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子旸:业余足球队千万不要研究足球

 白河baihe 2023-07-0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在抖音看到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位中年男子,身穿足球比赛服,表情无奈甚至有些“沉痛”说:业余足球队,要想长远,群里不能研究足球。研究吃研究喝研究麻将研究唱歌,甚至研究钓鱼都行,就是不能研究(足球)输赢和战术。要不然,球队长远不了……”

看了以后,我禁不住哈哈大笑。这位足球爱好者肯定有过难忘的“建队”“争吵”“散队”的系列经历,所有才有这一番“沉痛”的经验。

那么,为什么业余足球队不要研究足球呢?

这个话题似浅实深,其中包含着人类组织乃至社会的某些深层规律,也反映出人性的某些特质。值得分析一番。


图片

那位足球爱好者,肯定有过以下经历:业余足球队,在群里讨论输赢和战术,说着说着,吵了起来,大伤和气,结果是球队散伙。但大家讨论其他话题时,吃喝玩乐打麻将唱歌钓鱼,却不会伤和气,更不会让球队因此散伙。

这是为什么呢?

按说,人与人之间总有意见分歧。无论什么事情,也不可能大家想法都一致。那么,为什么聊足球,大家能吵起来,甚至因此散伙,聊其他的,却能不伤和气呢?

关键就在于他们是一支足球队,而且是业余的。

组成足球队,意味着大家都觉得自己热爱足球,并且踢得不错。自己关于足球的意见,是有分量的甚至是权威的,别人应该尊重。如果自己关于足球的意见被人否定被批评,就会格外不痛快。自己以后还怎么在足球队里混啊。我不要面子啊?

但是,这支足球队又是业余的。这意味着,大家不靠踢球吃饭谋生。就是玩玩而已。

接下来是重点:


图片

一方面,在业余足球队的群里,人人都自诩足球专家,他关于足球的意见,一定要占上风,尤其说到战术和打法,一定要按他说的办。这事关他在群里的地位和名誉,虽然不是物质利益,但也是很重要的“个人收入”。

但另一方面,足球队是业余的,输赢与否,其实无所谓,不赢房子不赢地。所以,即使我的意见是错误的,我也没必要认错改错——反正坚持错误也没有成本。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指责有人故意坚持错误拒不改错,而是说,既然犯错没有成本,人们就不会仔细审慎地思考,而是有意无意地放任自己的偏好——怎么痛快怎么说,怎么高兴怎么说。

确实存在“明知自己有错也坚持不改”的情况。在讨论中,渐渐发觉可能自己的意见不对,但碍于面子,也坚持不认错,寻找各种理由来诡辩。要找诡辩的理由,总是找得到的。

不过,毕竟还是好人多。明知自己有错还坚持不改的“坏人”,不多。问题在于,因为“不赢房子不赢地”,好人也不会刻意和自己为难,严格审查自己的意见,以尽量避免错误,而是跟着感觉走。踢球嘛,为的就是高兴。在群里聊聊足球,当然也要高兴才好。老是委屈自己,改错纠错的,多别扭。要知道,承认自己说错了,承认自己在冒傻气,这个感觉可不太愉快。


图片

有人可能会说,如此说来,专业足球队也不能研究足球哦。大家都有面子啊。

专业足球队当然要研究足球,而且要深入研究反复研究甚至天天研究,热烈讨论、激烈批判,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是常事。大打出手,有你没我的,也不罕见。

区别在于,专业足球队踢球,是能“赢房子赢地”的。因为事关重大利益得失,所以专业足球队讨论足球时,人们就不得不努力压制自己的情绪,尽量用理性思考,审慎地表达意见。对的,要坚持;错了,必须改。不改,就会输球,输球,就要亏钱,输多了,大家都会跟着倒霉,甚至破产失业。

面对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失,面子就不重要了。

业余足球队如果在群里吵得太激烈了,大家多半会选择一散了之。本来是来找乐的,结果生一肚子气,何苦来呢。散了吧散了吧。专业足球队却不会仅仅因为意见分歧、吵架就闹到球队解散。那是大家的饭碗,不能说砸就砸。所以,专业足球队,有一整套办法应付大家的分歧。有权威的教练员、总经理,有相应的奖惩办法。实在无法相容,可以让其中一方转会走人。

看,业余足球队正是因为“业余”,所以经不起“激烈争吵”这种考验,一旦吵架,结果往往就是一散了之。而大家偏偏都自认是足球高手,讨论起足球来,一旦有意见分歧,都不愿意反思认错,这当然就很容易最终成为“激烈争吵”。

如果讨论足球以外别的话题,吃喝玩乐麻将唱歌钓鱼,大家并不自认是专家,说错了也无所谓,很多人往往还很有自嘲精神,会洒脱地自我讽刺一把——踢球你不如我,但钓鱼我可不如你啊。这我认,老哥,钓鱼,您是专家,我是棒槌。

所以,业余足球队在群里,聊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聊足球。

图片


这个现象更深刻的含义是什么呢?

或许可以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老箴言来概括。

不在那个位置上,意味着没有利益纠葛,不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这时的“谋”,往往成为说大话,随便说,怎么痛快怎么说。反之,如果在那个位置上,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人们就会审慎仔细地思考,尽量避免错误,发现错了尽快纠正。

这边是“说大话,随便说,怎么痛快怎么说”,那边是“审慎仔细地思考,尽量避免错误,发现错了尽快纠正”,那么,哪种态度更能把事情办对办好呢?

可见,同样都是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其实有很大区别。人们往往根据发言者的水平、能力来判断其意见是否正确。其实,更可靠的判断标准是:他是否“身在其位”。

那些“身在其位”,背负相应责任的人,他们说的话,值得重视,即使发言者的学历、水平、能力看上去不那么高。因为“身在其位”,他不得不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发现正确。

相反,有的人,虽然看上去很高大上,学历高、水平高、能力强,但他却不是“身在其位”,无须承担相应责任。既然如此,纵使他有高超的能力,也不会全力以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放任自己的偏好,把那些合乎自己口味的观点当作真理,并且深信不疑坚持不懈。

结论是:责任比能力更重要。把人类社会联结起来并有效运转的,是责任链条。因为只有责任,才能让人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把事情办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