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三大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借画图促抽象

 慢点数学 2023-07-06 发布于江苏

1.借画图促抽象

画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数转化为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原本要通过抽象思维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形象思维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较好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来看下面的例子:

小红有13块糖,小华有7块糖。小红给小华几块糖,两人的糖块数就一样多了?

13-7=6,小红给小华6块糖,两人的糖块数就一样多了。

你能通过画图(圆圈)讲给我听吗?(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解答的正确与否,而是让孩子通过画图来说明自己的想法。)

小红给小华6块糖,小华的糖块数就多了。

要想让两人的糖块数一样多,该怎么办呢?

从小红的糖块数里拿出3块给小华,两人的糖块数就一样多了。

是的,小红给小华6块糖,小华的糖块数就多了。但是家长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你做错了,而是让孩子通过画图操作,找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

在画图过程中,孩子不但要把小红的13块糖中的7块与小华的7块糖一一对应,才能出现小华比小华多出的6块糖,还要思考这多出的6块糖分配问题。可以说已经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了,同时借助形象化的图形也抽象概括出了本题的数量关系,于无形中训练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如果靠嘴巴去讲解这种数量关系,让孩子理解小红的糖块数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与小华相等的部分,一是比小华多出的部分,要想使两人的糖块数一样多,就要把比小华多出的部分等分两份,每人分得一份。这样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抽象了,更不要谈训练什么思维能力了。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而在学习数学时又要必须面对数学的抽象性这一现实,因此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量关系,就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例如:学生问老师今年多少岁了,老师说: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刚3岁;当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39岁了。那么这位老师今年多大岁数?

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要说孩子,就是家长读完题也要去想一想、算一算,才能解答出来。

该如何给孩子讲解呢?

其实,引导孩子通过画图去分析数量关系,探索问题的本质,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今年,老师与学生相差的年龄是不知道的,能不能在数轴上找到他们的大致位置呢?试一试。

根据第一个条件“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刚3岁”,你打算如何画图?

这两条线段(①与②)表示的年龄差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老师的年龄减少了多少岁,学生的年龄也减少了多少岁,所以①与②表示的年龄差是相等的。

根据第二个条件“当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39岁了”,又该如何画图?

线段②与③表示的年龄差又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

学生增加了多少岁,老师也增加了多少岁,所以线段②与③表示的年龄差相等。

说说你的发现,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

我发现线段①、②、③所表示的年龄差都相等,用(39-3)÷3便可以得到每段的年龄差。于是可以求出今年学生3+12=15岁,老师15+12=27岁。

回顾一下,可以发现:是在通过图形引导孩子去抽象概括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孩子自己借助图形,发现所求问题的本质是等分数量,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也使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