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母校二中,记忆中的公交车站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3-07-0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青岛旧城的道路蜿蜒起伏,曲曲转转。骑车赶路,费力又有些冒风险,自然就没有像平原城市那样的普及。在八零年代,社会上几无私家车,公车私用也很少见,从而促使市区的公交系统发展得不错。因此,距校较远的学生一般都要搭乘各路公交车,或孑然一人,或结伴同行,每日往返于求学路上。

图片

九十年代初的大学路公交车站(王挺摄影)

每个学校的周边多是公交线路的交汇点。老校二中是全市最有名气的中学,汇集了来自全市远近各区的莘莘学子。校门周围布设了25路、1路、6路和26路公交汽车的站点;向北、东、西三个方向分散开出,又陆续连接到15、32、3、31、2、5路等各条公交线路,几乎接续了大半个老城区的交通脉络。


乘车的人多了,车站于是就热闹了起来。每个清晨,自车站处泄下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潮,如支流般万涓汇聚,涌入校园。每个黄昏,又如一条大河般从校门熙攘奔出,分流至各个车站,再随着车流穿梭,繁星般散落成万家灯火。

图片

那时候,市内的公交车大都是前后两节车厢,中间有转盘和帆布篷带相连,仿若侧立起来的老式长方型饭盒,下面装上了几个轮子,就叮叮当当地蹒跚在上下曲折的道路上。


当时的公交车数量不多,一般每十来分钟,才会有一班车摇摇晃晃地抵站。因此,在上下学的时段,每辆车都幻化成塞满沙丁鱼干的饭盒。即使这样,当带轮饭盒跌跌撞撞绝尘而去时,车站上往往还是会落下一众嘈杂躁动着的漏网之鱼。

图片

八十年代的湖北路公交车站,停靠的大、小公共汽车(陈昌礼摄)

     若想要不迟到,就必须得争取成为率先挤入饭盒中的第一拨儿鱼儿。这不仅需要充沛的体能,更得需要专业的技巧。此种技巧至少是包含以下四个要领。

图片


第一、准确的预判力。当从家中出来时,一路上要有预判下一辆汽车到站时间的能力。倘若预判力有了偏差,对于赶点儿怕迟到的同学就需要展示自身负重百米冲刺的水平了。


图片

第二、复杂的计算能力。要有计算汽车停车时,车门位置所在的技巧。这是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命理运势的。当车缓缓入站时,扒车是有危险且规则不允许的。所以,身体需要提前启动,以同样节奏协调车身做变速折返运动。


此时,既要计算速度和距离的关系,又与身边的鱼群斗智斗勇;还要揣摩司机的停靠喜好,更得祈愿司机彼时的心情岁月静好,不喜不悲;在茫茫人海涌动中,准确占据动态饭盒侧面一米多见宽的车门即将开启瞬间的位置,蓄势待发。这种成功一半源自天分,一半源自天运。

图片

第三、数理化综合运算能力。这是保证得以成功上车的技巧。这个与物理力学、几何学、化学、甚至生理学有关。即使选中了车门开启的位置,也必须精妙掌握上车的角度、力度、时机、姿势,务必考虑到下车人流产生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没有抢准车门位置的左、后、右鱼群的前涌的加速度力之差;还不得不顾及自己眼镜、书包、午餐盒网兜的抗挤压和拉扯能力,以及对腹内早餐分解时受到外力作用而上下翻涌的忍受水平。

图片

第四、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和逻辑学知识。上得车后,并非万事大吉了,还得确保有能成功下车的技巧。否则,因欲下不能而错过了下车,之前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上车后必须迅速觅到手有所持,脸有所放,双脚接地气,进退有据之处,以便囿于一隅,安全前行。


这需要具备超强的心理判断和逻辑分析能力,以及相当功力的体操技能。上得来,下得去,来去自如,方是真豪杰。难怪久经上下公交车洗礼的这代人,其身心发展要比如今乘坐私家车的新一代全面健壮良多。


图片
     

放学返家的行程相对就自由了许多。困在塞满鱼干的饭盒里,是永远体会不到沿途美好的风景的。因此,很多同学在放学后,是并不急于回家的。


出了校门,悠闲信步,向东,可以顺着成荫梧桐看枝繁叶落;向西,可以沿着堤岸围栏觅浪卷鸥飞;上坡,可以重游老屋小巷;直走,可以浏览琉瓦红墙;向北偏东,可以上山观海,醉夕阳余晖;向北偏西,可以入地游景,探龙洞迂回。

图片

即使是懒得步行闲游,也无需急于施展四项全能的本事赶着回家。


25路车站对面的商店,1路车站毗邻的报摊,6路车站旁边的冷饮店都是好的去处。


东方饭店免税柜台内摆放着原版音乐磁带,价格贵的令人呲牙,但隔着玻璃窗欣赏一下磁带封面也无妨;


露天报摊上的足球报是男同学最喜欢的,那里有世界杯上的英雄谱,有欧洲联赛的烽烟图;


门房式的冷饮店内大肚白瓷瓶的酸奶当时还是个新奇的好东西,而娃娃头雪糕一直是同学们的奢侈最爱。


图片
      

年复一年,多少青葱少年从这里的车站出发,踏上新的人生旅程,一路风尘,行色匆匆,埋头前行,常常竟忘记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多少知交故友从这里的车站启程,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各奔西东,从此只能追溯记忆,再无重逢。


多少人生漂泊从这里的车站开启,兜兜转转、起起落落,如过隙白驹,过站不停,直至多年以后,重走少年路时,蓦然回首,那颗驿动的心,却早已没有了回程。


本文作者:刘毅,青岛二中91届毕业生;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