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历史拐点的赵匡胤很难被挡住

 子玉史院 2023-07-05 发布于陕西
 / 子

以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制度设计,就是让秦皇汉武这样的人给后周王朝做托孤方案都指定要失败。要想避免赵匡胤篡夺后周江山,除非从肉体上消灭赵匡胤,可即使没了赵匡胤也一定会有张匡胤、李匡胤,后周王朝大概率还是保不住。

这是一个死局,无解。

先看周世宗的托孤安排——

显德六年(959)六月初九,周世宗突然下诏:立魏王符彦卿的女儿为皇后

世宗此举首先是遏制符彦卿觊觎后周江山的欲望,因为当时符彦卿的身份标签也是藩镇,坐镇魏博,执掌天雄军,具备叫板朝廷的所有条件。

其次,世宗更是让符彦卿以外戚的身份坐镇地方以震慑朝中的不安分力量。当朝廷发生兵变时,符彦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率兵勤王,挽救柴氏江山。

当然,符彦卿也承担着防御契丹乘乱来攻的重任,以保证后周政权交接的顺利。

对于朝中的安排,世宗以范质、王溥、魏仁浦为顾命大臣辅佐新君。这是文官层面。

武官层面,世宗从契丹前线回来之后就将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免职,让赵匡胤接任。赵匡胤的忠心和能力早已经得到了时间的验证,世宗很放心。

说实话,世宗的方案看似完美,文武官员、朝中与地方,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可这本来就是在冒险,变数就是赵匡胤对朝廷的忠心。只要赵匡胤这一关键环节出问题,平衡马上就会被打破。

可是,人的心境是由他所处环境与位置决定的,此一时彼一时,赵匡胤不可能永远做后周的忠臣。

看看当年的安禄山,他与玄宗的关系一开始处得那也是无比丝滑,但在朝廷的军事实力被边镇反超之后,安禄山还是毅然举起了反旗,因为,他具备那个实力。

说白了,外重内轻才是安史之乱的主因

如今,赵匡胤手握禁军的殿前司,侍卫司也渗透进不少他的关系,而当时的朝廷禁军又在整体实力上要强于任何一路藩镇。更要命的是,赵匡胤这人还要能力有能力、要军功有军功,极具个人魅力,这样的人实际已经具备了颠覆后周江山的所有条件。

即使符彦卿是世宗提前安排的一枚要棋,其在赵匡胤强势发动兵变并已经成既定事实的情况下也只能承认,因为,他和赵匡胤在实力上是严重不对等的。

怎么说呢,只要是个明白人,当时都会选择站赵匡胤的队,只有像李筠、李重进这样无法在赵匡胤建立的体系中无法生存的人才会铤而走险。

再说,大家已经习惯了频繁的兵变,不在乎再改朝换代一次。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匡胤对于地方藩镇可能的异动已经提前做了安排部署。显德六年(959)冬天,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韩令坤已经前往河北重镇成德,将河北的局势控制了起来。

在发动陈桥兵变前赵匡胤也是让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率领禁军先行到达河北的真定,将河北的这一枢纽要地控制了起来。

是的,在赵匡胤的认知中,河北的军阀才是真正的刺头,必须得重点防范。

这才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后藩镇集体沉默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没有优势,只能俯首,一切都是实力较量的结果。

至于文官系统,则根本不用考虑,纵观整部五代史,文官对改朝换代的参与感基本为零,因为他们手里没兵。

再说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根本不是赵匡胤喝了一场酒将士们瞎起哄就干成的事,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工作,可能从世宗驾崩之后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从两点就可以得到验证:陈桥兵变时的黄袍是早已经准备好的;赵匡胤带兵出发时京师就已经在传言,赵匡胤就要做皇帝了

就连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事后也无比傲娇地说:“我儿素有大志,你看,果然。”

明显是早有预谋嘛。

至于在正式兵变前已经出现泄露消息的情况,一是因为如此重大的行动想要做到完全保密本来就很难,再一个就是,赵匡胤想以此举来测试大家的站队情况然后再制定应对之策。就像玄武门之变前的李世民之所以迟迟不下决心,就是在暗中观察秦王府文臣武将的态度。

所以,千万别相信陈桥兵变是一场突发事件,实际上赵匡胤是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不然也不可能在一天时间就在没有动用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就给搞定。

可见,在五代的特殊历史环境下,一个人只要掌控了军队,事实上就已经掌控了天下

虽然赵匡胤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得了天下,但说实话,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以及制度设计下(禁军不受控),改朝换代的剧情很难避免,即使没有赵匡胤也会有其他人干这件事,而赵匡胤的英明之处就是:首先没有以暴力获得,其次是避免了天下的动荡。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就与诸将约法三章,回到汴梁城要尊重皇帝和太后、尊重百官、严禁劫掠。

结果是,后周切换到宋朝几乎没有发生流血牺牲事件,更没有发生将士大面积劫掠的事件,这就已经给文治宋朝开了一个好头。

说实话,一个王朝的开篇就已经写好了一个王朝的性格底色。李世民以玄武门事变开启了贞观之治,此后政变就成了大唐的家常便饭,且刀刀见血。

赵匡胤以黄袍加身的方式和平过渡就已经给宋朝的历史强势注入了一种温和的基因,此后,大宋的内斗始终处于一种人力可控不以攻灭对手为目的的范围内。

这都是因为宋朝在立国时就已经主动在消弭兵变所产生的恶劣后果。

在成为大宋天子之后赵匡胤更是作出了各种努力,一步步给五代的乱局按下暂停键,使军阀混战、朝代更迭频繁的现实彻底成为过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也可以说是:历史选择了赵匡胤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被惯性成就的宋太祖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