湘潭城,林绍璋带队撤出,在云湖桥又遭到王錱截杀,伤亡惨重,仅率领极少数兵马逃回靖港,部下两万余人,几乎全军覆没。 林绍璋活生生向我们演示了,什么叫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林绍璋部的惨败,是太平军的重要挫折,也是湘军起死回生的关键生死局。 曾国藩原本已低落到了极点,他投水后第二天,左宗棠从长沙城缒城而下,来到铜官渚劝慰他,曾国藩只是热泪滚滚,听不进左宗棠的相劝。 回到长沙城外的妙高峰寺后,曾国藩成天披头散发,衣服也不穿,成天打着赤脚,七昼夜不与人说一句话,精神状态恍恍惚惚,还悄悄写好了遗书。 结果湘潭大捷的消息传来,塔齐布与彭玉麟,将曾国藩从死亡线上又拉了回来,曾国藩终于抚去心头阴霾,一时激动难已,痛哭流涕。 江忠源、吴文镕,天可怜见,湘军终于打赢了。 太平军天下无敌的战绩,也终于过去了。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