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大豆田玉米防治技术

 深海之星ccpsl0 2023-07-0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NONG  YE  DA  HU  ZI  XUN

图片

— 广告 —

图片

蜗牛是杂食的害虫,除危害瓜果蔬菜外还危害大豆、玉米等作物,蜗牛的幼螺和成螺一般取食作物的幼茎、叶片。幼螺只取食叶肉,残留表皮,个体大一些的成螺用齿舌将农作物的嫩茎,叶片研磨成小孔或将其咬断,就造成农作物的缺苗断垄。

今年通州区入梅以来连续降雨天气多、中、大雨天气间隙发生,非常有利于蜗牛的危害和繁殖。据调查玉米、大豆田平均每平方米有蜗牛5.8头,严重的达20余头,整体比往年偏多1-2成。为确保处于幼苗期的大豆、玉米正常生产,各种植户要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图片

一、蜗牛的生活习性

图片

蜗牛多在菜田、绿肥田、作物根部或草堆石块下、土缝里等处越冬。第二年4-5月,成虫开始出来交配产卵并危害作物,夏季遇到高温干旱等不良天气,便隐蔽起来,常常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暂时不吃不动。

干旱季节过后,又恢复活动,继续危害秋播作物,最后转入越冬状态。因此,蜗牛一年有两次发生高峰,一次在春季4-6月,第二次是在8-9月。

蜗牛昼伏夜出,多在晚上6点钟以后开始取食,8-11点为取食高峰。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白天多在树叶背面、土缝等比较潮湿的地方躲藏。

图片

二、防治意见

防治对象:大豆、玉米田百株有蜗牛20头以上田块定为防治对象田。

(1)物理防治

人工捕杀,于早晨、傍晚或阴天蜗牛活动时,进行人工捕捉;或用树叶、杂草、菜叶等做诱集堆,每隔3~5米放置1堆,于天亮前集中捕捉,并对大田进行中耕锄土破坏其隐蔽场所,可杀灭卵粒和幼螺;田间撒上生石灰,减少蜗牛活动范围。

(2)化学防治

蜗牛体壁外侧有1层特殊的外壳,体表有黏状物质,会降低药剂的防治效果。此外,蜗牛白天潜伏,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背侧和根系,难以有效防治,蜗牛在晴天清晨有露水或者降雨天气下频繁活动,开展药剂防治的效果不佳,因此,要控制好药剂防治时间和用药量。一般蜗牛向植株转移或转移之后,在晴天8:00之前、18:00之后或阴雨天全天用四聚·杀螺胺或四聚乙醛悬浮剂,兑水后对准叶片、根系等位置喷雾防治。或者用四聚乙醛颗粒剂进行撒施,蜗牛发生程度重的玉米、大豆田在第1次施药防治后7 d左右再进行防治1次,以确保防治效果,要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图片

三、注意事项

1.大风、大雨天,请勿施药;

2.施药后不要在地内践踏;

3.施药结束后,请勿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并及时送至指定回收点。

来源 | 通州三农热线等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