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经走气手法分享

 众生平等 2023-07-05 发布于云南

当患者的经络气血壅滞严重,反复针刺不能得气,或者得气后针感无法远传时,我们需要用飞经走气的方法来强化针灸效果。

青龙摆尾

《金针赋》中这样描述:

“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

图片

操作时在下针得气的前提下,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针柄的尾部略向下压,使针尖朝向病痛的部位;

没有提插和捻转的动作,只是左右摇摆振针尾,就像左右摇着船舵一样;

摇动的次数以老阳数九为基数,可以反复摇动9次或者27次;

一边操作的同时医者用意念想象针在穴内外呈斜向的摆动。

青龙摆尾属于补法,它是摇法和九六补泻法的结合。

白虎摇头

《金针赋》中这样描述:

“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

图片

操作时在下针得气的基础上,用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针柄;

退的时候左右轻摇,摇速和幅度比青龙摆尾略快而小,就像摇船橹一样;

进的时候一边进针一边画圆;

行针的次数以老阴数六为基数,即摇动6次或者18次;

注意刚开始刺入皮肤的时候不要摇动,而是在行针和出针时摇动。

白虎摇头属于泻法,也是摇法和九六补泻法的结合。

拓展:

如果想要把经气向前引,可以在行针的同时用手按着穴位后方的经脉;

如果想要把经气向后引,可以在行针的同时用手按着穴位前方的经脉。

苍龟探穴

《金针赋》中这样描述:

“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

图片

表面上理解就是行针的过程模仿龟入土中向四方钻探的动作。

操作时先将针刺入穴位,接着退针至浅层并更换针尖的方向,然后向四方上下左右多向透刺,以求得气,得气之后逐渐加深,以增强针感,使经气向远处扩散。

说的细致一些:

第一步:下针刺入穴位到深处,捻转得气;

第二步:将针轻快地提到皮肤表面,并调整针头的方向;

第三步:按照调整好的方向分三次进针,一进,停顿;二进,停顿;三进到预定深度,就这样完成一退三进的动作;

第四步:再次把针轻快提到皮肤表面,调整针头方向,也就是重复第二步的操作。

赤凤迎源

《金针赋》中这样描述: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周飞旋。”

图片

赤凤迎源属于一种泻的手法,操作比较复杂,泻法讲究一个退方进圆,而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摇动针柄。

有的医者将这种行针方式简化,操作时先将针刺入深层,捻转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进针时配合提插捻转法,一捻一放,以起到加强针感和通经气的作用。

拓展:留针辨寒热

在留针过程中,针体自动向体内深入,产生“吸针”的现象,说明患者是寒症,寒则用温法治疗,应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并配合灸法以驱寒;

如果针体自动向穴位外部移动,产生“顶针”的现象,说明患者多为实热症,应该浅刺且不留针,以便泻热。

龙虎交战

先贤把龙当成九,龙是阳,意在补;

把虎当成六,虎是阴,意在泻,龙虎就是补泻兼顾的意思。

前面的文章中介绍到烧山火和透天凉的手法,一个是纯补,一个是纯泻,而龙虎就是介于这补泻之间,一补一泻。

龙虎交战就是补泻交替使用,操作时以捻转为主,是捻转法和九六补泻法的结合,常用于止痛;

这种方法与烧山火和透天凉一样,也是把皮下分为天、人、地三部;

下针得气后,先把针提到天部,然后用捻转法做补的动作,即沿着经络方向快转慢收九次;

接着用捻转法做泻的动作,即逆着经络方向快转慢收六次,这样完成天部的补泻操作;

接下来往里刺到中间的人部,重复上面的操作,最后深次到里面的地部,还是重复捻转补泻的过程。

如果严格按照三部补九泻六的方式做比较麻烦,通常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做一个回合的补九泻六即可。

龙虎升降

龙虎升降是插提法与九六补泻的结合,大致过程与龙虎交战差不多,只是把捻转换成插提的操作,全过程也需要在天、人、地三部分别做插提的行针动作,平常为了提高效率也可只做一个回合的九六插提。

龙虎升降主要用于病人脱臼或者骨头断裂时,经气在关节处卡住无法通过或者其他比较严重的情况。

比如说:

病人出现积水和鼓胀的情况时,我想通过针灸排水。

选穴为水分、水道、关元、中极、阴陵泉、地机、三阴交,这些穴位中水性最大的为阴陵泉,可以在此穴用龙虎升降法快速排水。

所有穴位进针得气后,在阴陵泉处做龙虎升降;

先是九次的紧按慢提做补法,然后是六次的紧提慢按做泻法;

补泻同时作用于一个穴位,这样可以引动三焦的气,帮忙快速排水。

拓展:五脏交经法

五脏交经是指把经络的气打到内脏,起到治疗的效果。

稍有经络基础的朋友都直到,每条经络都有它的本穴,即穴位的五行属性与经络的五行属性相同的穴位,我们称它为本穴,而这个穴位就是脏腑与经络交经之穴,我们通过针刺该穴并运用一定的手法,可以快速进行治疗。

比如说:

胆经的五行属性为木,这条经络中足临泣穴位的五行属性也是木,所以足临泣就是胆经的本穴,也是胆腑交经之穴。

又因水生木,木生火,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

足临泣为木中之木,针刺得气后木性随之显现。

所以说针刺足临泣既可以泻膀胱经(水)的实症,又可以补小肠经(火)的虚症;

如果再想效果好一些,可以结合前面介绍的青龙摆尾等补泻方法,来加强补泻的力量。

因为五脏交经的本穴大都位于四肢的末端,所以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安全且方便,适合条件比较苛刻的地方,比如户外或者公共场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