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场寂静又洁白的落雪

 民国女子 2023-07-06 发布于湖南

河南睢阳,已落雪数日。

高适和老友董庭兰相别十余载,于此重逢。二人来到一家酒庐对饮言欢。酷冷,酒庐早已满客。他们只好等人买账离去,才于角落坐了,要了壶寻常浊酒,便叙起契阔。酒虽寻常,却喝得很香,唇边酒渍,也要擦进口中。无钱买肉,高适要了两大碗面食,倒也吃得尽兴。

高适谈及别后数年的不得志,董庭兰大为感触,不由想起自己的漂泊辗转,遂拿出携带的七弦琴,也不管酒庐人声嘈杂,便弹将起来。他早年曾向古琴名家凤州参军陈怀古学习风行一时的沈家声和祝家声,又将自己所创新声熔铸一起,终成今日所弹妙音。

酒庐的嘈杂声,不知何时,已在袅袅琴声中停歇,逼仄的酒庐,寂若无人,只有如水琴音在流淌。高适放下酒杯,捋着髭须,阖目谛听。连酒庐的掌柜,也忘了噼啪柜上算盘,引领呆听。

街上的雪,渐渐又大起来,像满树满树的白梅摧折了,在半空搅扭着飘摇。还有几个行人,像蝼蚁一样艰难地行进着。这时,一阵琴声,隐约飘过,行人闻声四顾,禁不住驻足去听。他们从未听过如此动人的琴声,故而,宁愿忍受那难耐的寒冷,也舍不得错过这自天而降的妙乐。

至终,琴声变成一根细丝,微如蝶翼擦蕊,一个绝妙的起伏勾旋之后,琴声铿然而逝,像春天抬起最后一根脚趾,消隐于云天之中。街上的行人,酒庐的客人,都被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牵引住,舒畅到了极点无从安抚的难受。

高适睁开如炬明眸,凝视着董庭兰,欲言又止,双手高举酒杯,董庭兰也双手举杯,两人不置一语,一饮而尽,这才纵情笑出声来。高适大赞:“好琴!好琴!真乃伯牙再世!”众酒客也跟着赞道:“先生好琴!先生好琴!”

董庭兰微笑,拱手谢过,又把七弦琴收好,才道:“达夫,很高兴能有此一遇,只是,你我同为漂沦之人,又要别过了,不知何时再得相逢。”高适心中一凛,不想欢聚竟如此短暂,但朋友就是这样,聚时当欢,散时,也应当欢,这才痛快。他们又说了些话,共饮了几杯酒,扫光碗中面食,直到酒庐的客人也一个个离去。

窗外天色逐渐沉暗,高适知道离别在即,便和董庭兰一起走出酒庐。明知不可挽留,那就送友人早点上路。他们迎着风雪,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大雁飞过。高适在通往远方的路口,迎着昏黄的天光,吟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庭兰沉默了一会儿,又拿出他最擅长的筚篥,在雪中悠悠吹起。那嘹亮又忧伤的声音,像天地间一声声悲咽,又像湖海奔波的汉子的号呼。

这是他对高适的回应。他们四处飘零,却劝导着对方莫要为愁所困,天下人没有人不知道他董庭兰的妙音绝律,人生的艰辛岂能折倒高达夫的雄放和傲骨!

歌声落,音声绝,他们彼此转身,渐渐走远,那个路口,只剩下寂静又洁白的落雪……

作者蓝风喜欢旧小说的气味儿,喜欢晚清时期没颜落色的氛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