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述百练:鸟类的天赋

 一中大语文 2023-07-05 发布于福建

鸟类在从事社交活动时,大脑里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些鸟会建立紧密的伴侣关系,有些鸟却不会?为什么有些鸟喜欢独来独往,有些鸟却喜欢与人往来?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印第安纳大学的生物学家詹姆斯·古德森深入研究了鸟类的脑部。他研究了鸟类在群聚时神经回路所发生的变化,想以此了解鸟类决定和谁交往,以及要加入规模多大的群体,究竟是受到怎样的大脑机制的影响。

根据古德森的研究,鸟类大脑内控制社会行为的回路和人类很像。这些回路非常古老,是所有脊椎动物共有的回路。早在大约4.5亿年前,鸟类、哺乳动物和鲨鱼的共同祖先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回路,形成这些回路的神经元会对一组名叫九肽的古老分子起反应。这些分子原本是古时的“两侧对称动物”(我们的祖先)用来调节产卵机制的元素,但后来演化出社交方面的功能。古德森发现,鸟类社会行为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与这些分子有关的基因在表现上有微妙的差异。人类的情况很可能也是如此。

人脑中的九肽被称为催产素和升压素,催产素是由脑内的下丘脑负责制造,号称爱情激素、爱抚激素或信任激素,甚至被称为“道德分子”。实验证明,催产素能够减轻人类的焦虑,并提高他们的信任感、同理心和敏感度。鸟类也有类似的神经激素,名为鸟催产素和加压催产素。以斑胸草雀为例,这种体形小巧的群居性鸣禽通常会和伴侣形影不离,并且会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但古德森等人发现,如果他们让这种鸟脑内的鸟催产素无法发挥作用,它们和伴侣以及笼内的伙伴在一起的时间便会减少,而且还会避开大型的群体。相反地,如果给它们更多的鸟催产素,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喜欢社交,并且会更愿意亲近自己的伴侣及笼内的其他伙伴,也会更乐于加入较大的群体。

古德森决定找出群体规模不同的鸟类大脑中这些肽的受体所在的位置,因为这些受体的密度和分布位置或许是有些鸟比较喜欢群居、有些鸟则不大喜欢的关键所在。他的研究对象包括梅花雀科的鸟类,这些鸟的生态习性和交配对象都很相似,也都施行单配制,终身配对,而且夫妻会合作抚养后代。不过,它们的群体规模却差异很大。古德森不远万里跑到南非,找到了三种梅花雀科的鸟类,其中两种绿翅斑腹雀和紫耳蓝饰雀不喜欢交际,只爱成双成对地出入,而另一种安哥拉蓝饰雀则会适度交际。此外,他还找到两种高度群居性的鸟类,它们是斑胸草雀和斑文鸟,后者是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一种漂亮的栗色小鸟,常常几千只聚在一起。有一个实验室将它们称为雀中的“嬉皮士”或“和平主义者”,因为这些鸟未表现出任何攻击性。

古德森找出这些肽的受体在鸟脑中所在的位置,发现不同的鸟之间存在惊人的差异。热爱社交活动、喜欢成群结队的斑胸草雀和斑文鸟在背外侧膈膜(脑内与社会行为有关的重要部位)的鸟催产素,远多于那些比较孤僻的雀类。

古德森和他的同事詹姆斯·克拉特很好奇,这些类似催产素的肽是否也在鸟类的夫妻联结中扮演重要角色,于是他们再度检视斑胸草雀的大脑。当两只斑胸草雀并肩栖息、彼此跟随、互相理毛,或一起坐在巢里时,人们往往就认为它们已结成一对。古德森等人发现,当他们阻断这些斑胸草雀脑内肽的作用时,它们就不会表现出这种正常的配对行为。显然只有在它们脑内的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它们才会正常地结为配偶。

许多研究表明,催产素可能在人类身上扮演了类似的角色。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心理学家鲁思·费尔德曼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人们体内催产素浓度的高低关乎他们的爱情的寿命。体内催产素浓度较高的伴侣,彼此之间的关系能够维持得比较久。

然而古德森的另一位同事马西·金斯伯里认为,科学家们已经逐渐不再把人体内的催产素以及鸟类身上的类似激素视为单纯的“爱抚分子”。她指出,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研究鸟类之后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爱情激素,“事实上也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甚至削弱配偶之间的关系”。人类是否也有这样的状况?目前尚无定论,但金斯伯里等人认为,鉴于每一个纲的脊椎动物分泌这类激素的构造和功能都很类似,这是很有可能的。事实上,科学家们针对人类伴侣所做的几项研究显示,催产素和一些负面的情绪(例如焦虑和不信任)是有关联的。

金斯伯里等人认为,没有一种神经化学物质能对大脑和身体发挥绝对良好或有利于社交的作用。无论在鸟类还是在人类身上,这些激素是否能影响社会行为,似乎要看环境和个体的差异。

(摘编自珍妮·阿克曼《鸟类的天赋》,沈汉忠、李思琪译,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德森认为,研究鸟类的神经回路,可了解鸟类在从事社交活动时究竟受到怎样的大脑机制的影响。

B. 一组名叫九肽的古老分子原本是我们的祖先用来调节产卵机制的元素,后来演化出社交方面的功能。

C. 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斑胸草雀体形小巧,常和伴侣形影不离,体内的鸟催产素远多于其他的雀类。

D. 金斯伯里认为,鸟类或许会受爱情激素影响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种状况也很有可能出现在人类身上。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九肽分子有关的基因在表现上有微妙的差异,这使得鸟类的社会行为有所不同,人类的情况也是如此。

B. 古德森想通过研究群体规模不同的鸟类大脑中肽的受体的密度和分布位置,来了解鸟类不同的生态习性。

C. 催产素被称为“道德分子”,能够减轻焦虑、提高信任感和同理心,缘于它是由脑内的下丘脑负责制造的。

D. 鸟类和人类的社会行为是否完全受激素的影响,目前尚无定论,也许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3. 本文中生物学家认为鸟催产素在鸟的社交活动中可能产生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 C    2. D   

3. ①正常地结为配偶,更加喜欢社交,更乐于加入较大的群体。②导致攻击性行为,甚至削弱配偶之间的关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并分析的能力。

C.“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斑胸草雀”错,第四段有“他还找到两种高度群居性的鸟类,它们是斑胸草雀和斑文鸟,后者是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一种漂亮的栗色小鸟,常常几千只聚在一起”,生长在亚洲热带地区的是斑文鸟,张冠李戴;“体内的鸟催产素远多于其他的雀类”错,第五段是“远多于那些比较孤僻的雀类”,扩大范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及对作者观点态度评价的能力。

A.“人类的情况也是如此”说法绝对,第二段最后一句“人类的情况很可能也是如此”。

B.“来了解鸟类不同的生态习性”错,古德森的研究对象是“生态习性和交配对象都很相似”的鸟类,因此“了解鸟类不同的生态习性”不是他的研究目的。

C.强加因果,第三段有“催产素是由脑内的下丘脑负责制造,号称爱情激素、爱抚激素或信任激素,甚至被称为'道德分子’”,“催产素被称为'道德分子’,能够减轻焦虑、提高信任感和同理心”与“缘于它是由脑内的下丘脑负责制造的”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的能力。

先从文中找出关于“鸟催产素“对鸟类作用的内容,然后再加以概括。文章第三段有“如果他们让这种鸟脑内的鸟催产素无法发挥作用,它们和伴侣以及笼内的伙伴在一起的时间便会减少,而且还会避开大型的群体。相反地,如果给它们更多的鸟催产素,它们就会变得更加喜欢社交,并且会更愿意亲近自己的伴侣及笼内的其他伙伴,也会更乐于加入较大的群体”,由此可以概括出“正常地结为配偶,更加喜欢社交,更乐于加入较大的群体”。

文章倒数第二段有“她指出,近年来科学家们在研究鸟类之后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爱情激素,'事实上也有可能导致攻击性行为,甚至削弱配偶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出第二个要点,“导致攻击性行为,甚至削弱配偶之间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