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的飞机,上午干点什么去呢?打的士时,听师傅说海拉尔新修了一座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挺不错的。那就带孩子去看看吧。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只开放了一楼,但知道了这片大草原,很久之前发生的故事。特别是走出了一位深远影响中华文明的皇帝:北魏孝文帝。 看着“前言”上面的文字,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瞬间让我进入了一场时空对话: 夏至战国时期,草原征战,干戈四起,东胡星散,退踞林海。 时至汉代,祖居大兴安岭的拓跋鲜卑走出茫茫林海,迁居大泽(呼伦湖),驻牧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草原,随着生态环境的变迁,经济生活也从游猎向游牧转化,这一转变从这一时期的考古遗存中得到了印证。拓跋鲜卑由此完成了由狩猎经济向游牧经济的转化,继而"谋更南徙",历经"山谷高深,九难八阻",走入阴山脚下,走向中原,统一黄河流域,把长城内外连成一片。 拓跋鲜卑这个发源于高山林海,强盛于大漠草原的北方民族,裹挟着来自旷野的浩荡之气,一举平息了中原的离乱纷争,结束了中国北方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政权,开启了民族大融合的新纪元。 当驻足在北魏孝文帝的讲解前,我想起了在余秋雨老师《中国文化课》这本书里,专门写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他是鲜卑族历史上、北魏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帝王。 他仅仅在这个世界上活了32年,但却做了那么多改天换地的大事,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虽然孝文帝拓跋宏强迫自己的部下皈依汉文化,但却从未约束他们把豪迈之气带入汉文化。 他让诸子百家在河边牛车上未曾领略过的“天苍苍,野茫茫”,变成了新的文化背景。中华文化就像骑上了草原骏马,鞭鸣蹄飞,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打个比方,好比一批学养深厚的老者远远近近地散居着,因为各自的背景和重量而互相矜持;突然从外地来了一个自幼失学的年轻壮汉,对谁的学问都谦虚汲取,不存偏见,还有力气把老者们请来请去,结果,以他为中心,连这些老者也渐渐走到一起,一片热闹了。 这个年轻壮汉,就是鲜卑族拓跋氏。 这次热闹的文化盛宴,吞吐万汇,兼纳远近。留下印迹的,还能供我们去欣赏的就是云冈和龙门。它们最具有代表性。也标志着我们中华文明已经做好准备,准备通向大唐之路。 遗憾的是,我来到这里是想了解蒙古人的祖先蒙兀室韦的发展史。可它在二楼,还没有建起。那就埋下一颗种子吧,听说呼伦贝尔的冬天,也别有一番滋味。 |
|