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京西那抹红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7-05 发布于上海

作者:陈广生

六月的北京,阳光明媚,草绿树青,乘着习习夏风,北苑军休所120名党员干部来到美丽的门头沟山区,在“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过了一次有意义的党日活动。

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盘行,不知东拐西绕了多少弯,终于,在一片山凹处,我们来到了一座白墙灰瓦的平房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头沟党史教育基地”、“门头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门头沟反腐倡廉教育基地”以及“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等牌匾。经讲解员介绍得知,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是一处集资料展示、思想教育、红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红色旅游景点。该纪念馆以门头沟区第一位中共党员崔显芳的革命事迹为主线,集中展示了党员崔显芳的生平事迹、革命生涯和崔氏家族一门四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京西山区中共组织创建和成长的光辉历程,主要包括《京西星火》展览、崔显芳烈士纪念馆、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雁翅镇革命烈士纪念碑等。

展馆前,北苑军休所党总支书记张为中同志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紧握右拳,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洪亮铿锵的声音在山谷回响,也回荡在每名党员的心中!

在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和各个展室参观学习,大家对崔显芳“一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感受至深。

1924年夏,崔显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回家乡,进行党的组织活动,以办学、行医为公开身份,秘密宣传马列主义。1932年夏季,中共北平市委派马建民、刘云志等人先后到田庄高小,协助崔显芳在京西山区开展活动,同年9月,中共田庄高小支部成立,这就是京西山区最早的党支部。这期间,由于崔显芳积极发动群众进行反捐税、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触怒了反动势力,崔显芳数次被捕入狱,虽受尽了各种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跟党走”的坚定信念。1935年2月,崔显芳被关押8个月后,虽经组织营救获释,但因在狱中遭到严重迫害,出狱12天便与世长辞。崔显芳临终前,已经失语的他用手指在儿子手上比划了“跟党走”三个字。这三个大字,是崔显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遗嘱,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崔显芳同志作为京西山区第一位播火者,他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京西乃至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紧密相连,是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上下求索、流血牺牲的真实写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诠释。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浓缩着一个村庄、一个地区的革命力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史,凝聚着广大党员坚如磐石的红色信仰,在火热的年代铸成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在广阔天地写就动人心弦的红色篇章。

在崔显芳纪念馆,我听到了“一门四烈士”的感人故事。

为了党的事业,崔家人前赴后继,崔显芳、崔一春、崔锦春、崔克勤四位家人,先后献出年轻的生命,特别是崔克勤,牺牲时年仅16岁——1938年,晋察冀军区抗大四分校到田寺高小招生,号召青年学生到抗大学习本领,奔赴前线,杀敌报国。崔克勤听了抗大师生慷慨激昂的演讲,带头报名参军,如愿成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1941年3月26日,日伪军出动2000余人,对车厂村、木井村进行大规模扫荡。此时,崔克勤正在村东北井儿湾祠堂内为学员讲课。忽听村中鸡飞狗叫,崔克勤知道是“鬼子来了”,她立即组织学生、群众沿河沟向村北长水涧转移。不料途中被发现,敌人的叫喊声越来越近,崔克勤焦急地对村民说:“你们快跑,我来掩护。”边说边转向桃园山涧,以自身的军装吸引敌人。日军像饿狼一样朝她扑来,为了活捉她,敌人没有开枪,而是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将她层层包围起来。面对穷凶极恶的几十名日军,崔克勤临危不惧,拔出手榴弹,挺胸抬头,怒目圆睁,将火星四散、滋滋作响的手榴弹高高举起。鬼子们惊呆了,掉头就跑。随着一声巨响,崔克勤与敌人同归于尽。她用16岁的豆蔻年华,诠释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彰显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站在西山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山岗,我想,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当他们向东眺望,看到今天如此繁华壮美的京城,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是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复兴吗!

天地英雄,千秋垂名。京西,这抹红色,永记我心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